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砺儒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较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教育进行了历史的、阶级的分析,科学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并在教育的方法论、教育的发展方向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本文着重探讨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试图从一个侧面展示他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欧治华 《教育评论》2012,(4):138-140
林砺儒以"三合一"理论为指导思想,提出培养"有为有守"的优良师资的课程总目标,重视课程设置的师范性、综合性与开放性,在课程实施中善于借鉴、勇于创新,课程评价理念先进、要求严格而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3.
林砺儒是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学者们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其生平、师范教育思想、"全人格"教育思想、国民教育思想、教育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深化林砺儒教育思想的研究,为当今教育提供指导和借鉴,还应该加强整体性研究、连续性研究和对比性研究,对"空白块"进行填补,为林砺儒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4.
林砺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早年东渡日本攻读教育,回国后到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担任教授,先后在北京师大附中和几所大学担任领导职务。解放后,林砺儒先生任北师大校长、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先生对教育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立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不仅学术造诣很深,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黑暗的旧中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坚持全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民国时期的广东知识界。林砺儒是一位明确主张国语统一和支持语文现代化的教育家。他关于广东推行国语教育的见解和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国难时期深重的爱国情怀和对现代化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林砺儒与陶行知由于生活经历、理想兴趣和知识结构等不同,两人在发展师范教育的理论依据以及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两人所处同时代的特点和建设师范教育的共同使命也使他们在课程设置上都重视师范性和开放性,善于继承、借鉴和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习全过程的严格考核.比较两人师范教育思想的异同,能给当今教师教育改革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由于传入渠道具有多样性和传播意图具有多元性,促使传播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的思想交锋,对于我们正确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的干扰和侵蚀,以及科学的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为保障工人阶级及其子女的受教育权益进行了不懈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毛泽东坚持面向广大工农群众开展教育,邓小平注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江泽民主张实施全民教育,胡锦涛倡导促进教育公平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些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有:教育是人类自我解放的重要工具,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有其自身的政治性,个体的社会性是教育假设的基本前提,高度关注教育自身的道德性,教育思想的实践性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教育发展的政治性:为谁服务;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观:社会和谐和自由发展之间必要的张力和协调;教育发展的正义性:均衡发展,为一切人的解放的教育;教育研究的基点: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转变人才观、教育观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当前 ,我国经济形势和科教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这些新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人才观和教育观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翁史烈教授从新时期人才观内涵、工程教育的核心、营造大学的智力生态环境、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深化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多渠道筹资与多元化办学六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是翁史烈教授于 2 0 0 0年 1 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高教所所作演讲的录音整理稿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除了包括宗教观的基本观点,基本方针和政策层次的内容外,还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实践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才能拓展马克思义宗教观研究的新领域,在当前新疆开展的意义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中,我们一定要教育广大群众认清民族分裂分子所宣扬的泛伊斯兰主义是一种政治化的宗教观,其实质是分裂中华民族,推翻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财政思想历经了"先经济后教育"、"像抓经济那样抓教育"、"教育优先发展"的演变过程。建国初期采取"先经济后教育"策略是一种必然,这与当时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开支巨大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像抓经济那样抓教育"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建国之后我国教育财政思想的转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投入的问题;90年代"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立,从根本上明确了教育的"基础工程"地位,为解决教育投入问题扫清了理念层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家庭和学校作为由不同主体实施的教育,其教育理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分析两者的联系,揭示其差异,从而避免因理念之差异所导致的教育效果的抵损。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应当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分析历史事实,阐明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识新疆历史,必然发现几个基本的历史事实: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杂处,共同发展的地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方,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新疆历史必然是出一个结论;新疆统一于祖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在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原理进行了中国化探索。他首次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指导文艺美学的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阐述美学问题;他将审美范畴与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和中国革命事业紧密联系起来,重视美的社会功用;他肯定"劳动创造了美",提出了平民主义的审美观;他强调现代崇高型美学观,推崇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他提倡发挥文艺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要求文艺要充分表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在无产阶级夺取胜利过程中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必然发展,它们之间既有相互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差别。客观、辩证的看待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年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切实加强中国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意义重大。要把握好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实践、民族和时代特色。抓准青年价值观变动的特点和规律,使中国青年担负起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神圣使命,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郑承军 《中国德育》2007,2(6):18-20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观肯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然属性依附于人的社会活动。马克思主义人本德育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强调对人的需要、个性的尊重和重视,强调对人的自由、解放的执着追求,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自我修养。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德育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