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问:修订本《中国历史》课本第二册(以下简称修订本)宋元部分,在章节子目内容上有哪些主要的变动和增删?答:宋元部分在章节的安排上,把原课本第二册第四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辽、宋、夏、金元》分为四章,各章的分节和内容请看课本.这次比较大的变动是把原课本第四节《金和宋的关系》的内容,分为两节,一节放在北宋的一章讲,一节放在南宋的一章讲.这样分,一是因为原来的一节内容太多,一节课讲不完.更主要的是,这样划分,历史的阶段性比较清楚,可以显现出,北宋、南宋两个历史时期;也可以显现出,金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对北宋、南宋均有巨大影响,从而说明金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问:修订本《中国历史》第二册明清部分的章节子目和内容有哪些主要的改动?答:明清部分原来只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鸦片战争以前)》一章,现在把它作为明清部分的总标题,下分《明朝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清朝前期的统治》、《明清时期的文化》四章.在章节子目和内容方面改动的有:增加了《瓦剌和鞑靼》的子目,瓦剌、鞑靼和明朝  相似文献   

3.
新编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一九八三年始用本)第二章《唐朝前期的繁盛》第一节《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采用了历代史家常用的历史名称,标题开宗明义,一目了然。唐承隋制,益臻完备,革其弊政,始有隆兴。这个过程历时一百十几年(626-741年),其间虽曾几经周折,但总的趋势是逐步上升,从贞观年间奠基,遂使开元年间的李唐王朝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之鼎,冠世界之雄,世称大唐帝国。因此,将本节作为整章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所当然的。本节教材分为两个子目:“贞观之治”和“从武则天的统治到开元盛世”。其中又以“贞观之治”为重点。本节的难点是:通过对从“贞观”到“开元”的叙述,既要讲清楚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的进步作用,又要揭示隋末农民战争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这一实质,使学生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4.
按照新修订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我们对初中历史教材《中国历史》第四册作修订时,增加了“第六编 社会主义社会”部分内容。修订后的教材改名为《中国历史》第三册,自1988年秋季开学起,供初中二年级上学期使用。 “第六编 社会主义社会”部分教材根据大纲规定分为五章:第一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第二章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开始时期的成就和失误。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供学生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数学教材编写组正在陆续编写出版供发达地区使用的新教材,本刊于1991年第3期已选登了高中数学教材第一册的部分章节,现继续选登第二册的部分章节。该册共分三章。第五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第六章:三角比;第七章:三角函数,现将第六章的部分内容(删去例题解答及练习题)选登如下。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总体结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册为第一个阶段,第二、三、四册为第二个阶段,第五、六册为第三个阶段。第二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什么呢?第二册课本的内容有什么特点呢?如何完成第二册课本的教学呢?下面,我就谈谈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三册,将从1984年秋季开始供书。这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各地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意见,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第三册(以下简称原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现在对本书作一简单介绍。 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是新增加的“一元多项式和高次方程”,作为选学内容。将它安排在本书的开头,是为了与相关内容“复数”(高中《代数》第二册最末一章)衔接得更为紧密。第二章是“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第三章是“概率”。原高中数学第三册中的选学内容“数的进位制和逻辑代数简介”,这次暂未列入本  相似文献   

8.
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二、四册修订本,将于一九八三年春在全国使用。这两册课本的修订原则,同我在今年本刊第四期发表的《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三册修订说明》中阐述的精神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次修订的两册课本,第二册讲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内容,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在生产关系上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第四册讲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也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古代部分,共两章,叙述辽、宋、夏、金、元和明、清(鸦片战争以前)两段的历史.现对其中若干问题的处理谈谈我们的做法.我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发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有上升和下降的阶段,从而划分了封建社会的前期和后期.关于我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具体分期,史学界尚无定论,中学《中国历史》为了便于教学,把前后两期分为四段来叙述:战国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其中明朝中叶以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前两段大体上属于封建社会前期,后两段大  相似文献   

10.
新罗统一朝鲜是高中《世界历史》上册,《朝鲜》一节中的一部分。我在备课过程中,发现其与《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二章第四节《唐朝的对外关系》一节提法不符。下面摘录两本书的两段教材: 《中国历史》第二册第25页《唐朝的对外关系》第一段:“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上有高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唐太宗打败突厥以后,曾发动对高丽的战争,遭到失败。后来唐高宗继续用兵征服了百济和高  相似文献   

11.
初中《几何》第二册,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试用本)《几何》第一、二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这一册共分三章:第六章相似形(约34课时),其中第三大节位似形(5课时)是选学内容;第七章圆(约50课时);第八章视图是选学内容(约12课时)。  相似文献   

12.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课本里,第三编战国秦汉部分,叙述了秦汉时期三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这就是:由陈胜、吴广首先发难的秦末农民战争,王莽统治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和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下面仅就这三次农民战争的共同点及相异点谈谈我的看法,供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三册,将从1984年秋季开始供书。这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各地对中学数学大纲和教材的意见,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第三册(以下简称原教材)有关章节的基础上编写的,下面对本书作一简单介绍。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是新增加的“一元多项式和高次方程”,作为选学内容。将它安  相似文献   

14.
(三)世界近代史部分新课本《世界历史》第一册从第14课到第28课,第二册从第1课到第8课,为近代史部分,共23课。每课为一课时,占23课时。现行课本世界近代史部分为11章,约15课时。新课本因课时增多,内容比现行课本丰富。现将新课本近代史部分的各课,按其内容归类列表于下。与现行课本的近代部分比较,新课本在下列四方面有较大变化: 1.新增“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这一课。现行课本没有讲它们的统一。德意志的统一和意大利的统一为他们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经  相似文献   

15.
本册课本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试用本)《几何》第一册(以下简称试用本)的基础上,吸取几年来广大教师的教学经验修改而成的。这次修改的原则是:在原试用本的基础上,适当减轻分量、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力图使教材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便于教、便于学,解决好几何入门问题。 《几何》第一册分成五章、供初中二年级使用,一学年共计102课时。第一章基本概念(包括引言共18课时);第二章相交线、平行线(16课时);第三章三角形(40课时);第四章四边形(20课时);第五章面积、勾股定理(8课时)。[第二册将分为相似形(34课时);圆(50课时);简单的视图(12课时)三章,共96课时,供初  相似文献   

16.
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二、四册修订本,将于1983年春在全国使用。这两册课本的修订原则,同我在今年本刊第二期发表的《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三册修订说明》中阐述的精神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次修订的两册课本,第二册讲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内容,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在生产关系上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第四册讲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也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斗历程。在这两册课本中,尤其是第四册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7.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修订本把《隋的统一和隋末农民战争》由原来的一节改为一章,其中包括四个子目:隋的统一;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战争。教学重点是大运河的开凿和隋末农民战争。“隋的统一”虽非重点,却是全章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联系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再则,隋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大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使隋有可能进行营建东都、开凿运河这样大规模的工程。同时,地主阶级剥削的欲望激增、手段残暴,阶级矛盾又激化起来,终于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所以,教师在组织、处理教材时,对“隋的统一”仍应重视,将它放到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新编《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数学》从第三册起开始学习平面几何,第三册共分四章: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章三角形,第三章四边形,第四章数的开方和二次根式。前三章都是几何内容。传统的几何教材基本上是按照二千多年前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体系编写的,长期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欧几里得体系学习几何,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采用欧几里得体系学习几何也有不少缺点。最大的缺点是内容烦琐,占用的教学时间过多,不利于在中学增加为实现  相似文献   

19.
初中《几何》第二册,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试用本)《几何》第一、第二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这一册共分三章:第六章相似形(约34课时),其中第三大节位似形(5课时)是选学内容;第七章圆(约50课时);第八章视图是逃学内容(约12课时)。本册教材是在学完《几何》第一册,学生巳初步掌握了几何语言、图形及推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几何知识的难度来说并不大,但是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却是进入  相似文献   

20.
第四章 函数     
上海市数学教材编写组新编了供发达地区使用的高中数学教村第一册,该册共分四章。第一章:集合与命题;第二章:不等式;第三章:复数初步;第四章:函数。现将第四章选登如下,以使读者先睹为快。文中打*号的内容为教材的拓广部分(只教不考),打**号的内容为教材的发展部分(选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