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原始宗教精神对早期中国文学的美学导向张清华世界各民族文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各自原始宗教以及承载这些宗教内容的早期神话的滋养。从一定意义上说,各民族早期文化中最具有百科全书意义的原始宗教与神话不但培养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同时也塑造了其文学...  相似文献   

2.
希腊神话与基督教《圣经》对西方文学具有重要的发生学意义。这种发生学意义主要是指西方人最初与世界相交时的朴素体验、理解和认识,形成了西方人文艺精神的深层次沃土。西方文学创作浸润渗透着西方文化复杂的宗教思想观念,神话则是最初的文学模式,神话与宗教和文学发生直接联系。文章主要围绕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展开,重点从作家和读者两方面探讨这两部文学作品背后的神话和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民族的神话、口述童话的创作实践表明,史前期可为儿童利用的文学始终与宗教浑融一体,具有文化与文学的双重属性。每个现代儿童的潜意识深处都有宗教情结,带有宗教神秘意味的表现就成为儿童文学的形式特征。任何宗教都会表现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宗教与现代儿童文学更深层的联系就在于宗教情怀。现代儿童文学出自信仰不同的各民族作家之手,于是各种宗教意识都可得到体现,成为儿童文学的神髓。  相似文献   

4.
"土地"崇拜在意识形态上具有某种宗教神祗意味,而以"土地"为中心意象的文学负载出人们对生殖的敬畏和母体的依恋。现当代文学中"土地"意象呈现出与远古神话既相承接又相悖行的复杂意蕴。一方面体现出创作主体对土地、祖国、人民深沉的爱;另一方面又昭显出现代工业文明对土地的掠夺与挤压。从主题史角度上看,"土地"意象流变反映了现实社会对文学生成内容的制约与促进。  相似文献   

5.
<正> 有的青年同志问:神话与宗教往往容易混淆。二者有没有明显的界限?如何区分它们?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神话与宗教确实容易混淆。正因为如此,有的图书分类法甚至把神话与原始宗教合并为一个类目。如《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B9 无神论·宗教 B91 无神论  相似文献   

6.
人类古老的文化传统都离不开神话、宗教、艺术、哲学和科学。如果从追溯学的角度看,科学分离于哲学;哲学催生于宗教;宗教和艺术孕育于神话。随着历史的发展,作为文化源头的神话日趋边缘化。宗教作为一种精神信仰,艺术作为一种情感表现,科学作为一种认知表达,构成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哲学发展到近代,力图从世界观高度融科学之真、艺术之美和宗教之善于一身,从而逐渐获得了人类文化的统帅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东、西方神话发展的不同轨迹,以及它与自然宗教、人为宗教的演进密不可分的关系。论述了宗教在神话变异中不可替代的“催化剂”作用,进而探索了东方文学发展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拉祜族有着丰富的葫芦文化,试从现有的拉祜族史诗中的葫芦神话出发,从人类学的视角来解读拉祜族源远流长的原始葫芦文化在拉祜族的生殖文化、农耕文化和宇宙哲学方面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拉祜族习惯法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族习惯法是拉祜族在生存、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新陈代谢的,是拉祜族的历史及其所处的时代的产物,它记录着拉祜族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贯注着拉祜族的思想感情,体现着拉祜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渗透着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是拉祜族人民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集中表现。拉祜族习惯法作为拉祜族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变异性,它随着拉祜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拉祜族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变迁而变迁。  相似文献   

10.
文学以其博大精深的智慧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并折射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探索东西方文学中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根源时,古代神话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作为古代人类精神活动的智慧之果,神话最早地表现了原始先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研究古代神话所体现的精神内涵与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各民族的伟大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