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参较式阅读事物只有在参照比较中才能显现意义。讲鲁迅的《故乡》时,我引入了"参较式阅读法"。我把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三国演  相似文献   

2.
■不要丧失自己的话语权阅读是一种精神活动,不是体操里的"规定动作",而是"自选动作"。所以,每个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有主宰课文的权利。大师们创造出经典作品,确立了他们的话语权,我们在读他们的作品时,一定不要丧失我们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讲课文时,我常有一种过瘾的感觉,常有“这才遂我心愿”的感觉。小说教学是解读小说的过程,是师生交流对小说的感受、理解、思考的过程。小说教学的前提是承认一篇小说可以有多种理解。比如莫泊桑的《项链》;难道就只能理解为表现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吗?难道就不能理解为表现人生充满偶然性、戏剧性吗?一个偶然的事情可能成全你,也可能毁掉你,  相似文献   

4.
文章是无声语言,将文章有声有色传情达意地读出来,使其成为有声语言,在语文教学上称为朗读。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更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一种必备的能力。语言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预设与生成 语文教师的教案写得过细,甚至安排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就像个剧本,这种做法不宜提倡。试想,怎能事前完全决定一堂课怎样做呢?如果一堂课学生顺利跟着教师教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走下来,而且天衣无缝,我说,这堂课不是什么好课。一堂真正的好课,必须看课堂上师生共同生成了多少偶发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时代读过的书可以跟你一辈子 青少年时代读过的书可以跟你一辈子,永远忠诚于你,是你的终身伴侣;成年以后读的书就很少有这样的好运了,它往往只能跟你几年、儿月、几日,甚至阅后即忘,不留痕迹。  相似文献   

7.
母语学习与人的社会化 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人是在掌握母语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人”的。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裴志平 《湖南教育》2005,(24):19-19
语言文字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就要明白语言“表”的什么“情”,“达”的什么“意”。“情”不知,“意”不明,便不能很好理解和运用这个工具。要讲出“情意”,当然也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教学情感。  相似文献   

12.
作文先从片段开始 古人学作诗先学属对。属对是局部训练,作诗意在全篇。这给作文教学以很大启示。初学作文应该先重视造句、造段等单项训练,然后再走向造篇的综合训练。沈从文教导他的学生学习写作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茅盾也主张写作应该从片断文字的练习开始,应该从写“镜头”开始,不必太注重形式上的完整.“不妨只有半个面孔,或者一双手、一对眼”。  相似文献   

13.
“参较式阅读”与阅读原著 我提出一个“参校式阅读”的概念:用和所讲课文相关的文章来与课文比较,找出差异点或共同点,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有深刻的认识,这就叫参照比较式阅读,简称“参校式阅读”。事物在比照中才能确定自己的意义,有比较才能鉴别。市井、店肆中流行一句话,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4.
■中高考集中营把学校办成"中高考集中营",以此获得领导的政绩和教师的高工资,以此获得学校的"繁荣发展",对此,以教育为毕生事业的教师会感到羞耻,但又很无奈。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一堂课头开得好,形成“凤头”,那么这堂课就能先声夺人,扣人心弦,将学生引入佳境。同样,结尾也很重要,一堂课能有一个“豹尾”,那就非常圆满了。  相似文献   

16.
语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何为“训练”?《说文解字》解释为:“训,说教也。练,涧缯也。”“说教”即启发教导;“涧缯”古意为“在水里反复地漂洗织物”,其意演变为反复地操作。《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教育辞典》解释为:“训练是教育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敖莉 《四川教育》2000,(10):31-31
一、引入课题1.[放录像:瀑布的动态画面同时播放配乐诗朗诵,创设情境,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整体感知瀑布的雄伟 壮丽。]师:说说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让我们再次来欣赏瀑布的壮美,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两个问题:a.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欣赏瀑布的哪个方面?b.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瀑布的?[演示CAI课件:瀑布声、色、形的三幅图,同时,辅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直观、形象地弄清作者是在远处听到瀑布声音,近处看到瀑布的颜色和样子。]过渡语:接下来,我们随同作者一起来欣赏瀑布的声音、颜色和形态。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是选自《战国策》的《唐睢不辱使命》,其中有一句话“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该页书下注释⑤是这样解释“其”的: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相应的“问题探究”部分中说所谓“其许寡人”就是要服从他,不得违抗,用了发号施令的口气,表现出十足的骄横。另外在“有关资料”部分里也说,“着一命令副词‘其’,活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我认为这样解释“其”有些不妥。  相似文献   

19.
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 一、确立“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本体论 我认为,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可以说,我们还陷在这个误区中没有跳出来。这误区,简而言之,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剖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不应该是让学生研究语言。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课本里缺少史诗和戏剧诗诗歌分史诗、戏剧诗、抒情诗三类。目前,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诗歌基本上是抒情诗,缺少史诗和戏剧诗。相对于抒情诗而言,史诗结构宏大,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体现着英雄主义精神,往往包容着一个民族的生命理想,而戏剧诗也因篇幅较长并且与音乐、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