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一节时,教材有这样一段表述:“这年(1945年)夏天,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问,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在学习这一内容后,同学们便问:波茨坦会议是苏美英三国首脑会晤,而《波茨坦公告》却以中美英三国名义、而不是以苏美英三国名义发表,其故何如?  相似文献   

2.
现行人教社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世人也认为二战的亚洲法西斯国家日本是无条件投降的。日本真是无条件投降?1945年7月26日,以美、英、中三国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劝告日本停止无意义的抵抗,铃木贯太郎首相本人虽倾向于接受,却因内阁意见不一致,于7月28日决定宣布“不予理睬”。8月6日8时15分,美国向广岛投下了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日本未作反应。8月9日下午3时,美国向长崎投下代号“大胖子”的原子弹,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学界和媒体一直称日本接受《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是"无条件投降",甚至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如此认识和表述,或更能彰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但并不完全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五年,这是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个年代,也是周作人生命史上一个耻辱的里程碑。在这一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浴血奋战,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牲牺之后,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一年的八月十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接受美、中、英三国发表的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并向中、美、苏、英发出乞降照会。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发表“结束战争诏书”,宣告无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是有条件投降”的论调,中国少数学者也持相同的观点。“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论者都认为:无条件投降是战胜和战败双方都不允许对投降先提出条件,因此,既然在日本投降之前,就有了《波茨坦公告》的“条件”,日本的投降就属于“有条件投降”。但从史实、概念、逻辑、法律等方面来看,受降与投降是两个概念,无条件投降是投降者无附加条件地接受胜利者提出的受降条件的投降,德国和日本是国家无条件投降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1945年9月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有关这个纪念日的历史由来是这样的: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四国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8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美、苏、中、英等11个同盟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由美国全权统一办理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同时苏、英、中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也应派军队对日  相似文献   

8.
1946年初,在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沉重打击下,日本政府预感到末日来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局势如此冷酷的急剧变化,加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危机.是接受投降.还是顽抗到底?围绕着对待波茨坦公告的态度,日本内阁成员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8月8日,苏联出兵,对日宣战,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二颗原子弹,时局迫使日本政府赶快决择.东乡茂德外相向天皇详细报告了关于苏联出兵和美国投  相似文献   

9.
1945年春,日本当局已经清楚地知道败局已定。7月26日,日本人得知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后喜出望外,因为那些条件比他们想象的要宽大的多。波茨坦公告最后一条是要求日本政府宣布军队无条件投降,而不是要求政府投降。公告还答应日本作为一个国家保持完整,  相似文献   

10.
穆公 《新高考》2007,(7):52-56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①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主要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②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1.
1945年8月10日,日本向中、美、英、苏四大盟国发出紧急乞降照会,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国家大权"为交换筹码,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同一天,盟国围绕日本乞降照会交换了意见,盟国军民举行了首次胜利狂欢,延安总部下达了日本已无条件投降形势下的进军令,侵华日军惶惶不可终日。以上事态表明8月10日应为日本的投降日。基于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形成的关于处理天皇制问题的既定方针以及有利于减少美国伤亡和战后占领日本的考虑,8月11日,美国经过与各盟国紧急磋商,在所拟的复电中颇有保留地接受了日本的乞降要求,日本的投降并非无条件。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日本军队停止作战、缴械投降。《终战诏书》为战后日本官方的历史认识"终战史观"提供了依据。在日本战败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重新判读《终战诏书》,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45年5月2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同年8月15日,日本政府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代表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美国于8月6日在日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同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枣园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万里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向日寇展…  相似文献   

13.
194 5年 7月 2 6日 ,中、美、英三国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决定 ,为了永久粉碎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征服亚洲以至整个世界的狂妄野心 ,战后盟国军队将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8月 1 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 ,盟国商定 ,设盟军总司令部于日本东京 ,并由中、美、英、苏四国分别派出武装部队进驻日本。中国国民政府随即派出以朱世明为团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率先赴日。次年初 ,经过中美双方进一步具体磋商 ,拟定由中国派出一个陆军师为中国驻日占领军 ,具体占领地区为名古屋。占领任务既已确定 ,那么这支代表中国“国威”、“军威”的占领军将由哪…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而不是“无条件投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在论及日本投降问题时,多习惯称为“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提法不够准确。历史的真实是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而不是无条件投降。提“日本投降”或“日本败降”等更符合史实。 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集团对波茨坦公告并不是一开始就心诚意愿接  相似文献   

15.
由西南大学徐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教育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发达国家(美、英、日)与发展中国家(中、印、巴)普及高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CDA030048),目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成果鉴定,现将成果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某主持人在播报一则消息(关于法、英、美三国在空袭利比亚事件上的态度)后,点评说“貌似一团和气”。根据语境,主持人想表达的意思是从法、英、美三国的态度看,三者关系表面上很和睦,实则都为各自的利益考虑,并不和睦。  相似文献   

17.
答:《波茨坦公告》的产生过程如下: 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出席波茨坦会议时,美国总统杜鲁门曾携带一份促令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的草案,想作为美国、英国和中国的政府首脑的联合公告发表。丘吉尔和杜鲁门都渴望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认为苏联参战将加速日本的溃败。但斯大林不能参加发布这项公告,因为苏联同日本于1941年4月13日签  相似文献   

18.
新大学运动的意义及其现代启示●韩先梅新大学运动(又称大学现代化运动)是欧美国家高等教育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产生于十九世纪,在不同国家其产生时间和具体表现不尽相同。本文主要阐述德、英、美三国的新大学运动经过,力图归纳三国新大学运动的共同点,并揭示它的...  相似文献   

19.
1945年5月2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同年8月15日,日本政府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代表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美国于8月6口在口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颗原子弹。同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枣园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万里敌后战场上,巾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向日寇展开最后一战。中国战场上全面反攻,苏联红军出兵东北重击日寇,美国原子弹的震慑,日本政府彻底绝望,日本天皇裕仁终于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下转封三)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中、日、美三国数学教育大会上,一个名叫桥本吉彦的日本教授提出了下面这道趣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