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活动目的:1.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2.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水平。3.引导学生主动地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探索新知,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活动准备:1.成立招标小组。采取学生自荐和同学推荐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在进行教育学“德育”这一章的教学时,要求学生认识将来要去培养儿童的优良道德品质,现在就要学会自我教育,以较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让他们懂得只从行为表现上来衡量一个人的操行是不够的,必须以认识指导行动, 并不断自我调节,从高尚的行为中体验愉快的情感,这就叫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及能力。此后,我经常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性。见习时,由于附小幼儿园条件较差,多数同学只能在教室里站着看课。以前同学们习惯于“谁先到先坐”,一进校门后就喜欢“抢先”。我觉得这  相似文献   

3.
基于当代大学生提升自我教育能力这个目的,思考如何创新班主任的管理方式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榜样引领、规范引导、课余指导、能力提升四个方面,剖析班主任的管理方式,转变过去管制的管理方式,采用一种关怀式引导的管理方式,让学生明晰目标和正确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意识,以便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4.
“犟”学生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接受老师与父母的教导,而喜欢顶撞,除了生理、心理原因外,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越低的学生,“犟”劲越大,服从集体的意识越淡薄,越容易跟老师和家长顶撞。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要帮助“犟”学生克服“犟”劲,就必须想办法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自我教育就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是学生自觉主动的思想与行为控制,也是学生意识觉醒、实现自我超越的最为重要的能力。自我教育以学生自身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为基础,从内心去认识、评价、控制、调节自我,一旦形成良好而独立的思想、习惯,就会转化为一种比较稳定的自我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6.
学优生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学果 《教育探索》2008,(11):122-123
学优生,即在学业成绩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在他们身上往往存在着虚荣心强、争胜心强、成就焦虑、交往障碍等心理或行为问题。对他们的教育对策应该是:增强其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实施挫折教育,增强其抗挫能力;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为其创设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张韶东 《广西教育》2012,(18):33-33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就是学生通过自主认知、自我觉悟、自我管理等方式改变自身不良行为,提高思想境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高中德育目标之一,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学生集体的自我管理和个体的自我教育两方面探讨高中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8.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是指人们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一个人自我教育的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他的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从小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让他们逐步做到自己提出要求,并主动采取行动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相似文献   

9.
何小波 《四川教育》2008,(12):15-16
自我教育就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是学生自觉主动的思想与行为控制,也是学生意识觉醒、实现自我超越的最为重要的能力。自我教育以学生自身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为基础,从内心去认识、评价、控制、调节自我,一旦形成良好而独立的思想、习惯.就会转化为一种比较稳定的自我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一、行之有效的实践锻炼法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交往、认识个人特点、识别别人品质及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能力。在此阶段,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组织他们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思想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二、指导自我教育法指导自我教育法,就是指导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对自己思想品德的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实现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它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是学生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普通高校连续扩招,使得成人高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成人高校的学风不容乐观。影响学风的主要因素有学生、教师、办学条件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狠抓教学基本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严格规章制度,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与社会、家长的联系和配合,是加强成教学风建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班级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最基层的单位,作为班主任只有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师范生群体是未来教师的主体,他们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精神面貌和幸福感指数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师范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生承受的学习压力、专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不断增加,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师范生的身心健康。文章选择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师范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探讨和研究。根据对首师大和北师大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了影响当代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探讨了提升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中小学几何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变化要求我们对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水平和规律进行研究。从课程的角度出发设计和编制测试卷是本研究的基础,对500多名小学生进行测试并分析其结果后发现,二、三年级学生和四、五、六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水平分属两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测试内容中他们分别达到不同的水平;同时还发现与概念有关的任务一般要到四年级才可以较好地完成。所得结果及建议可为课程改革和实施提供实证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history might have a profound role to play for learning mathematics by providing a self-evident (if not indispensable) strategy for revealing meta-discursive rules in mathematics and turning them into explicit objects of reflection for students. Our argument is based on Sfard’s theory of Thinking as Communicating, combined with ideas from historiography of mathematics regarding a multiple perspective approach to the history of practices of mathematics. We analyse two project reports from a cohort of history of mathematics projects performed by students at Roskilde University. These project reports constitute the experiential and empirical basis for our claims. The project reports are analysed with respect to students’ reflections about meta-discursive rules to illustrate how and in what sense history can be used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eta-discursive rules of mathematical discourse.  相似文献   

16.
社会责任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对社会承担的使命、职责、义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正是以每个人出色地完成社会责任为基础的。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当承担起普通社会成员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之外,还对社会负有更多的特殊的责任:一是承担着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责任,二是承担着推动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新世纪民族复兴的要求,如果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具备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只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因此,树立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应是大学生不可忽视的问题,培养大学生适应新世纪要求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规模化培养背景下研究生群体归属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静 《高教论坛》2011,(2):101-103
一直以来由于导师负责制的影响及研究生个体化培养的特点,研究生有强烈的专业归属感,却缺乏群体归属感。随着研究生培养的日益规模化,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学校在管理上必须加强对研究生公共生活体系的建设,以确保研究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心理安全,加强对研究生群体归属感的培养是研究生在校园公共生活中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人格素质。新时期价值观多元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产生着正负面的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精心教育、科学培养和陶冶训练才能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基本规律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凝聚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可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两部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相比外显学习,内隐学习没有固定的规则与束缚,是人们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学习。它在英语学习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合理借鉴内隐学习理论,让学生在诵、抄、仿、阅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英语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群体中,有为数不少的人在学习中存在习得性无助现象。这种现象既与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有关,也受到社会大环境和高职学校本身因素的影响。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角度出发对这种现象进行干预,有助于预防和缓减高职学生的无助感,防止这种消极情绪的出现乃至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