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类书     
《出版史料》2004,(1):128-128
日本的类书始于平安时代源顺所编的《和(倭)名类聚抄》(934年)。日本的学术和文化都受唐代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类书自然也传到日本。日本的类书源于中国殆无疑义,这一点也为日本学术界所承认。《和(倭)名类聚抄》原为10卷,后来又有人补编10卷。全书内容分为天地、人  相似文献   

2.
新剧目     
《声屏世界》2013,(8):75
《杀倭令》九一八事变后的乱世,主人公贾九借酒壮胆,在城里四处散发"杀倭令",一场酒疯终于引来轩然大波。主演:小沈阳、王刚、王佳宁  相似文献   

3.
《毕注墨子》十六卷清毕沅校注日本天保六年(1835)灵岩山馆刻本五册书后有蜀人康氏墨笔题识,今录下: 日本天保六年翻刻中华经洲堂《毕注墨子》十六卷,此书为遵义黎莼斋氏所藏。黎氏晚清才智之士,珍藏倭刻古籍颇多,  相似文献   

4.
一 古代中国历史学家把日本称为倭国,称日本人为倭人.东晋南朝时期是倭国对中原王朝朝贡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古倭国频繁遣使朝贡,在两国交往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两国关系的持续发展为隋唐时期两国交往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建设》2015,(1):20-25
1权利研究2000年6月李国新出版《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一书,其中以专门章节介绍了日本"图书馆自由"的含义与原理、日本"图书馆自由"运动的历史进程等相关内容。2000—2002年李国新相继发表《论图书馆的法治环境》、《日本的"图书馆自由"论述》、《日本"图书馆自由"案例研究》、《对"图书馆自由"的理论思考》四篇论文,集中表达了对图书馆权利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冀振武 《出版史料》2005,(1):120-125
一、清代以前故实中日两国书籍的交流不仅历史悠久,其规模和领域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史上都是罕见的。据传秦代徐福东渡日本,带去的书籍中就有《百工技艺》一书。随着海上交通的逐渐发展,汉魏两朝和倭国(日本)的交往增多。公元57年(东汉建武中元二年)日本派使节来中国,汉光武帝赠以印绶,3世纪末,陈寿的《三国志·魏志》上详细记载了2世纪末至3世纪初的日本政治、经济和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7.
大正 《出版参考》2006,(2X):36-36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1925~1970年)官僚家庭出身,母亲倭文重是个很有文化修养的女性。6岁起在日本贵族学校学习院受教育长达13年之久。在校期间,受日本浪漫派思想的影响,开始用现笔名发表习作。1944年考入东京大学法学部。1946年经唯美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推荐,发表短篇小说《烟草》,从此正式步入日本文坛。  相似文献   

8.
朱新林 《图书馆杂志》2012,(7):84-88,93
龟井昭阳《楚辞玦》是江户时代古文辞学派治学特点在《楚辞》研究上的体现,是江户时代《楚辞》注解中的佼佼者,是他研治《楚辞》的精粹所在,正如"玦"字义,足以与浅见炯斋、卢东山、冈村瓮谷等人《楚辞》研究成果鼎足而立。目前,梁容若《中国文化交流史论》、星川清孝《楚辞研究》、戴锡琦等主编《屈原学集成》、李庆《日本汉学史》未著录,崔富章师《楚辞书录解题》著录较为简略,竹治贞夫《楚辞研究》、稻畑耕一郎《日本楚辞研究前史述评》、徐公持《日本的楚辞研究》、徐志啸《日本楚辞研究论纲》等研究成果亦语焉不详。由于该书是"日本学者独立地对《楚辞》所作的第一部注解书",在日本《楚辞》学界具有重要地位,故本文对其书作者、体例、内容略作考证,以公诸同好。  相似文献   

9.
在对中国神话进行研究的外国学者中,倭纳的著作值得为我国史学界关注。倭纳是中国学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在中国生活和工作近50年,曾任驻华英国公使馆的领事官。他的著述颇多,其中关于中国神话研究的作品有两部:一部是《中国的神话和传奇》(Myths and Legends of China),1922年出版;  相似文献   

10.
《兼名苑》是一部汇集事物别名异称的类书,其书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便已遗佚。只有慧琳的《一切经音义》和段公路的《北户录》有少数几条佚文,但在日本典籍如《辅仁本草》、《倭名类聚抄》等书中却散布着《兼名苑》的大量佚文。李增杰、王甫两位先生钩沉中日古籍中的遗文佚句,辑录成篇并作了详细的校注,即嘉惠学林的《〈兼名苑〉辑注》。读完掩卷,觉得书中在追溯语源、词义考辨、名物认识以及文字校勘等四个方面尚有补缀之处。  相似文献   

11.
正16世纪,来自东南海上的倭乱一直被明朝视为心腹之患,长期以来亦受到明史学界的重视。近年来,"南倭"问题因被置于明中后期海上贸易发展的全球背景下而得到重新诠释,取得了较为丰厚与颇具新见的研究成果~①。然而,与"南倭"问题紧密相连、互为因果的明代海禁研究却并未获得新的同步进展。既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对海禁政策本身的辨析,"嘉靖大倭寇"、  相似文献   

12.
王封濚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十载:"万春园主,姓名、字号、里居皆未详。《今乐考证》‘万春’作‘蒙春’,疑误。"又介绍其戏曲作品《立命记》云:"《今乐考证》著录。其他戏曲书簿未见著录。《曲海总目提要》有此本,云明时人所撰。作者自称万春园主人,未详真姓名。记袁黄事。按袁号了凡,嘉善人,万历进士,官兵部职方司主事,赞画征倭,有名声。《提要》云:‘记中所载,乃据其所作《立命篇》,始末皆实事也。’佚。" 这里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实: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中不仅有关于日本的最早记录,而且很早就传入日本。《风土记》与《山海经》的诸多相似表明,《风土记》的编纂者看过《山海经》并以《山海经》为参考文献。平城京遗址出土了含有疑似"山海经"字样的木简,下之西遗址出土了绘有《山海经》内容的绘画板,"中山神社"之名据说起源于《中山经》,这一系列线索表明,《山海经》在奈良时代或者更早时期就传入日本。  相似文献   

14.
报纸史料,对历史发生重大事件连续报道,对于研究史实与当时各方态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盛京时报》(以下简称《时报》)是由日本人中岛真雄1906年在东北创办的第一家大型中文报纸,常肆言中国内政。作为日本侵华文化武器,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极具研究价值。通过《时报》对"皇姑屯事件"及对当时中国内政局势报道的考察,深刻反映了日本侵略者企图歪曲事实真相,掩盖侵略意图及对张作霖利用态度转变的整个历程。  相似文献   

15.
文学艺术     
《出版广角》2013,(3):89
《日本的黑雾》作者:[日]松本清张著文洁若译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定价:26.00元提要:《日本的黑雾》把描写的笔触转向了战后日美当局之间的内幕,并加以披露。由于这部作品,松本清张还获得了1963年的"日本新闻工作者协会奖"。本书就美军占领日本期间,日本所发生的一些轰动一时的冤狱与暴行事件进行剖析,研究各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归  相似文献   

16.
在韩国人自己看来,"韩流"似乎即将变成"过去时";而在近邻的日本人看来,"韩流"依然处在"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特别是在文学领域. 2012年前后,《[日本经济新闻》晚刊连续几期分别以《"韩流"也在文学领域点燃星星之火?》《翻译的主题:从社会政治走向日常生活》《日本读者关注"韩流"中的韩国小说》等专题文章,报道了韩国文学中涌动的"韩流"现象,认为"过去被‘韩流’冷落的韩国文学,从2011年前后开始火暴起来,韩国当代小说的创作风格发生巨大变化,被翻译成日文的越来越多,受到日本文学界的关注,在日本赢得了许多读者."  相似文献   

17.
甄西 《出版参考》2012,(28):42+45
在韩国人自己看来,"韩流"似乎即将变成"过去时";而在近邻的日本人看来,"韩流"依然处在"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特别是在文学领域。2012年前后,《日本经济新闻》晚刊连续几期分别以《"韩流"也在文学领域点燃星星之火?》《翻译的主题:从社会政治走向日常生活》《日本读者关注"韩流"中的韩国小说》等专题文章,报道了韩国文学中涌动的"韩流"现象,认为"过去被‘韩流’冷落的韩国文学,从2011年前后开始火暴起来,韩国当代小说的创作风格发生巨大变化,被翻译成日文的越来越多,受到日本文学界的关  相似文献   

18.
大连图书馆藏明刻本《还魂记》,书后有一则题记云:"余在湘与柔甫会读西厢、琵琶、牡丹亭、桃花扇,甚快。焕彬先生曰:‘西厢曲祖、琵琶曲圣、牡丹亭曲仙也’"。落款署"明治辛亥五月,节山生拜柔甫仁兄惠存。"节山即日本著名汉学家盐谷温,光绪末年来华从湖南汉学大师叶德辉先生学习中国戏曲,著有《元曲研究》等著作多种。柔甫即日本汉学家松崎鹤雄,早年来华随叶德辉学习《说文》,有研究《说文》及《诗经》著作多种,手稿见藏于大连图书馆。关于二人在湖南学习事,叶德辉在  相似文献   

19.
正国内殖民教育资料严重匮乏我是从1984年开始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口述历史的收集工作的。1986年,在查阅档案时发现两本日本人撰写的我国东北教育史的著作,一本是山田丰君著,1933年出版的《满洲教育史略》,另一本是嶋田道弥著,1935年出版的《满洲教育史》,都是宣扬"满洲自古自成一体,不隶属于中国",美化日本侵华殖民教育的"功绩"。为反驳日本人美化侵略的历史观,揭露日本侵华期间奴化、殖民教育的实质。我潜心研究,在1991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东北地方教育史》,并获得全国教育史志优秀成果一等奖。从此,走上了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20.
《宇宙风》曾是汇聚了"三老""三堂"、蔡元培、俞平伯、胡适、柳亚子等中国知识界的巨擘重镇,"所跨越的年代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观察中国文化人在该时期的对日情感、日本认识轨迹的时空",这些都是徐冰先生选择以该杂志为切口考察上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化人日本观的重要依据.但我更关注的是作者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化人的日本认识——基于<宇宙风>杂志的考察》绪章中提出的第三个选题依据——《宇宙风》曾策划、组织过一个"日本与日本人论"特辑.正如徐冰所指出的那样,在"谈日色变"、舆论界均以"某国"指代"闯入者"的1936年,"要编辑《日本与日本人特辑》,不仅需要见识,更需要胆识和勇气".接下来的讨论便从这个特辑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