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为更好适应斗争需要,福建红军武装番号适时进行了策略性转变。红军长征后,部队番号多冠以“独立”的称号;“抗日讨蒋”时期,以“抗日”、“讨蒋”为名义;国共合作形成时期,番号完成了从“工农红军”到“国民革命军”的演变。这一时期番号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从“名不副实”到“名副其实”、从非法到合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赣粤边游击区、闽赣边游击区和闽西游击区均是客家地区,这些游击区的客家民众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三年游击战争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三年游击战争得以坚持到最后并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鄂豫皖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力开展游击战争,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对促进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及新四军的组建,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留下了重要的历史经验.鄂豫皖根据地三年游击战争的特点是:重新组建正式红军,作为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心支柱;建立一支党政军三位一体的便衣队;结合斗争实际制定并实施一整套巧妙的战略战术原则和方针.  相似文献   

4.
1933年初,陈潭秋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先后担任中央党校党委委员并兼任中国革命史教员、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央分局组织部部长,为苏区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期间他与犯了“严重错误”的罗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福建因扩红运动,被王明路线领导人戴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时,被留在了即将陷落的中央苏区。随后,他较早地提出中央苏区留守人员应突围到敌人后方的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他不顾个人安危,掩护大家成功突围:他最早提出立即召开闽西南党政军负责人会议,以统一领导和指挥闽西南红军和各地游击队同敌人的斗争,解决了分散、各自为政的危险状况,就是在这个领导核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这是陈潭秋对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最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陈毅在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论述了游击战争的本质,探索了游击战争不同时期的各自规律,提出了在抗战中运用游击战争的新策略和游击兵团的指挥原则.  相似文献   

6.
坚持南方三年游南击战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游击队制定了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原则才在艰难困苦中生存下来,保存了革命火种,并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至1937年秋,留在南方各红色区域的红军和游击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坚持了长达三年之久的游击战争。中国革命党人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沉淀的崇高气节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值得当代大学生重视与学习。该文立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气节教育,从气节概况、气节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出发,提出推进气节教育的实施,对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红军在失去上级党的联系、面对国民党10余万正规军的"清剿"等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实行机动灵活的战术和创建党政军一体的便衣队武装,取得了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围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意义作了阐述。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敌后游击战争使敌强我弱的形势发生了转变,在整修抗日战争中具有战略意义;其次,敌后游击战争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建设,为尔后民主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准备了条件;再次,敌后游击战争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长征前对中央苏区的三年游击战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长征路上,又发来二月指示,及时地指导了中央苏区的留守部队由正规战转入游击战,抵陕北后,又作出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指示,指导了中央苏区的红军游击队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过渡。毛泽东对坚持和发展中央苏区的三年游击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的步伐,国民党内部也爆发了反蒋事变,内外局势错综复杂。中央苏区被破坏后,国民党继续"清剿"南方的红军游击队,福建各游击区彼此隔离且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在艰难的环境下,红军游击队根据形势不断改变番号,并将此作为一种政治宣传手段,周旋于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继续革命。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爆发后,针对日本帝国速战速决的企图,我党采取了持久抗战的军事战略,适时地把国内战争后期的正规战争转变为抗日游击战争.然而,抗日游击战争并不是一开始就遍地开花,而是经历了由华北到华中、华南,由山地到平原逐步展开的发展过程.这一转变不仅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发展了自己,驱逐和消灭了敌人,而且也挫败了国民党削弱、消灭我党我军的企图,稳定了全国的战局,为坚持长期抗战和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家族世袭王朝是建立在农本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中枢,它通过维持农本经济的不变而守护着王朝政权.但由于王朝公共职能不可避免的向失效方向演变与国家对有效中枢的需求形成的否定性机制使个别家族政权必然有一个时限.王朝的更替及周期性现象反映出的实质是农本经济及其社会结构的保持性.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出版了大量的论文、专著、研究资料。在长征的原因、准备及落脚点的选择、长征中的重要战役、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长征中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党和红军主要人物对红军长征胜利的贡献等方面,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今后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拓展红军长征研究。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既在正面战场作战,又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国民党军队的敌后游击战,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日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但国民党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它既抗日又反共,不敢真正发动群众,最终导致其战斗力愈益下降,游击区不断缩小,作用也日益降低。  相似文献   

16.
黎世红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5):50-54,89
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重点在山西部署山地游击战,而对于平原地区能否开展敌后游击战的问题,并无确定的把握。当国共两党在河北平原积累了一定的游击战经验后,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展平原游击战的决策。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平原建立游击根据地后,成功地实现了从山地游击战向平原游击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抗战初期组建的新四军原本是一支文化缺乏的军队,后来因为新四军领导者大力延揽人才,善于使用人才,营造学习氛围,使新四军成为政治素质硬、文化素养高、军民关系密切的人民军队,新四军的成功的文化建军之路,对当今社会的文化建设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九月来信”是中共早期历史的一份重要文件,但长期对此的作用认识不足。文章披露了1929年红四军转战赣南前后毛泽东与朱德等的分歧及原因,论及红四军党的七大、八大对此处理的失当之处,说明了中央“九月来信”的产生经过、主要内容和落实过程,认为:1.来信成功解决了四军党内的团结问题,为朱毛红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为毛泽东后来充分施展才华创造了必要条件;2.来信第一次用中央文件的方式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概括,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3.来信为毛泽东建党建军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与纲领性、方向性的指导意见,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至今仍具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抗联的后期斗争方式与当时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体现出与众不同之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群游击斗争形式,为抗日游击战争史增添了新的一页。文章从东北抗联后期斗争战略战术转变、实施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的"新国民"思潮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统治及其影响下的国民性,促进了国民现代意识的觉醒。然而,由于历史客观因素的限制和改造国民性的复杂性、艰巨性和迫切性,清末民初"新国民"的理论难成一体,存在着许多矛盾,学者们过多地强调群体利益,对国民个性的构筑重视不足,直接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再加上对人民力量、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实际状况的轻视,使"新国民"思潮缺乏冲击力,从而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认识并了解这些局限性对今天"新国民"国民性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