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层面的概念,是语文课程的基本问题之一,回答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这一问题;从学生学的角度,它是学习的对象,因而也是对“学什么”的规定。然而,对这样的基本问题,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没有作明确的、具体的阐述,在“前言”中也没有作概要的解说,  相似文献   

2.
正课程内容问题是指"教学什么"或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①语文课程内容问题是指语文课程"教学什么"或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程内容包括语文学科关于听说读写知识的、技能的、方法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张晋婧 《考试周刊》2013,(57):50-50
<正>2011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既是对十年课改的坚持,又是对课改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回应,更是对未来实践的期望。与2001版的课标相比,修订稿有一个亮点,就是回答了"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是什么?这个问题躲不开,绕不过,是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的问题。课标没有打太极,而是直接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很明显,目标和任务聚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4.
在百年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对语文课程"是什么"的本体问题学者们一直在寻找满意的答案。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并阐释了语用取向的课程性质的界定与目标定位。因此,梳理现代语文教育中"语用"一词的发展演变,有助于明确"语用"的基本内涵。研究发现,"语用"作为语文课程学科特质科学的话语表征不仅有一定的学理依据,而且彰显了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5.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正像新课标所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  相似文献   

6.
董淑珍 《考试周刊》2014,(77):39-39
<正>语文是什么?叶圣陶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那么,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学生在语文课上究竟要学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语文课归根结底是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构建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充分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丰厚的文化蕴涵。"语文课程的文化研究"不仅是课程理论建设的需要,而且有利于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然而,这一课题目前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因此,有必要对"语文课程的文化研究"的内涵、价值与走向等几个基本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特点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客观存在,关注语文课程和教学的人文精神,不是什么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程度高低的问题。《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文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提高人文素养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核心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理念,无论是理论界还是语文教学一线,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一理念,跳出了“一两个词语+性”的刻板、抽象的定式,同时回避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争论。课程改革以来,学界争论最大或者分歧最大的是对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认识和把握。新的理念对语文课程本质特性是什么作出了正面回答。这一本土化的理念,让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下面就理解与把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什么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课程标准在全国各地大力实施,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育理念、行为的变革,催生了语文教育的新气象。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到较为深入阶段的时候,"语文教什么"的问题却被提了出来。"教什么"的问题应该是语文课程和教学中最基础和关键的问题,现代汉语文教学设科近百年,按理说它不应该成为当今语文学科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实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语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任务是新一轮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关键概念,其内涵是否清晰,事关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学习任务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使用了147次,但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语文学习任务在后续的讨论和教学实践中误用现象严重。本文根据"属加种差"的概念界定方式以及关联式与分解式相结合的概念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语文学习任务是素养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其实质是真实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涉及主体行为(要做什么)、达到结果(做成什么)、人际关系(与谁一起做)、时空情境(何时何地)、语言文字(用什么做)和育人导向(有什么用)六个要素。  相似文献   

13.
《和合语文课程研究》一书从整体上清理与反思语文课程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中涉及的基本问题,大致构建了语文课程走向和合的基本框架,对加强语文课程理论的元思考和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二元对立"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使语文课程性质这一长期争论不休、悬而未定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不能不说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然而,必须看到,语文课程性质虽然在理论上有了定论.但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凸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仍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语文的含意,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语言和文字,二是指语言和文学。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习祖国的语言,提高汉语文学素养,这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书写、  相似文献   

16.
媒介语言:语文课程语言类型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普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把"媒介语言"看作是继"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之后的第三语言,将运用媒介进行浏览、发布的能力看作是继读、写、听、说后的第五种语文基本能力,并将其纳入到语文教育中来。在大众传媒时代媒介语言应时而生,有多种类型和特征,在语文课程中直接影响着语文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新变化,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应成为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改革,到底要改什么、革什么?如果说在课改初期我们来讨论这个话题,大家必定会与课改前对照寻找问题。然而,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语文课改已全面步人深水区,课改的基本理念早已深人人心,认识上的模糊与困惑、矛盾与冲突已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是什么记者:长期以来,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课程标准都没有直截了当回答"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此次语文课标修订中,有一个突出变化就是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那么,怎样理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9.
2011版语文新课标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明确界定,进一步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一线教师的语言文字运用意识明显增强。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有些问题的认识不到位或出现偏差,导致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的教师把理解和运用截然割裂开来,把“理解语言文字”简单理解为理解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能将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20.
吴迪 《湖南教育》2005,(2):23-2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等内容。 语文丰富的内涵必然会带来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和教学方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