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提出问题 背景:实验中敞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立即产生大量的白雾;把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敞开,在瓶口却看不到白雾,这一“怪”现象令实验者始料不及,实难接受这一事实,因为它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想,但实验结果就是如此。同学们对NH3在空气中不能产生白雾的原因进行了多种分析和猜测。最后有关雾形成的原因和条件观点统一,总结为:雾的形成条件有三:①有小液滴,②有空气,③小液滴在空气中分散必须十分密集,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因此,可以说雾是因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但不能说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一定能形成雾。尽管浓氨水挥发出的NH3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氨水小液滴,但氨水小液滴在空气中分散的密集程度没有达到形成雾的最低标准,即肉眼不可见,所以无雾。  相似文献   

2.
雾是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一般来说,凡是挥发性液体或易溶于水的气体,都容易在空气中形成雾.比如,当我们打开盛放浓硝酸的试剂瓶,我们将会看到:在瓶口的上方,有白雾出现.其原因是硝酸挥发出的硝酸蒸气,在空气中冷凝后,生成硝酸小液滴,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便形成了白雾.但奇怪的是,氨气极易溶于水,但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却不能在瓶口形成白雾,这是什么原因呢?请跟随我解下列一道题,让我们在解题中把疑问消除.  相似文献   

3.
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和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验证生成物中有水生成时,瓶壁上的水雾不易看清,这时撒入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立即可看到蓝色出现,证明有水生成。 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改为燃着的蚊香更好。因为前者在空气中稍微放久一点就会熄灭,后者则不会。 3.观察浓盐酸在空气中的白雾时,往瓶口哈气,现象更明显。 4.H_2还原CuO:  相似文献   

4.
初中化学易混淆的概念较多,给初学者带来许多困难,现把易混淆的十组化学概念辨析如下: 一、烟与雾烟:是指细小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如碳的不充分燃烧,细小的碳粉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烟。雾:是指细小的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如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时看到的白雾,是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  相似文献   

5.
演示物体在空气中受浮力作用 给一个容积为50ml的试剂瓶装入30ml1:4的稀硫酸,另给一小塑料袋装入8颗锌粒,把袋口套在试剂瓶口,尽量排出袋里的空气,并用线扎紧袋口。用天平称此装置的质量,待天平平衡后再将袋里的锌粒倒进  相似文献   

6.
一、气体膨胀做功、产生“白雾”实验的改进存在的问题: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2节,是关于“内能”的教学,其中有如下的实验: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打到一定程度,空气和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并液化出现“白雾”。由于瓶塞和瓶口的摩擦不大,瓶内气压不会太大;瓶内水蒸气不多,又难以液化;再加上周围气温较高,所以,出现的白雾很少,实验现象很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化学分组实验越来越多.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学校来说,往往一次实验准备的液体药品只够几个班级使用,后续班级的实验要能顺利进行,就必需及时地、快速地添加液体药品,但象H2SO4、NaOH溶液等液体药品是盛放于细口试剂瓶中,而实验时常用的细口试剂瓶的规格有60 mL、125 mL、250 mL,它们的瓶口直径均约为2 cm,瓶口太小.因此如果直接向细口试剂瓶中添加溶液,溶液就很可能洒落到试剂瓶外而造成药品的浪费.如果通过漏斗向细口试剂瓶中添加溶液,尽管可以避免溶液洒落到试剂瓶外,但也须用手扶持住漏斗,故操作略有不便.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贮液装置的制作湖北远安县第一高中(444200)王道选在中学化学实验室里,有一些化学试剂的贮存是一个难题.有些溶液不能在空气4久置.即使贮存在试剂瓶中,往往也因瓶口密封不严而变质失效.只能现用现配,很麻烦,又不经济,满足不了学生实验的需求.为...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分子运动论、内能)一章中,“气体膨胀做功、温度降低”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拿一个大口的厚玻璃瓶,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水上方的空气中有由于水的蒸发而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观察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这个实验的理论结果是:当塞子跳起来时,能看到容器中产生白雾,因而说明空气推动塞子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空气中原来看不见的水蒸气凝成可见的小水滴。我用一个150mL的集气瓶做此实验,实验数次没有成功。究其原…  相似文献   

10.
题目:如图1,几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瓶口,可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对这些声音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有以下观点:(A)水的振动产生,决定于水的高度(B)瓶内空气的振动产生,决定于空气柱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找500毫升旧白玻璃试剂瓶,截去瓶底,找边长大干瓶底直径的纸盒盛满平铺的细砂.取疏粉与铁粉各一药勺在光洁纸上混匀,然后在细砂上堆成小丘状,用无底瓶罩住反应物,瓶壁稍插入砂中,防止瓶与砂接触部分漏气.拿玻棒一端穿过一硬纸板,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烧红热,迅速伸入到瓶底的反应物中间,移动纸板紧盖瓶口,防止气体外逸.马上看到反应物剧烈燃烧并发红光,随后反应停止,玻瓶上部有少量淡黄色硫沉积.如此变敞开装置为封闭装置进行实验,减少二氧化硫气体产生与扩散,提高硫粉利用率,减小污染;反应物各一药勺,燃烧现象明显,产物…  相似文献   

12.
正1声学实验以探究声音的音调为例。1.1方法a在几个饮料瓶中盛入不同深度的水,将瓶口移至嘴边吹气,可以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空气柱越短的,音调越高;反之,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1.2方法b在饮料瓶中盛入小部分水,用手握住后,将饮料瓶口移到嘴边、吹气,学生会听到一种音调的声音。若一边吹气,一边用手挤压饮料瓶使水面升高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初中物理四年制第二册第二章“做图 1   图 2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节有两个小实验 :实验 1 如图 1所示是向空气压缩引火仪里面放一小团硝化棉 ,把活塞迅速压下去 ,从而使硝化棉燃烧起来 .这样做实验不容易成功 ,多年来笔者一直改用 1至 3个火柴头代替硝化棉 ,效果较好 ,成功率很高 ,而且火柴头是日常生活用品 ,容易取材 .实验 2 如图 2所示 ,拿一个大口的厚玻璃瓶 ,瓶内装入少量的水 ,用塞子塞紧 ,然后通过塞子上的孔往瓶里打气 .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 ,瓶内会出现白雾 .按原实验做不容易成功 ,即使有白雾出现也比较少 ,实验现象很…  相似文献   

14.
银镜反应是中师《化学》有机部分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为了取得好的效果,可作如下改进: 1.在配制银氨溶液之前,先将2%的氨水试剂瓶中加入4~5滴5%的NaOH溶液。 2.在盛有2~3m12%的AgNO_3溶液(现配且不能有颗粒)的试管中,逐渐滴入试剂瓶中2%的氨水,产生黄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直到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相似文献   

15.
最近看到一道有关CO_2计算的典型例题:“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总质量为130g,将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几天后(不考虑水分蒸发),表面形成一层白膜,再次称量,试剂瓶总质量变为132.2g,计算生成白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化学新教材在《碱金属》一章中设计了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及检验气体的演示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 :在一个塑料瓶中加入 3/4体积的水 ,用手挤压塑料瓶 ,使水面上升 ,排出空气。然后在胶塞上固定一根大头针 ,用针扎住一黄豆大小的金属钠 ,迅速用胶塞塞住挤瘪的瓶口 ,倒置 ,并不断摇动塑料瓶。待反应完成后 ,反应产生的气体使挤瘪的瓶子复原 ,取下塞子 ,迅速用拇指堵住瓶口 ,并将瓶口移近火焰 ,检验钠与反应产生的气体。事实上 ,按上述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不太理想。一是钠与水的量不好把握。若钠较多 ,则产生的气体会使瓶塞冲出 ,瓶内的液体四处…  相似文献   

17.
漏斗新用     
在化学实验中,漏斗有多种用途,可用于过滤、分液、防倒吸气体吸收装置、加液等。而将用漏斗往酒精灯添加酒精的用途迁移,可解决化学实验员常遇到的一个难题--往广口试剂瓶中添加固体试剂。 化学分组实验中,化学实验员经常要花大量时间往分组实验广口试剂瓶中添加固体试剂,一般用药是直接添加需要花大量时间,而且当需添加NH4Cl、NH4NO3等吸湿性强的固体试剂时,将会有大量试剂沾在瓶口磨沙部分难以去除,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药品。若自制一个固体添加漏斗,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如图1。 固体添加漏斗自制步骤:①在市场上购一只普通塑料…  相似文献   

18.
金属与水的反应照教材的装置和方法去做,往往效果不好。首先空塑料瓶盛3/4的水,用手挤压瓶子,排出的是一部分空气,塑料瓶中的空气不能排尽。在此瓶中制取的气体是空气和氢气的混合物。取下塞子,很快用手指堵住瓶口,并将瓶口迅速移近火焰,可能听到的是尖鸣声,甚至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根本看不到氢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的现象。笔者就地取材,改进和更新此实验装置,经多次试验,操作简便、安全,现象明显。如加采用,定保此实验成功。  相似文献   

19.
初中化学[实验2—5],即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现淡蓝色火焰的实验,因所选用仪器和反应条件的影响,经常出现下列现象: (一)当氢气流不足时,火焰近似无色。学生只能看到罩在尖嘴玻璃导管处小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而不见任何火焰。 (二)当玻璃中钠离子产生的黄光过强时,氢焰中微弱的蓝光完全被黄光所隐蔽,而使  相似文献   

20.
在"氧气的制法"这一节中,有的学生观察到过氧化氢在不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试剂瓶壁上就有气泡产生(该现象在教科书上没有提及),于是提出疑问,这些气泡是不是氧气呢?通过进一步探究发现,给过氧化氢溶液微热可看到有较多的气泡冒出,而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却不能复燃,此时教师对出现此现象的各种推理、解释都将显得苍白无力,亦有武断的嫌疑。于是我故意提出问题:该试管中放出的气体是不是氧气?我们该怎么验证呢?有的学生说,应该收集起来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我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说,如果氧气的量太少的话,比如空气中有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