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特级教师李济海告诉我这样一件事: 一天,他到一所学校听一位老师教《再见了,亲人》。教第一段的时候,这位老师先让学生看看这一段分几层;又让学生看看每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什么;接着要求说说从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中,反映了大娘的什么思想。这一切做完了,老师说:“谁来把这一段读一读?”于是一位学生站起来读:“……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  相似文献   

2.
有位教授到他中学时代的母校作报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位学生接到家里来信,父母要他回家娶媳妇。于是,这位学生到老师办公室去请假,老师同意后,学生转身就走。 过了一会儿,老师抬头一看,这位学生离开时没关房门,便立即叫另一位学生去追赶那位请假的学生。这位请假的学生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他问老师:“有何要紧事?”老师郑重地指着房门说:“刚才你出去时,没有把门关好,现在叫你回来,就是让你把门关好。”学生听后,心中有些不快,并说:“汗淋淋地跑回来,原来是如此小事。”老师知道学生不高兴,便严肃地说:“我…  相似文献   

3.
稀疏的车厢内,我看好了一个不被太阳晒的位置,刚要坐下,却发现邻座竟然是我的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虽然他的头发染成了黄色,并且把头扭向了车窗,我还是认出了他。我很是尴尬,师生近在咫尺,竟是如此情景,倘若坐在一起,岂不是难堪别扭?我自觉地又向后走了几步,坐在了他后面的位置上,一路无话。和同事们说起这件事,引出了他们遭遇的一系列类似事件。老师们对此感触颇深。有的老师说:人心不古,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薄情寡义,出了校门,就不认老师,学习差的这样,学习好的也这样,怎么不让老师寒心?有的老师说:我们教育学生又不是图回报,理不理随他去吧!…  相似文献   

4.
老师也有童年,童年都有快乐的事和伤心事。肖老师由眼前的事,引发对童年伤心事的回忆。你读了以后,能引起你对往事的追忆吗?对这样的学生,决不能姑息……张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李老师又接上了:你们有没有替孩子想过?这是他自作自受!要是这样,有可能毁了那个学生!  相似文献   

5.
某小学一位班主任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希望做的是什么”,没想到一位同学说的是:“老师,我最想犯错误。”这句话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笑,却引起了这位班主任的深思:为什么这个孩子想犯错误呢?难道他是非不分?还是心理上有毛病?这位平时不显眼的学生,怎么竟表达了这样的一个愿望呢?此时,这位班主任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制止了大家的哄笑,随即把话题转向其他方面。为了弄清学生的真实想法,这位班主任抽空找他谈心。起初他怎么也不肯说,经过老师的耐心启发和诱导,才吐露真言。他说,想犯错误为的是让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并由此…  相似文献   

6.
王在东 《学子》2003,(2):16-16
回到初三,回到我的同桌面前,回到那堂生理课。我的同桌,袁俊,一个不错的学生。他成绩拔尖,做事认真,又写得一手好字,但惟一的缺点就是不爱说话。全班同学都认为他是一个老实人。有人说,老实人一旦不老实,干出事来会吓死人的,有一件事正好应验了这一说法。那天最后一节课是《生理卫生》,按照进度,该上《生殖器官》一章。快上课时,袁俊突然用胳膊肘碰了碰我,小声说:“你说李老师这节课会讲些啥?”我吃了一  相似文献   

7.
每结束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我常启发学生再读课文,发现新问题,提出疑问。上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有学生提出:“老师,金鱼在哀求渔夫放了它时说‘为了赎回我自己,您要什么都可以’,但在最后不但不答应老太婆的要求,反而什么都不给了,金鱼不是不守信用吗?”问题的提出,说明这位学生还没有彻底地理解课文。其他同学听后,也窃窃私语。我启发学生:“假如金鱼答应了老太婆当女霸壬的要求,结果会怎样?”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看到一个类似“笑话”的真实故事:一个小朋友晚上对爸爸说:“爸爸,你能不能在没有灯的时候写字?”“可以啊,你让我写什么?”“请关上灯,在我的成绩报告单上写上你的名字!”这个故事初看令人好笑,但笑后却令人深思。老师“毫不留情”的评语深深地刺伤了这位小朋友,为了不让评语在家“曝光”,免受父母再一次对自己的“伤害”,他竟出如此“策略”,想蒙混过关,实在是难为了这位小朋友。由此看来,让一个孩子拿着老师写上评语和考试分数的成绩报告单给父母看,并让父母签名这件事,实在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有感于此,笔者呼吁:老师在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清明时节雨纷纷。”我随校长踏着泥泞的山道去一所村小听课。“老师好!”“同学们好!”李老师和他的32名学生互致问候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唰唰写下了几个大字:“记一件……的事”。哦,李老师“招待”我们的是作文课。  相似文献   

10.
学习《动物装饰——鱼》(人美版教材)时,教室的后排举起了一只小手。“你有问题?”我问道。“老师,他不画装饰鱼,他在作业纸上画F16战斗机。”有这样的事?我心里嘀咕着,示意这位同学把作业纸拿起来给我看。“老师,我画的不是战斗机,就是装饰鱼。”“你画的是战斗机形的鱼,鱼的外观就是一架战斗机,是吧?”他点了点头。“继续画。”我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  相似文献   

11.
怎么样,是不是很羡慕我们班啊?想不到我们如此平凡的班级,也能出个偶像。下面就让大家见识一下这位“大腕”的庐山真面目,灯光准备——“谢霆锋——20分。”同学们东张西望,莫名其妙。老师是不是患了老年痴呆症了?这不可能,老师最多只有30岁,难道是我们的耳朵集体出故障了?没有!老师的的确确是说“谢霆锋——20分。”原来此生是谢霆锋的最忠实歌迷,这次数学测试他居然在姓名一栏填上了自己偶像的名字——谢霆锋!“现实总是太残忍,我早已……”穿着一件黑衬衫的他,两手潇洒地插在裤兜里,唱着谢霆锋的歌曲,慢悠悠地走上讲台去。怎么样?酷吧!帅…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02,(Z3)
浦南中学寄给我一本校刊,其中有不少是中学生的习作,翻看时,被一个新奇古怪的题目吸引住了:《“作文”救了作文命》。到底写些什么呀?我急切地看了下去,原来写的是这样一件事:读六年级时,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开学没几天,老师就布置我们写一篇题为《一件难忘的事》的作文。我平时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文,想了半天还写不出什么。后来灵机一动:“老师不是还不了解我们吗?抄一篇,老师未必看得出。”于是,趁中午回家,就抄了一篇交差。第二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他劈头就问:“这是你自己写的吗?”我鼓足勇气点点头。“不错!写得真不错!”老师高兴地说。我暗暗高兴,好,没被老师发现。可是,老师还要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作文。  相似文献   

13.
熊丙奇 《师道》2012,(Z1):60
"你凭什么不让我通过?!"论文答辩结果刚宣布,答辩的学生就跑到评委会主任面前质问。担任主任的教授近日遇到我,十分痛心地向我讲述这件事。他告诉我,学生的态度很嚣张,但这不是一名学生该有的态度,不管是对老师尊敬,还是对自己的求学负责,他应该向老师请教"为什么不让我通过?论文有什么问题?该怎么改进?"  相似文献   

14.
案例:初三政治教师蔡老师,准备在时政课上作《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入世》的讲座。当他说到“‘WTO’是何意?”时,下面一男生插嘴道:“就是‘打屁股’呗。”引起同学们一阵哄笑。蔡老师没有责怪这位学生,示意他说说为什么要叫“打屁股”,这位学生说道“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到2001年才终于加入WTO,这无形中不是被‘打屁股’了吗?蔡老师笑着点点头,告诉学生“WTO”是“世贸组织”的英文缩写,然后要求学生就“WTO”这一缩写随便插嘴,发表自己独创性的见解。有的说:“‘W’代表‘我们’,‘T’代表‘T型舞台’,‘O’代表…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2007,(10)
一组文章引起了如此强烈的反响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本刊2007年第9期全景式地呈现了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李伟臣老师的《磁铁的性质》一课的研究过程,许多老师读后,纷纷以打电话、发邮件等方式与我们交流自己的看法。老师们充分肯定了这种专题策划,我们也期待着全国各地的教研员和老师把你们经过深入研究的教学案例全景式地反映出来,在《科学课》——咱们自己的刊物上闪亮登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节课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许多老师在充分肯定了李老师的探索精神和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也对《磁铁的性质》一课的教学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这种以诚相待、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探讨氛围,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有感于此,本期我们约请李伟臣老师谈谈他对教研员上"下水课"的思考,并选发了部分老师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一个学生的作文本上有这么两句话:“我认为参加农业生产是没有出息的。”“我总是考虑着前途的问题。”某老师费了一番心思后,改为“我认为参加农业生产是没有前途的。”“我时时刻刻想着前途的问题。”另外一个学生在作文里慨叹“前途”的“渺茫”,而某老师却只在文章后面批了“文字清顺”四个大字。人们问他为什么只批这样几个字呢?为什么不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呢?这位老师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是语文教员,不是政治教员,我批的是文章,不是思想。”解放已经快八年了,这样的教师现在应该不多了吧。但是,把教  相似文献   

17.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主张学诗要重“诗外功”。其实教学何尝不是如此。一个老师要使自己的课达到既丰富学生学识,又培养和启迪学生智能的目的,其关键也不单在那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更主要的是得力于这位老师的“课外功”,即他学识功底的厚薄,对教材教法掌握、运用的熟悉程度,以及对教育对象了解如何。苏联有一位历史老师,在他很成功地完成了一堂公开课后,有人问他,“准备这堂  相似文献   

18.
李镇西老师在一次升旗仪式上以《称呼》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他从学生自称为"学校团委副书记"谈起,倡议全校应该唾弃任何具有封建色彩的官本位思想。他说"同学"和"老师"是校园最美的称呼,既平等又相互尊重。李老师的民主情怀与平等思想,让人钦佩,更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这是写《童年趣事》作文训练后的一节讲评课。我设计让学生先来读读自己写的文章,然后再进行评析。学生一个个上来了,读着自己的高兴事还真有些乐不可支。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感觉自己也像是回到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忍不住对学生说“:你们想听老师讲讲童年的趣事吗?”这些孩子一下子把焦点转向了我,激动地嚷着“:好!好!王老师,您快讲快讲!”我做了一个“安静”的动作,便向学生讲起了自己十多岁时,跟着哥哥晚上走了很多路去邻村看电影的事,还记得那时放映的电影是《英雄儿女》,因为主角的名字跟哥哥的名字一样,便感觉电影中的英雄就是我的哥…  相似文献   

20.
拜读了《人民教育》2004年第22期的《惩罚,至少是没有境界的教育》(下简称《惩》文),深为李令清老师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精神所感动。然而,我以为文中有些说法值得商榷。《惩》文中说,魏巍的例子和麦克劳德的例子并不是惩罚,因为这两个例子“表现了教育的基本原则———爱、宽容、期待”。我不禁要问,难道惩罚就没有“爱、宽容、期待”吗?倘若不爱了,我们还惩罚干吗?倘若不宽容了,我们干脆一棒子打死得了。倘若没有期待,我们何不放任自流,哄着学生过日子?日本学者小原国芳说:“必须用惩罚来充实教育。惩罚不是杀人,而是救人,是使人新生,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