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审美信息,然后作出与原文审美标准相符的译文,从而完成对原文的美学再现。柯灵先生的散文《巷》语言优美,颇有文采,而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恰当地将这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风格美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美,无处不在,也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趋美,是人类语言的共性。在翻译实践活动中,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把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分析手段应用于翻译实践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认为在翻译实践中应该强化语篇意识,注重分析语篇的语境问题,了解和掌握不同语类的共性和个性,这样才能明确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才能更好地还原译文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许渊冲的再创作和翻译风格论,从语言的生动性、审美再现和修辞层面分析了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是如何通过忠实于原文的再创作实现了对原文风格的再现.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不仅要遵循“忠实、通顺”的标准,也需要译者保持原文文风.本文旨在探索朱纯深《匆匆》英译中的文体表现手法,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原文,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移情说对广告翻译中审美再现的适用性,并提出了广告翻译审美再现的三大策略:使用诗化语言、营造感人意境、巧用互文手法。广告译者应透彻理解原文并选用恰当的手法再现原文的美感和情感内蕴,使译文起到预期的移情作用,实现移情促销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是否移植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是否再现原作的氛围"为标准对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词>三个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指出,不论翻译任何体裁的文学作品,保持原文风格内容是译者必须遵循的翻译准则.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翻译能力被认为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依据.好的翻译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原文的魅力,所以,如何将原语文本翻译地恰如其分需要综合考虑到涉及语言的各个方面.由20世纪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们创造出的功能理论对当今的翻译实践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也为今后继续研究翻译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挺扬 《中国教师》2012,(20):57-58,69
<正>一、功能对等理论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该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1]。这种对等不是形式上的对等,而是动态对等,即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文的结构和个别词汇的绝对意义,而是着眼于文章要表达的精神和含义,并在此指导思想上进行翻译。在奈达看来,功能对等理论可从最低和最高两个层面来阐述:一是译文的读者能大致想象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原文的,二是译文读者完全可以用与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相同方式理解译文[2],也就是,要求译者通过翻译活动使对象读者能够体会到与源语言读者同样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0.
译文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原文的“功能对等”。翻译中的模糊语言大量存在,翻译的模糊性是在准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上,积极运用译语中的模糊语言涵盖原文的丰富内涵,跨越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以便尽量减少原文信息损失,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