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蓓  王轶伟 《青年记者》2017,(28):47-48
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首次提出了“地球村”的设想,今天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等领域愈加紧密的联系与交互正是这一设想的生动写照.全球化趋势下媒介已触及每个角落,成为人们收集信息、了解彼此的普遍方式.然而区域的分隔对立、历史条件及社会要素的差异塑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也形成了异质化的本土认识论.正如人类学家马尔库斯所说:“文化差异植根于情感之中,也植根于不同民族对个人和社会本质的思考之中.”  相似文献   

2.
方明 《新闻知识》2007,(4):26-28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自1983年创办以来,已约定俗成地成为海内外华人除夕之夜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由于有巨大的潜在需求作支撑,有政策性、资源性的优越地位作后盾,由于具有构建全球华人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特殊功能,它俨然成为影响全球华人的“新民俗”。正如耿文婷博士所说:“春节晚会已经作为华  相似文献   

3.
“公共知识分子”或许不是“public intellectual”这个特有名词的最恰当的译法,因为但凡知识分子,哪怕是整天泡在自己的实验室而不为外界所知的核物理学家,或一天到晚鼓捣着普通人视若天书的古文学的古文字学家,都是公共的——他们的知识是“公器”。使“public inteUectual”区别于“intenectual”(知识分子)的也不是社会知名度或影响力(“public”一词有此词义),尽管前者通常具有非同一般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一个小说家(文学知识分子)就可能具有超过“public hateuectual”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可是,如果他不曾以文字、讲话或别的什么公开方式直接干预社会—政治舆论,或他只是即兴式地偶一为之,那么他仍然不能称为“public intellectual”。因此,“public intellectual”其实暗含了诸多前提:首先,他必须是一个知识分子,无论他的学科是核物理、古文字或文学:其次,他必须经常越出自己的专业领域,就当下公共的或社会—政治的问题公开发表见解,旨在影响公共舆论。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播"全球化" 文化传播全球化从一开始就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强弱两极的不平等条件下进行的,中国现在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文化交流方面自然处于劣势,作为文化范畴的一部分,中国出版业首先要接受文化传播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周杰伦的《龙拳》因一年一度的除夕盛宴被再度炒得沸沸扬扬,在百事公司推出的这个产品宣传广告“龙拳篇”的MTV中,大量运用了中国功夫、武馆、龙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但整个MTV的拍摄手法和周杰伦的打扮又极具日本漫画风格。在这里,“龙”和“拳”都被现代都市流行文化加以包装改造、重新演绎了。在这里,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
一4月30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宣布:委内瑞拉退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金融机构。查韦斯说,"如果没有基金组织、没有世行,我们的生活会更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加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金融或贸易机构,便可以在全球经贸交往中享受到一定的优  相似文献   

7.
8.
十多年来,我读过中国出版的以翻译学命名的三本书籍:一本是张振玉《翻译学概论》(1992),它主要讲了中国佛经,明清及清末民初之翻译及译论,比较粗略,未涉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研究最繁荣而引人注目的成就;另一本是黄振定《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1998),其特点是以哲学观点探讨翻译学的两论问题,研究比较深入;第三本是湖北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9月出版的谭载喜《翻译学》,它不仅是该书作近二十年来对中西翻译史与中西翻译理论研究的结晶,同时是我国近二十年来译学研究成就的总结。可以说,它既总结了我国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宝贵经验,又为新世纪我国译学建设提供了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专。  相似文献   

9.
看到《中国图书评论》编辑转来的邓晓芒先生撰写的书评,觉得写得很好。虽然他在中国文化未来的进路方面有一些不同看法,但这样的书评才具真正的学术价值,不同于那种一味溢美的吹捧文章。说实话,在对待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我确实是有些困惑。与邓晓芒先生的激进西化观点不同,我认为像中国这样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有着极强的文化惯性和以不变应万变的同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地球村"还是"全球化"?--解读今天的传播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凌 《当代传播》2003,46(3):16-19
近些年来,以电视直播技术、通讯卫星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为代表的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以此为基础,全世界的信息传播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我们要用一些关键词来说明今天的传播环境,"地球村"和"全球化"无疑不会被遗漏.在不少场合和文章中,甚至常见到二者混用的情况.全球传播、咫尺天涯、全球一村,在一些乐观主义者眼里,传说中的大同世界似乎已借助先进的传播技术而得以实现."电子信息瞬息万里,使全球生活同步化;全球经济趋同、整合,游戏规则走向同一;网络生活统一;时空差别不复存在,昔日遥不可及的海角天涯刹那可达.谁不说这就是弹丸之地?"①"数字化科技可以变成一股把人们吸引到一个更和谐的世界之中的自然动力.②"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信仰与思想,从未谋面的人们在无限互联的网络上将心灵拉近.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五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广播。随着民族语言广播的发展,将来还会增加语种。在我国的有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同时用几种少数民族语言播出无线或有线广播节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前用38种外语进行对外广播。翻译工作无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翻译作为一种技艺已存在了上千年,探讨翻译理论以建立翻译学的努力也进行了一个世纪。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是翻译质量的指标体系,尽管脍炙人口,却未触及理论体系。如今,翻译理论已有六大学派,即语言学派、结构转换学派、社会语言学派、词语意义学派、《圣经》释义学派和意义认识——再现学派。各学派均有其理论基础,提出各自特定的概念和范畴,表述出各自的原理。如拉多·格奥尔基提出了翻译学的基本研究单位“逻辑素”,这是一个独特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料库翻译学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关于语料库的建设、研究及应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这大大推进了语料库翻译学的繁荣与发展。文章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的方式来研究语料库翻译学,总结了语料库翻译学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主要研究内容,以期完整呈现其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8.
钱峰 《现代传播》2004,(2):114-116
由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上海大学传媒研究院以及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全球化市场化高科化时代的大众传媒”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 0 0 3年12月2日至4日在上海大学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法国、瑞典、瑞士、新西兰及中国香港、台湾和内地的4 0余家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传媒集团的90多名新闻传播学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着“全球化市场化和高科化时代的大众传媒”这一主题,提交了6 0多篇有水准、有份量的论文,并有4 0多位专家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就全球化背景下各类传媒现状与发展、转型期中国传媒面临的挑战、传媒道德建设与实务变革…  相似文献   

19.
由于美国的加紧防范,对美国本土的攻击越来越难以实施,他们就把目标转移到许多亚洲、非洲国家,只要是有美国人的地方,都可以是他们的目标,都可以去打击美国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夏德勇 《现代传播》2002,(5):122-124
张子扬先生两年前在《人民日报》发表《“文化版图”的固守与拓展———电视人面对 2 1世纪新媒体的思与虑》① 一文 ,颇有新意地提出了“文化版图”的相关理论 ,以后又发表《文化版图审视下的跨文化传播》② 等文 ,多角度地深入阐发自己的相关观点 ,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兴趣。既然文化版图的理念已成为他作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部领导的一个主导思想 ,成为一种理论自觉 ,那么这些观点和主张是不是一种正确的传播策略 ?在当今的电视传播实践中是否有普遍的理论指导意义 ?我想结合张子扬和央视国际部的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对“文化版图”相关理论作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