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热河失守,张学良代蒋受过,被讥为“不抵抗将军”,这是一桩历史的冤案。“不抵抗政策”的制定者是蒋介石,张学良只不过基本上执行了这一政策。相比之下,前者是主动的,是历史的罪过,后者是被动的,是历史的过失。尽管张学良受到了“不抵抗政策”的掣肘,但仍率东北军展开了不抵抗的抵抗,演出了江桥抗战、双城阻击战、哈尔滨保卫战、榆关抗战、热河抗战、长城抗战等一幕幕抗日战争的历史壮剧。对张学良领导东北军和东北人民局部抗击日冠的英勇斗争应予公正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2.
山海关:一称榆关,又称渝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万里长城的起点。明初置关戍守,形势险要,自古为交通要冲,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居庸关:旧称军都关、蓟门关,明洪武元年建,位于北京市昌平县西北部,自古为  相似文献   

3.
佳句储备库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又称“榆关”)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明·李攀龙《塞上曲·送王元美》)  相似文献   

4.
误注四例     
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三册《燕歌行》:“拟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课本注释:“榆关,山海关,在河北省临渝县,为通往东北要隘。”山海关历史上曾属于临渝县,但解放后就划为秦皇岛市的一个区,不再属于临渝县。临渝县已于1954年7月撤消,并入抚宁县。《阅读和写作》第四册《刘玄德三顾茅庐》写刘备第二次请诸葛亮  相似文献   

5.
$《史记》载,吕不韦辑成《吕氏春秋》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然而,井没有人真敢给他增损一字,去领千金之赏。g 两千年以后,却真的发生了“一字千金” 的事情。气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派卫达三进守朝鲜平壤。日军大举进攻,卫达三弃城而逃,被、朝廷“论死”,斩于北京菜市口。当时,钦差大臣刘坤一节制陆军一百多营,坐镇榆关,托病不敢出城。g 于是,有人拟成一章小说回目:“卫达三怯敌斩菜市,刘坤一托病卧榆关”。刘坤一得知此事,极为恼气 火,赶紧请来幕僚…  相似文献   

6.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之后,为巩固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缓解其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从而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华北,使北方出现新的危机。榆关(山海关)地处关内外要道,如日军占领榆关,不仅能切断关内外的联系,还进而威胁华北特别是平津地区。为此,1933年元旦之际,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对榆关的进攻,中国军队在仓卒中奋起抵抗,但还是寡不敌众,榆关最后被日军所占。榆关失陷后,引起世界各国舆论的强烈关注,其中,以英、法、美、俄、德等国对事态的关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书呆子忙     
陶行知提倡“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不要关起来“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要不得的。抗战时期,陶行知提倡要把抗日与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懂得国难当头,要学抗战之能,知抗战之理,为抗战服务。有人说,小孩子只要读好书就可以了,抗战是大人的事。陶先生说,国将不保,读书又有何用?如果读得一国皆是书呆子,别说保国,只怕保命都成问题。他写诗道“:遍地发瘟,妈妈病倒在床。叫他倒口水,他说功课忙。叫他请医生,他说功课忙。叫他买一服药,他说功课忙。等到妈妈死了,他说,妈,您告诉我,写讣告、写祭文,如何去…  相似文献   

8.
与共和国同龄的山西省晋城市健健幼儿园,已走过整整五十个春秋。健健幼儿园原名健健保育院,创建于1949年3月,前身是“抗日太行托儿所”,所址设在邓小平、刘伯承等中央领导同志当年指挥抗战的河北省涉县温村乡常乐村三关庙内。太行行署为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减轻...  相似文献   

9.
◇原文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①,水一程。身向榆关②那畔③行,夜深千帐④灯。风一更⑤,雪一更,聒⑥碎乡心梦不成,故园⑦无此声⑧。◇注释①程:道程,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②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⑤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⑥聒:嘈杂扰人。⑦故园:谓京师。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翻译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  相似文献   

10.
一、析“暧暧远人村”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中的描写田园景物的一段。其中“暖暧远人村”一句应该作何解释,尚待研究。随手翻阅手头的几个注释本,发现它们对理解本句很关重要的“远人村”都未作解释。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  相似文献   

11.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在国民党抗战问题上,提出“国民党抗战功劳最大,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国民党是积极抗战,不是消极抗战”,“正面战场是战略退却”等一系列美化国民党的言论,在实质上贬低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史论结合,以理服入,反驳错误言论,把大学生的思想引向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山海关系明初在历代旧址上重建。因而有临渝关、临榆关、临闾关、渝关等不同的名称,为中原通往辽沈的要冲;其关楼上所悬的巨匾,系明中叶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均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考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说明中国还没有形成全面抗战;故“九·一八”事变不是全面抗战的起点;再考察“七·七”事变前后的情况,说明“七·七”事变只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而中国政府——国民党政府并没有立即作出全面抵抗的反应,故“七·七”事变也不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最后,本文得出结论: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即“八·一四”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1931年“9·18”事变到1937年的“8·13”1海抗战,中国经历厂由局部抗日到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步形成的过程。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也由妥协退让、犹豫动摇、准备抗战到决心抗战的曲折转变过程,放弃实行多年的“捷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转而实行“对内和平统一”、“对外抗日御侮”的正确方针,最终走上抗日道路。全民族抗战局面才得以实现。在此,国民党所起作用何在?本又将对此作一分析。一、国民党决,0抗战,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9·18”后,蒋介石对日奉行不抵抗政策,不顾国土沦丧,继续对红军发动军事“围剿”…  相似文献   

15.
司马文森“粤北散记”系列散文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强烈的纪实特点,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粤北地区的抗战现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不仅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同时也引发了抗战“反思”,强调了对“人”的命运的关注,诠释了“文人”与“抗战”的关系,具有“文学”价值的同时,还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不仅丰富了抗战文学的内容,清算了抗战文学的“二元对立”模式,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五四散文“人的文学”特征,在当时的抗战散文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战的严峻态势促使战时文艺工作者抛却成见,广泛汲取一切有益因子,最大程度地进行抗日宣传。于是通俗文艺被纳入“抗战”叙事的洪流,并创生出崭新的“抗战通俗”类“复合模式”,此种“复合”模式既推动了抗战文艺的想象力,又有力地展现了抗战文艺的多样风姿。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1月,傅作义绥远抗战,在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绥远抗战虽是局部抗战,但傅作义的部队收复了百灵庙,取得了胜利,振奋人心,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与称赞。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积极支援绥远抗战,主张“调集大军增援晋绥前线”,并宣言“全中国主力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已集中完毕,只要给我们的抗日去路,我们准备立刻开赴晋绥前线”。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还发表给蒋介石的信,要蒋介石“及时改过”,“停止内战”,将内战大军开赴抗日阵线,增强绥远的国防力量。足见,绥远抗战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过去一般中国现代史著作中,对绥远抗战,大多语焉不详。现笔者略述绥远抗战的  相似文献   

18.
诗意缘何生成--论孙犁抗战小说的艺术范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孙犁抗战小说的总体认知,人们往往自觉把握出其中的“抒情”与“诗意”品格。这是显在不争的事实。这种品格使孙犁的抗战叙事凸显于那一时代相对来说比较粗砺、干枯的文学创作背景上。然而,对孙犁抗战小说的“诗意”与“抒情”品格,许多研究者只是作为一种既定事实来接受。论者把孙犁的抗战小说作为一种艺术范式来看待,着意从叙述对象的确立、叙事场景的偏好、叙述视角的选取等方面,力图探讨这一艺术范式何以生成。  相似文献   

19.
第6题忽略了整体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命题者的匠心设在“俯瞰”所涉及的对象,若把“俯瞰”与下文的“槐榆丹枫”连在一起,那么,从语义的角度看,既可以理解为“俯瞰”的仅“槐榆丹枫”,也可以理解为后面所有的景物。把“俯瞰”紧…  相似文献   

20.
时下,诸多冠以“一字型工程”的德育活动屡见不鲜。如,某校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设计为“六个一工程”——阅读一本关于抗战的课外书,观看一部反映抗战的爱国主义影片,创办一期手抄报,制作一个红色网页,采编一个抗战故事,传唱一首抗战歌曲;某校为了引导教师进行业务自修、提升专业素质,积极启动“五个一工程”——每年摘抄5万字的理论材料,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个月提交一篇论文,每周写一篇教育案例,每天记一篇教育随笔……这类提法新奇、花样迭出的德育“工程”(其实是德育活动)频频出现在学校的经验交流材料中,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