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悦然的小说冷漠华丽,初读艰涩而后却又感觉描写得恰到好处。悲剧感是阅读80后作家小说共有的审美体验。张悦然小说悲剧的特色在于将美好的东西毁灭,冷漠化的叙述方式也是其悲剧书写的特点。张悦然的悲剧叙述与宗教联系紧密,宗教使小说的悲剧感更为强烈。虽然张悦然笔下的故事是悲剧,但是并没有在悲剧里消沉。张悦然小说的悲剧不仅仅是悲剧,其价值在于通过悲剧反观自身,认识自我,从悲剧中跳出来,追求更广阔的空间,追求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80后"作家张悦然的小说一再出现忧伤、冷漠、残酷和死亡等悲剧色彩,这是小资的忧伤还是"80后"青春写作的异类?张悦然的"玉女"称号有着明显的市场规训意味,这样的引导对张悦然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心灵史》为标志,张承志的小说创作从文化寻根进入到血缘寻根阶段。《心灵史》的杰出之处在于它对20世纪中国小说宗教母题叙事的发展,一方面,它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从文化比较中体现宗教价值取向的理念,使伊斯兰宗教文化第一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获得诗性的阐释与定位,另一方面,作者在叙述中的激情投入不仅体现了现代文学宗教母题叙事模式的扩张,而且体现了当代知识者对宗教价值取向自由言说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悲剧意识是须一瓜小说的重要特色,在她的作品中都深深地潜藏着强烈的生命悲剧感。其悲剧意识首先体现在她笔下的悲剧人物形象;其次还体现在主题的悲剧性;第三,通过对于人性的追问和"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她的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悲剧精神。通过悲剧形象、悲剧主题和悲剧精神,须一瓜的小说呈现出浓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5.
悲剧意识是须一瓜小说的重要特色,在她的作品中都深深地潜藏着强烈的生命悲剧感。其悲剧意识首先体现在她笔下的悲剧人物形象;其次还体现在主题的悲剧性;第三,通过对于人性的追问和"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她的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悲剧精神。通过悲剧形象、悲剧主题和悲剧精神,须一瓜的小说呈现出浓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6.
舒婷:悲剧情感的凸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婷具有浓重的人生悲剧感;舒婷的人生悲剧感源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及舒婷本身的人生体验;舒婷的人生悲剧感关怀理想、爱情、人性;舒婷的悲剧情感能唤起我们对她人生际遇的共鸣,从而激发我们吸取其崇高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以其无与伦比的悲剧美震撼了无数读者。在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福克纳在感官上的交织使他的小说呈现出强烈的悲剧感。在他众多的感官描写中,尤以声音和色彩的使用对其小说悲剧效果的创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小说中的言语文本为基础,依靠小说文本中对声音和色彩的运用分析,探究声音、色彩背后的萧条与荒凉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死后才声名鹊起,其生前深受尼采生命哲学影响,小说专注于对悲剧、性爱和对宗教神学的反叛,从这些方面出发,对研究劳伦斯小说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浮世的悲哀--张爱玲悲剧意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怕少有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张爱玲作品中深蕴的悲凉,以及那种于人生的“惘惘的威胁”。张爱玲的作品中隐藏着的式微破落的颓势,对私人生活的关注,对价值的嘲弄与颠覆,以及对人性近乎残酷的解剖,这一切,大都被浮躁的阅读心态给忽略了。张爱玲就这样变得很“现代”又很“现实”了。其实,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男男女女如在鬼蜮进进出出。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  相似文献   

10.
志怪小说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重要价值和地位,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尤其是对志怪小说的叙述模式,更是受到冷漠和轻视,进而忽略志怪小说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及艺术特点。文章结合志怪小说作品,以"丛残小语"叙述模式为切入点,简要论述志怪小说的叙述特点,并对其进行辨证,说明志怪小说丰富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标明我国古代文言笔记体小说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方面已臻成熟,它在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郭敬明的《最小说》、张悦然的《鲤》、饶雪漫的《最女生》等青春文学杂志,凭借其偶像作家的王牌、青春读物的定位,加上商业化的运营模式,以上百万的发行量在杂志出版界形成了一种新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江新权 《阅读与鉴赏》2008,(1):33-33,32
孔乙己是个悲剧人物,造成他这种悲剧的原因不只是封建科举制度,更有封建社会那种世态人情。在小说中,生活在孔乙己周围的人物对他非但没有丝毫的同情,反而无一例外对他有一种悲凉的冷漠,这种冷漠的世情也是造成孔乙己悲剧结局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喻若 《学语文》2004,(9):51-52
《樱桃之远》是新生代女作家张悦然新近的一部小说。在我看来,我更愿意称之为一篇蒙着淡淡的忧郁色彩的心情故事。主人公那一颦一笑,一句话一支歌无不是作者那天成气质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李翠云 《文教资料》2007,(34):176-178
《百年孤独》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在叙述时间的艺术处理上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其共同点在于:两者都构建了一种主体化的时间格局,体现了作家个体化的时间体验和自由创作的意识;其差异性在于:前者在主体化的时间格局中糅合了集体的经验、人类的记忆,叙述时间充满生命力、具有超越性、饱含文学审美张力。后者将叙述时间聚焦在叙述者个人的时间体验之上,仅仅关注叙述者的叙述快感,叙述时间冷漠、抽象、支离破碎而又充满游戏性,缺少具体的生命内涵和情感张力。  相似文献   

15.
曲巍 《华章》2013,(20)
《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社会悲剧小说,小说的背景首先奠定了作品的悲剧性;小说的主要人物汪文宣就是一个悲剧人物,其悲剧性格主要体现为情与理的冲突和希望与现实的落差;而汪母和曾树生的婆媳矛盾,其根源在于新旧文化的冲突,属于文化悲剧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80后女作家张悦然,从14岁时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2001年因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一举成名。先后在《青年思想家》《收获》《小说界》《花城》等重要文学期刊上发表过作品,其小说《樱桃之远》  相似文献   

17.
虹影小说将追求性爱欲望和颠覆传统伦理道德作为体现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性价值认同的标志,是导致小说中女性走向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困惑与迷茫,或是回归文学"为伦理服务"这一目的不自觉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老舍的小说总给人以幽默的感觉,但在幽默的背后却是他那深沉而隽永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老舍的这种创作风格,源于作家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老舍小说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是作家的一种美学追求,追求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实现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十九世纪末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力作.亦是其悲剧小说的最后一部。其内容悲怆低回,感人至深。对十九世纪末腐朽的农村宗法制社会和虚伪的宗教进行了有力的控诉。本文主要通过剖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次要人物的悲剧人生来分析这部小说中强烈的悲剧气氛和宿命感,以求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简单对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以及其代表作品——《李尔王》做了简单地叙述,重点分析了悲剧理论;然后,基于其悲剧理论对《李尔王》的文学意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是本篇文章的重点所在.本篇文章重点借助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当中的“卡塔西斯说”、“悲剧情节论”以及“过失说”等等重点理论对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进行深刻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诸如性格、情节以及悲剧产生的社会效应等等多个角度,说明了《李尔王》的悲剧感的产生原因以及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