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一、依法治国与行政法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一种治理国家、社会的理论和原则,即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实行“法的统治”,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理社会。社会主义的属性规定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一切权力归人民,因此必须依法治国。一切公民、法人、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和组织都必须依法办事,社会主义的中国也必须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理社会,才能实现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目标。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在1996年对依法治国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针。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2.
试论行政法治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行政权力结构中的公共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相互制约以及西方法治政府对行政权力的制约,阐述在我国通过行政法治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与控制的必要性及采取行政职权法定化、限制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和坚持责任行政原则等措施来监督与控制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3.
西部开发与政府法律人格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法律人格理论的提出,是人类社会近现代法治明的产物,其内涵是指政府应是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体,它包含有限政府,责任政府,人道政府,国家与政府相分离等逻辑性法治命题。政府法律人格理论的实质是对行政权力实施有效的法律控制,其核心内容和精神要旨是建立法治政府,政府法律人格构建对西部开发具有法制投资,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创建有效政府,促进西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等独特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反腐败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 ,权力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就达不到依法治国的目的。从法治的角度改善和净化行政环境 ,改革和完善行政体制 ,加强行政监督力度 ,是遏制行政腐败的根本对策 ,它必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同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和方略,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要实现从人治到社会主义法治的转变,根本在于要解决国家权力配置问题。法治是法的统治,只有实行依法治权,才能克服权力腐败,才能实现法治。权力法治化运行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本主要论述了依法行政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以及如何依法行政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行政权力是指高校因法律、法规授权,依法以自己名义行使对公共事务管理职权的权力。当前高校行政权力与法人权利混淆于"办学自主权",存在权力属性不清晰、程序规范不到位与救济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可以从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多层次多部门完善立法,在权力来源、程序设定、外部监督等多方面加强对高校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8.
论法律至上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的实现,关键是要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即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法治的灵魂,它不但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根本标志,而且是法治的首要条件。法律至上源于市场需要,无论是在发展市场经济、民主政治,还是维护社会需要方面,都离不开法律的权威性。在我国,强调法律至上与加强党的领导是有机统一的,并不互相矛盾。要确立和实现法律至上,必须完善法律权威的规定,切实保障审判独立,以及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9.
依法行政是我国政府当前行政法治的主流,但是权力被滥用后出现的行政垄断在貌似合法的旗帜下严重损害了社会利益。本文通过分析行政垄断的弊端及依法行政的局限性,提出通过制约和均衡权力,构建法治行政以有效地规制行政垄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法治行政理念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法治行政成为以法治国的核心。法治行政理念、原则、制度三者呈现出依次递进、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理念是原则的渊源,原则是制度的先导。同时,制度的具体实施又反过来保障理念、原则的落实,并使之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在对"依法执政能力"概念定义上,存在两点不足.事实上,执政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作为一个整体的"依法执政能力";其二,把党作为一个由很多先进分子结合而成的先锋队组织,主要是指党的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执政党依法执政能力关系到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同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和方略,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要实现从人治到社会主义法治的转变,根本在于要解决国家权力配置问题。法治是法的统治,只有实行依法治权,才能克服权力腐败,才能实现法治。权力法治化运行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依法执政作为党的执政方式的新发展,赋予了党的执政新内涵,对党的执政活动提出了新要求,深刻把握依法执政的本质要求,对于改进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因法律、法规授权,依法以自己名义行使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职权,这种权力具有公益性、单方性、强制性等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行政法上可以将其界定为高校行政权力。高校所享有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权、招生录取权、学籍管理与处分权、学业证书颁发与学位授予权、奖助学金发放权、奖励及荣誉评定权等都属于高校行政权力的范畴,具有相应的行政行为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5.
以往,执政党在法制问题上如“专政”与“法制”、群众运动与法制建设、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治与法治等关系问题上,有许多教训。目前,要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法治选择在执政党治国方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趋于完善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合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而作出的必然抉择,它体现了执政党治国方式与法治目标的统一,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它是现代法治的高层发展和理想形态,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现代法治的有益经验,把依法行政和依法独立行使司法职权作为关键环节来解决,要充分认识法治条件下领导方式的深刻变革,创造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社会条件,从而实现执政党领导行为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仍存在着不执行、乱执行和难执行等执行力不强现象。研究政府执行力问题,旨在进一步强化我国政府执行力,避免政策执行中出现各种行为偏差,保证政策顺利执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对法治和权力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权力法治化的含义应该包含权力的形式、实质、运行制度、价值的法治化。进而分别从国家治理的维度、权力的维度、法律的维度分析我国权力法治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应对法治的涵义、原则和特点等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明确实现法治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以及法治环境中执政党应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权的法律监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法律监督是对法律实施进行的监督。自人类社会设计权力的制约制度以来,始终存在权力分立与制衡以及独立设置法律监督权的两种不同思路。中国的法律监督制度诞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都呈现出制约权力的基本特征。从法律监督制度的制度渊源看,中国古代的言谏制度和御史制度、前苏联和现今俄罗斯的法律监督制度、西方的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始终体现着独立设置法律监督权的制度设计路径。我国承担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应当恢复法律监督的本来含义,尝试对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