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戏曲古籍孔尚任《桃花扇》的影印和整理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 ,以期引起古籍整理和出版工作者的重视 ,为提高古籍出版质量而努力  相似文献   

2.
刘畅 《文化学刊》2022,(10):214-217
传统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戏曲文化,是现阶段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我国现有的传统戏曲多达300多种,戏曲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从我国戏曲的翻译情况来看,还不到总量的百分之一,这对于中国戏曲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是不利的,也不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牡丹亭》是中国戏曲中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而其英译最早是从1939年开始的,并在英国的期刊中发表译文。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也开始研究《牡丹亭》,相关英译版本在国外发行,对于中国戏曲文学走向世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牡丹亭》戏曲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这一戏曲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3.
研究《围城》主题意蕴可以更好地审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如可以从时间机制、视角特点、修辞品格和故事情节等角度对《围城》进行细致研究。本文主要论述《围城》主题意蕴的多重复杂性、讽刺性与艺术特色,探讨钱钟书先生在《围城》这一作品中表达出来的主题旨意。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将古籍工作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大局,推进古籍保护传承和转化利用,是图书馆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编纂出版《江右文库》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文化工程。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江西实施以来,全省在古籍资源调查、古籍活化利用、古籍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这为支持《江右文库》编纂打下了较好基础。该文拟在梳理江西省图书馆支持《江右文库》编纂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古籍工作参与重大文化工程建设,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的一些经验和做法。通过参与文化项目建设的实践,图书馆古籍工作还需要不断提升,深入推进,挖掘典籍价值,服务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5.
沈自晋的世俗喜剧作品《望湖亭》是以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为底本改编的。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改编的戏曲作者通过增加关目和人物,引起故事情节及其结构的变化,使其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作者借用一些其他因素,如风雪、科举、神话色彩等,使故事情节更具表现力,增添了舞台效果。此外,通过结合沈自晋和冯梦龙的生平、所处时代特色、人文思想及作品体裁等几个方面,可以发现隐含于其中的不同的婚恋观,对其文本细读和研究能够探讨出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论二十世纪戏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本世纪初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问世后 ,戏曲便从传统曲学的附庸地位脱离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戏曲史的研究 ,从一开始就同戏曲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分不开。本文既对近百年来戏曲文献学的发展作了概括的论述 ,又展示出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电影《黛绿年华》是根据郑慧原著小说改编,但它实质上有着明显的张爱玲小说痕迹,影片在不少地方参考借鉴小说《第一炉香》,如二者所描述的基本场景、情节、人物等颇为相似,这也是电影《黛绿年华》与小说《第一炉香》》得以比较的重要基础。但电影导演对小说《第一炉香》的人物命运等进行了适当地改编整理,两个作品在故事基调、人物塑造与结局主题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对二者进行比较探析,以期更好地展现不同艺术表现手段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绚丽多姿,剧种多达三百有余,各剧种之间 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唱腔与音乐,因此,中国戏曲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各自的声腔发展衍变史。 黄梅戏是一个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安徽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从现有的资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期间它也是随着时代的推进一直不断地在发展、衍变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的地方戏曲如雨后春笋,发展得非常迅猛,黄梅戏的发展堪称其中的佼佼者,它的音乐发展尤为人们所瞩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戏的音乐(包括唱腔、  相似文献   

9.
北京戏曲博物馆设在北京湖广会馆的昌阁、乡贤祠里。在这里,可以参观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及名家传记、戏曲物、戏曲服饰、戏曲乐器等。展厅里陈列有诸多京剧名家的演出剧照。其中《瘦云轩受贺图》、《立言画刊》、内廷供奉腰牌、宫廷御用唱机、中国四大名琴等,可谓梨园珍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戏曲刺绣是指以戏曲故事为题材的刺绣作品,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把戏曲艺术中的原型进行解构、重组,加工、再创作而形成的新的艺术形式。高平肚兜以戏曲刺绣而独树一帜,本文对其戏曲题材整理归纳,将其置于整体社会和文化语境中来解读,阐释出背后的文化内涵:向往忠贞与责任的爱情,崇拜劝善与救人的神仙,敬佩忠心与守义的英雄。  相似文献   

11.
明末李雯《破梦鹃》杂剧未刊稿的发现,引起治戏曲史的学者重视。徐立《古杂剧〈破梦鹃〉初探》一文,未能遵循"知人论世"的古训,对该剧撰者李雯、序作者徐芳等未加以考订,对近人题跋中的某些失误,也未予以辨析订正,就轻易将所谓杨慎的《太和记》当成最早的川剧作品,"这以后就出现了一个断档"。"《破梦鹃》杂剧的发现,为我们弥补了这个断档的缺陷"。本文则认为《太和记》非杨慎所撰,而是明代许潮的杂剧作品;李雯根本就不是四川文士,他为明末清初江西南城县的戏曲作家。明代川籍作家的剧作,与川剧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在西汉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中期这一时期的记载上,《汉书》内容多承袭《史记》旧文,但在语词句式上有改动。该文通过比较《史记》和《汉书》的一些个别篇章,观察其语言现象,列举了两书中重叠部分的语言差别:(1)古籍用字;(2)词汇;(3)语法句式。从这些差别中可以探寻两书语言风格的不同,对文学和语言的研究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并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有着丰富多样的动画角色。其中有可爱善良的动画角色,也有邪恶参半的动画角色。动画角色的诞生必然和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宫崎骏作品中的动画角色进行考察,可以更好地思考支持其作品的文化现象和动画角色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主要从宫崎骏的《龙猫》《幽灵公主》《千与千寻》这3部代表作品入手,研究动画角色及其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孔子开启平民教育的先河,一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师生互动史料。2 000多年过去了,孔子至今仍被奉为至圣先师,孔子与七十二贤等诸弟子关系融洽,弟子敬师如父,老师待之如子,为后世历代师生所推崇。当今师生关系不乏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该文从《史记》《论语》等古籍中,搜集孔门诸贤哲侍奉孔子的记载,整理归纳以明晰儒家侍师之道,并启发当今学子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广东是中越书籍交流的重镇,它不仅是越南使臣选购官书的重要地区,而且清代广东的地方文献曾影响了越南古典文学的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木鱼书曾经在越南产生过深度影响,越南汉喃研究院所藏的木鱼书抄本《新出偷诗稿》即是这种影响的遗存,它也是目前所发现的第一部越南重抄本木鱼书。木鱼南音《花笺记》还造就了越南古典文学名著《花笺传》,这体现了广东地方文学与越南民族文学的融合、交汇。从现存的越南古籍来看,广东的说唱文学曾随着越南华侨的步履而流传于海外,而越南的俗文学作品也曾在广东佛山大量刊刻过,联系中越文学交往、越南古籍在粤东的刊刻等其他因素来看,在清代存在着一条以广东为枢纽的中越书籍交流海上通道。  相似文献   

16.
《登记》是我国第一部婚姻法出台后创作的一部评书体短篇小说,后被改编为《罗汉钱》搬上银幕和各种戏剧戏曲舞台。两部作品虽有巨大的联系,但由于表现形式不同,因此也有各自的特色。本文就小说《登记》与沪剧《罗汉钱》进行比较分析,以充分展现二者的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江户时期的《诸体诗则》《鉏雨亭随笔》《五山堂诗话》等诗话著作中对苏轼的文艺思想进行了介绍与阐释。本文从创作论、作家论、作品论、鉴赏论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简要解读与简明关照。  相似文献   

18.
程杰 《文化学刊》2010,(6):104-106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梅花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植物意象和文化符号。笔者曾就《文苑英华》、《全唐诗》、《全宋词》、《古今图书集成》、《佩文斋咏物诗选》、《佩文斋题画诗类》、《历代赋汇》等书所收植物题材作品综合统计,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竹、梅、杨柳、松柏与莲荷。如果我们就植物的历史作用和文化意义进行考察,由此建构一个展示其价值地位和符号意义的"文化丛林",那么上述五物无疑是这一"丛林"中的5强。而在上述5种植物中,梅花是名列前茅的。梅花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地位是梅的生物种性与社会应用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生物性、历史性、普遍性、思想性、民族性5个方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19.
郭茂育、刘继保编著的《宋代墓志辑释》(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文中简称《辑释》)是宋代墓志著录的最新成果,共收录宋代墓志拓片226方,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宋代历史、政治制度、军事等有重大意义。但该书在文字释读方面有一定疏误,该文对照拓片和录文,运用文字学、词汇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其提出校补,以期对宋代墓志的整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殊 《文化交流》2011,(3):60-64
宁波市北仑区委宣传部组织编辑的《王鲁彦文集》(五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集收录了王鲁彦的大部分作品,这是这位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乡土文学作家去世60多年后,作品首次得到较为完整的整理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