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病句吗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句广告语已家喻户晓。有人说它是一个前后矛盾的病句。不是!其实,它是一种名为“舛(chuǎn)互”的修辞格。  相似文献   

2.
黄晓兵 《学语文》2003,(3):46-46
初中语文第一册袁行霈先生《〈咏柳〉赏析》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这样新颖的构思,这样清新的艺术境界,即使在唐诗中也不多见。”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这句话有语  相似文献   

3.
许多老师或许都遇到过这样一道修改病句题:"这道题全班都做错了,仅仅只有贺超一人做对。"对于它的"病"因,老师和同学们大抵都知道--它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既然说全班同学都做错了,怎么又说贺超做对了呢? 果真如此吗?回忆一下我们日常的口语,不乏这样的一些话:"参加会议的都来了,只有xx老师请假没来。""全班作业都交齐了,就是陈红一个人还没交。""下了一整天的雨,天黑时停了一小会儿。"  相似文献   

4.
《灯光》(五年制第十册)中有:“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是一个病句。“为了”是介词,它可以与名词(含名词性短语)、动词(含动词性短语)、主谓短语构成介宾短  相似文献   

5.
近日教读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一文,遇到这样一个句子:“①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②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③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④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课堂上学生对此句提出了质疑,他们觉得这句话读起来有些不通,有种病句的感觉。我也有同感,可顷刻问又找不出问题之所在。这句话真是病句吗?  相似文献   

6.
张镇权 《福建教育》2005,(7A):40-40
这是一道小学语文测验题,内容是修改病句:“全班同学的作业都交了.只有陈华一个人还没交。”命题者拟定的“病因”是前后自相矛盾,既然说全班同学的作业都交了,怎么又说陈华还没交呢?教学中也把“他什么都好,就是太贪玩。”“这道题全班同学都做对了,只有小华做错。”“全家人都去看电影了,就我一个人在家里。”这类句子归为前后矛盾、违反逻辑的病句。  相似文献   

7.
这并非病句     
《安徽教育》1990年第1—2期刊载刘思舜同志的《这是病句》一文,指出初中语文第三册《“面人郎”访问记》一文中的“这几年来,我常常从报刊和画报上看到关于‘面人郎’的报道,和他以及他的作品的照片”一句“当是病  相似文献   

8.
初语第六册《墨池记》是一篇短小的杂记体文章.凝练生动.简洁明快。全文共用了六个“邪”字问句.避免了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值得玩味。分别是:“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岂其学不如彼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配套的教师用书把这六句称作设问句.且教材的阅读提示也把这六句说成是设问句。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这是真的吗     
我的一颗牙齿掉了,我赶紧拿给妈妈看。妈妈问:“你掉的是上牙还是下牙?”我说:“是上牙。”妈妈说:“你把掉下来的上牙扔到床下面,把下牙扔到房顶上,这样牙齿才会长得洁白整齐。”我便按照妈妈的话去做了。后来想起这事,我觉得奇怪。于是我来到了口腔门诊部,我问医生:“叔叔,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叔叔说:“小朋友,你有什么要问的呀?”我说:“我掉牙的时候,妈妈说要把上牙扔到床底下,下牙扔到房顶上,这样以后的牙才能长得洁白整齐,这是真的吗?”医生叔叔笑了笑,说:“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你把牙齿扔到床底下,老鼠叼走了,难道你还会长出鼠牙吗…  相似文献   

10.
初语第六册《墨池记》是一篇短小的杂记体文章,凝练生动,简洁明快。全文共用了六个“邪”字问句,避免了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值得玩味。分别是:“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岂其学不如彼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配套的教师用书把这六句称作设问句,且教材的阅读提示也把这六句说成是设问句。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值得商榷。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这就是王羲…  相似文献   

11.
提到不等式的解和不等式的解集。好多同学都感觉它们名称相近,就像两兄弟.为帮助同学们弄清这两个概念.现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杜老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6课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中有这么一句话:"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教材的配套教参的教学建议中提醒教师要品读语句,领悟表达方法,说这句话非常自然地运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相似文献   

13.
苏耳 《广西教育》2006,(1C):67-67
对于下列几个命题。你认为其中有几个是正确的?①一组对边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14.
《天山景物记》课后第四题,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根据提供的“喻体”找出“本体”。其中第一句是“……像秋天似的凉爽”。课文里,“秋天似的凉爽”用来说明七月间天山雪峰送来的阵阵寒气。很显然,  相似文献   

15.
《家教世界》2011,(2):49-49
当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要是进去晚了,眼前就会觉得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清楚。这是夜盲症么?  相似文献   

16.
17.
这是气孔吗     
利用洋葱鳞叶表皮作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是一个重要实验。笔者在组织学生完成这个实验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视野中出现了“新情况”,偶尔有细胞比表皮细胞小得多,且成对存在。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高中语文第三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几百个中央委员和第一书记,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应该首先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把学习风气搞起来。”对于这个句子的“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的结构,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这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是“高级干部”,“几千个”“中央和地方”是“高级干部”的限制语,这个词组的结构是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3期)刊登了徐学珍先生的《“最…之一”说得通吗?》。该文认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是病句,其理由是“受‘最’ 形容词限定的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一些”。界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  相似文献   

20.
正杜老师:我们使用人教版教材,在学习第26课《开国大典》时,学生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第13自然段中有一句话:"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个句子里,前面写了"差不多",后面又说"都",这是病句吗?学生真是太仔细了!我也觉得句子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