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各种现实问题,究其根源,是因为在观念上和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管治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弊端重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以大学生成人成才为根本出发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和管理方法,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走学校与学生互动发展,从而达到学校善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化.大学生是高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高校教育者必须理解“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性,在El常工作中切实进行落实,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加强思想引导,改进教育改学,完善常规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服务.  相似文献   

3.
育人是学校的天职,只有学校树立一切以家长和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才能真正做到重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我们北郊学校秉持“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提供优质教育和服务”为办学目标,正努力树立这种观念,并在很多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4.
钟华 《湖南教育》2002,(20):21-21
“管理学生权”是学校和教师所享有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属于主导地位的基本权利。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怎样充分行使“管理学生权”,如何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入到“管理育人”的途径上,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加以思考的问题。一、要充分认识“管理学生权”的意义和作用。“管理”二字有多种解释,作为管理学生的内容来讲,主要指“管理育人”,包含着对人和事的管理,即一方面学校要把各项管理工作都与德育工作紧密配合,着眼教育;另一方面必须要树立新时期的德育理念。进入新世纪,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必…  相似文献   

5.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是教职员工。人是学校的主体,要靠人来实现教育的目标,所以,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必须“以人为本”。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利用和借鉴这些新的理念,改善我们的学校管理工作,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现代管理学认为 ,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三分技术 ,七分管理”。学校的管理也是如此。而教职工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之一 ,国家所规定的各种教育任务和领导者的意图 ,都要通过教职工的工作来实现。所以 ,对人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管理 ,我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以人为本 ,注重观念和情感的管理。一、抓观念的管理一个优良的群体 ,只有具备统一的观念 ,才能有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意志 ,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团队精神、团队意识和团队作风。学校的群体观念应当是一种先进的、代表全校师生的一种进步的愿望。然而 ,这种群体的观…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一提起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教育;一提到学校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课堂教学;一提起课堂教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分数和升学。正是这种传统的观念,使我们班主任一直都在“教育服从教学,教学服从分数”的怪圈中疲于奔命,同时导致了“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状。也正是这种观念,把教师和学生推入了一个“孤独”的尴尬境地。教育本来是一个大系统,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而我们一味过分地强调学校教育,导致教师“孤军作战”。学生本应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而我们一味过分地强调智…  相似文献   

8.
祝旭 《辽宁教育》2014,(12):40-41
正基础教育系统是社会最基本的公共事业部门,而今,社会及教育界有识之士都已经接受和理解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服务观念,即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种共识代表了社会和谐进步中人们的真实意愿,也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愈加深入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服务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不仅能够决定一所学校的生存状况,更关系一所学校的品牌和特色。我们看到,学生的择校、  相似文献   

9.
“学校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管理的一个新概念,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教育分宏观层面和微观基础,学校是教育的微观基础,因而具有与教育不同的属性。“学校服务”是学校的产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不一定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市场可以是“学校服务”的调节器。政府要通过调控“学校服务”来保证教育的公平,学校要经营好各自的“学校服务”品牌,还要构建在“学校服务”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的实行为乡村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巡查考核课后服务,增强人文关怀,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六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工作的策略。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让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管理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即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移植进学校,认为教育是一种“服务”,而学生则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服务对象”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对该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必然也会更加凸现出来。我们的教育究竟是否应该树立服务理念?我们的学校是否应该尊重作为教育消费者的家长的知情权乃至参与权?中国教育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在此,我们特约请《人民政协报》资深记者贺春兰女士撰写本文,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该问题的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努力创新高校学生工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学校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未来20年的重要战略时期中,他们将是“三个代表”思想的主要实践者。因此,如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一、以学生为根本进行教育思想创新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根本。把“教育、管理学生”的理念转变为“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再升华至“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教育、管理有机结合”的理念,这应是学生工作的基本定位。从办学理念上看,高校负担培养现代化建设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同样存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相似文献   

13.
从"管治"走向"善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各种现实问题,究其根源,是因为在观念上和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管治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弊端重重。为实现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高效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转变理念,走学校与学生互动发展,从而达到学校善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我们的管理基本上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上的必然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就是:通过长达十多年的模式化教育,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十足实用主义的功利教育观,他不是把学生当作鲜活的生命体,而是可资利用的工具看待。既然如此,学生作为生命体本身的欲望、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新的管理理念。作为管理者的校长,应该从引导教师转变角色更新观念入手,树立“教师第一”的观念,营造教师成才的氛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服务意识;变“管理性管理”为“教育性管理”,从而使学校管理迈上科学化、艺术化的轨道,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素颖 《天津教育》2013,(13):17-19
一、明确教学文化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中工作量最大、工作对象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一项Et常性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注重整齐划一,常常忽略教师与学生的自由、个性与发展,追求的是短期的效果。这在价值取向上与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相矛盾。  相似文献   

17.
一、学生是上帝不是魔鬼联合国早已将教育列入第三产业,我国教育产业化已从理论探讨进入实践操作阶段。作为一个产业,学生自然是服务对象,校长应该理直气壮地将“学生就是上帝”的口号引入学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试想如果学校少了学生,甚至没了学生,还是学校吗?也许有校长会沾沾自喜,我们是名牌学校,我们是“皇帝的女儿”,不愁招不到“乘龙快婿”,须知“长江后浪推前浪”,教育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校长不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将学生当作洪水猛兽般的魔鬼,进行所谓的军事化训练、封闭式管理,怎能唤起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呢?得不到学生…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很多学校用“考”代管理,以“考”兑奖惩,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工作被一“考”了之。这种管理方法,不仅同普及义务教育相悖,而且产生了许多负效应。学校工作涉及多方面,既有教学工作,也有校舍、校貌、校风、校纪问题。学校办学条件各不相同,不仅设备、经费有异,而且社会文化背景、地理环境有别。教育对象参差不齐,富裕地区学生家庭经济和文化情况好,能安心学习,高寒贫困地区不少学生家庭生计和家庭矛盾使之无法安心学习。凡此种种,仅用“考”进行管理,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学校和教师,这种不全面、不科学的做法,不仅不…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我们的管理基本上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上的必然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就是:通过长达十多年的模式化教育,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十足实用主义的功利教育观,他不是把学生当作鲜活的生命体,而是可资利用的工具看待。既然如此,学生作为生命体本身的欲望、需要、情感就不但不是教育满足的对象,反而是教育要首先扼杀的东西,唯其如此,才能培养所谓“有用的人才”,因为工具是无需感情与欲求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有用,为了让其成为特定的社会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给新时期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树立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强化“自我教育”,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学生管理专家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