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立 《新闻界》2006,(1):135-135,115
现代报业的发展,催生了都市经济生活类报刊的蓬勃兴起。作为中等城市的党报理应与时俱进,做好“三贴近”,满足广大读者和市场的需求,为党报进一步走进读者、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探索新路。为此,《宜宾日报》在2005年创办了《生活周刊》。周刊甫一亮相,就鲜明地打出“站在生活前沿、立足宜宾市场、引领消费时尚”理念的旗号。同时告之读者我们的诉求:《生活周刊》目标群体定位在“四有新人”上,即有新知识、有追求前沿消费能力、有品质认知、有阅读偏好的都市读者。经分析,《生活周刊》要在当地引领媒体风气之先,首先应做好定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对传统的纸质媒体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地市一级的党报,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才能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和上一级党报不断延伸的触角的挤压下,立足本土,办出一张具有地方特色,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报纸来?2004年1月《长治日报》创办了四份周刊:《经济周刊》、《人才周刊》、...  相似文献   

3.
地方纸质平面媒体如何应对挑战,借助新兴媒体的力量,将新闻价值最大化,大幅度提升报纸质量,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这是地市报应认真研究与探索的新课题。2004年初,我们宿迁日报和宿迁晚报与宿迁新闻网进行了对接与融合的尝试。2006年3月,在广大网友经常跟帖对“两报”上新闻进行评析的基础上,适时在A1版的显要位置,开设了“网报互动”栏目,连发读者在宿迁新闻网“留言版”、“BBS论坛”和“网友评论”上对宿迁新闻的评论。日报B版的五大周刊:经济、法制、教育、城市、房地产等纷纷把这个栏目利用起来,尤其是经济周刊每一周都有“网报互动”的稿件见报。在延伸和扩大报纸新闻效应的同时,宿迁新闻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网报互动取得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周刊”的视角看,福建有《闽北日报》的《武夷周刊》,《闽西日报》的《生活专刊》,《闽南日报》的《周末》和《闽东日报》的《星期刊》等。新时期最能反映报纸变化的是周刊,即每周一期的专刊副刊。它与每天滚动的新闻版面形成报纸的两翼,以其雅俗共赏的品质,加大了新闻纸的阅读密度,拓宽了辐射面,使区别于网络的纸质媒体有了新的阅读张力。  相似文献   

5.
宁夏日报在报纸的一到三版开设了一批反映民意、舆论监督的栏目,以多样的形式和较高的报道质量赢得读者好评。该报在一版开设的固定栏目有《新闻观察》、《百姓事》、《银湖明镜》等。《新闻观察》以千字左右篇幅,剖析社会不同层次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解决问题的新鲜经验。《百姓事》栏目以几百字的篇幅如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读者来信》栏目反映了各方面工作中的种种问题。该报《市场特刊》的“曝光台”,《社会生活》的“热点追踪”,《道德与法制》的“群众呼声”等,均属以积极态度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农村类报纸为坚守和拓展市场,将“服务性、指导性、可读性”并重的办报方针进行延伸,相继推出了许多与读者互动的栏目与活动。作为安徽日报农村版《农业周刊》编辑,我认为,互动服务是农村类报纸践行新闻“三贴近”的生动体现,是提高报纸亲和力和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农村类报纸应把互动服务作为一种不变理念长期坚守。  相似文献   

7.
潘虹 《新闻实践》2014,(6):78-79
在网媒兴盛、文化娱乐新闻日益泛滥的时代,如何办好报纸副刊?在实践中,我们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守本土文化,精耕细作,使得《文化周刊》成为温州日报的一个品牌栏目。来自读者的一片叫好之声,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温州日报文化副刊多年来立足本土的办报理念的肯定,上级领导、主管部门也多次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9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创刊,这是豫北地区第一张面向“三农”的报纸,创刊两年多来,我们不仅在新闻报道内容上注重贴近“三农”,还在报纸栏目设置如何贴近“三农”反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因为栏目是报纸各个版面的骨架,没有栏目,报纸的版面就缺乏支撑。栏目是报纸的品牌,没有好栏目,报纸就难以创立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9.
《为您服务报》是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下属的一份文化生活类报纸。它以“我们与读者共同营造生活”为宗旨,将为普通百姓服务放在新闻报道的首要位置。该报开辟了“百姓”版,设有《百姓故事》、《百姓热线》、《凡人琐事》三个各具特色的栏目。《百姓故事》栏目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可亲可感可近;《百姓热线》栏目,反映普通城市居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如马路变成污水河、谁来清扫马路垃圾等问题,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凡人琐事》栏目,反映普通人在教育子女、赡养老人、逛街购物、业  相似文献   

10.
自1993年元旦起,《大同日报》由四开四版扩为对开四版。扩版后的报纸究竟应是什么面孔?外延扩大后,内在质量该如何提高? 在1992年12月13日扩版试刊《致读者》中,编辑部就明确表示,办“一份饱含新意、看过之后便知天下事的报纸”,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扩版的重点是,“加强经济新闻报道,力图使经济报道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为读者的生活服务,使报纸的各个版面更贴近时代,贴近改革现实,贴近城乡百姓,为读者所喜闻乐见。”从近3年的新闻实践看,扩版初衷未改,整个报纸的确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闻的准确和深度报道,在与日俱增的报纸竞争中,正成为吸引和争夺读者的“筹码”和“法宝”,也是读者衡量一家报纸编辑素质和办报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如何让相对枯燥的经济新闻变得鲜活耐看并产生指导作用,《闽南日报》经济版的《焦点观察》栏目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沈阳日报的《新闻周刊》,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注重新闻性,突出地方性,强调办出地方周刊的个性,赢得了读者青睐。 作为地方党报的新闻周刊,面临来自正报和其它周刊、周末版的竞争与挑战,新闻性周刊要在“夹缝”中独树一帜,就要扬长避短,在坚持党报宗旨的前提下,追求独特的办报风格,探索新路。注重新闻性,抓好周刊需要的“特殊”新闻 沈阳日报《新闻周刊》的前身是沈阳日报《周末特刊》,原来的《闲情雅趣》、《温馨港湾》等专版都显得较“软”。后来,我们作了一番调查,多角度进行自我审视,分析了受众范围、读者心理…  相似文献   

13.
报网互动已经是平面媒体发展的大方向。河南《平顶山日报》在报网互动方面也积极行动,其中《读者之声》版“百姓话题”栏目与论坛互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平顶山日报·读者之声》“百姓话题”栏目是创建于2000年的一个老栏目,每周六预告一个话题,由读者参与讨论,在下周六整理见报,同时预告下期话题。  相似文献   

14.
刘刚 《新闻世界》2009,(9):28-28
目前国内有一些“三农”报纸开办了文摘版面,诸如《四川农村日报》的大地周刊、《湖南科技报》的博览周刊、《农村大众》的历史参考周刊等等。《安徽日报农村版》在2006年创办了天下阅览周刊,经过三年的打磨和不断创新,在读者中赢得了好感,在问卷调查中读者对该版面的好评度一直稳定在八成左右。  相似文献   

15.
洪文军 《军事记者》2006,(11):57-58
“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这是邹韬奋在办刊实践中形成的新闻思想。他悉心经营“读者信箱”栏目,生动体现了竭诚服务读者的思想。“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80年前,也就是1926年的10月间,邹韬奋接办主编《生活》周刊后,就开辟了“读者信箱”专栏。他在后来主办的另外5个刊物和1个报纸,都保持了这一栏目或设立类似栏目。邹韬奋在报刊实践中,一贯很重视“读者信箱”栏目,热心为读者解答生活、恋爱、婚姻以及求学、择业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信任和好评。虽然“读者信箱”稿件刊发在报尾位置或…  相似文献   

16.
客观地说,在生活服务类报纸还没有大量出现的时候,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周末”版面曾经有效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报纸扩大影响和赢得广告客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后来随着许多市场类报纸和其他新兴媒体出现,风光不再,在“天天周末”的口号下,大多报纸纷纷取消周末版。近几年,随着《南方周末》、《新周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凤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周报和周刊的蓬勃发展。又有诸多报纸重新开设周末版,在新疆,《新疆都市报》的《第六天》,《乌鲁木齐晚报》的《法制周末》推出后都有不错的口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媒体间新闻竞争的加剧,以“新闻热线”、“报料热线”、“读者热线”等为代表的互动性新闻栏目频繁见诸各地报端,大大提高了报纸新闻的时效性和竞争力,实现了报纸与受众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的有效转型,报纸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互动传播手段上的比较劣势得到根本扭转。《威海日报》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在探索互动性新闻栏目的创建与经营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各报社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响亮提出了“让平面媒体动起来”的办报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互动性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18.
《传媒》2006,(11):39-39
“1+X”的媒体组合模式 《精品购物指南》坚持以敏锐、独特的视角报道时尚消费动向,倡导积极、健康、高品位的生活方式。《精品购物指南》的独特定位开辟了独有的读者细分市场,与大众新闻类报纸、专业类报纸的读者交叉率极低,具有明显的市场独占性。基于这一优势,《精品购物指南》向合作伙伴提出了“1+X”的媒体组合模式:“1份《精品购物指南》+任意都市类日报”将为客户赢得整个北京市场。  相似文献   

19.
刘义忠 《新闻前哨》2001,(11):23-23
《民情周记》,作为《荆门日报》的拳头栏目,在当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在2000年“荆门新闻奖”评比中,《民情周记》被评为最佳栏目。 如何提升党报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扩大报纸的影响力,这是《荆门日报》编委会认真思索并努力实践的新闻课题。过去,该报与群众、与读者保持联系的栏目主要是《读者来信》。由于该栏目刊发周期长,一般半个月出二分之一版,时效性差,信息量小,读者的来信,要耽搁许多时间才能刊发出来,而且还只能刊发少数读者的来信,绝大部分读者的来信只能束之高阁。就是刊发出来的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一 )  1986年 2月,沐浴着全国改革开放春风,《驻马店报》 (《驻马店日报》的前身 )在文明悠久的天中大地上诞生了。创刊时的《驻马店报》是一张四开小报, 10余名工作人员,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场地,每周出版一期报纸。一年试刊期后,改为《驻马店日报》,设立了四科二室,报纸发行量由 1万份上升到 2.5万份,编采逐步走上正规。目前,《驻马店日报》已由 1997年的四开小报变成了“两报三刊”即 (《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经济周刊》、《法制周刊》和《教育周刊》 ),报纸累计发行量 10余万份。报社兴建了新的办公大楼,盖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