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用1.2,3,4,5.6这6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四位数,试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四位数个数:(1)数字1不排在个位和千位;(2)数字1不在个位,数字6不在千位.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要点1.比例的概念和性质.2.比例线段和黄金分割.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4.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5.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的性质.二、解题指导例1填空或选择:(1)已知10,则(河南,1994年)(2)已知,那么(甘肃,1994年)(3)已知工:y=3∶2且y是x、z的比例中项,那么y∶z等于().(A)5:4;(B)4:3;()3:2;()2:1.解(1)方法一由等比性质子一号一手方法二设a=2k,b=5k,c=2q,d=5q,(k一0,q一0),贝ubwed—skwesq—5(k+q)一10,人叫一q—2=>a一Hc—Zk一HZq—2(人Wq)一2X…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一节数学课例的剖析,从实践层面探讨如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一、课例简述授课内容:“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第一课时。上课开始,我板书几道方程题让学生解:(1)x 1=5;(2)(3x-1)/2=(x-5)/3;(3)6/x=3;(4)3x/(x-2)=5。前两题是已经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很快解了出来。做到(3)时,学生感到陌生,  相似文献   

4.
有些学生在计算分数四则计算的时候,往往发生错误。在加减法中就有如下错例:例1.9/7+9/8=9/15=1(9/5)例2.7/5+7/6=7/11=7/4例3.5-2(8/1)=3(8/1)例4.1(5/3)+2(5/1)=5/8+5/11=5/19=3(5/4)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分析起来可能有这样几点:(1)假分数化带分数的方法没掌握或尚不熟练。有的是受了“十进位制”的影响,如例1:在  相似文献   

5.
一、境空题:1.在方程2X-3y+5=0中,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则y=2.二元一次万程组的解是3.已知是方程组的解,则4.如果X=3,y=-1是方程3X-ay=8的一个解,则a=5.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解法有和6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法消去未知数比较简便.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的是()2.在方程组(1)中,二元一次万程组百3.方程组的解是()(一4,fX一5,(C)(D){Ly=s;Ly=‘.4.方程x+y—5的正整数解有()(A)1解;(B)2解;(C)3解;5.方程前三启方程组:四、已知方程似十切十3一0,当X一2时,…  相似文献   

6.
练习(七)——(1)一、1.1<x<7;2.75°;3.85°;4.30”S57·H、1·(o;2(山;3.(A);4.(C);5.(B);6.(D),三、提示:∠1=∠C+∠E,∠2=∠B+∠D.四、提示:练习(七)——(2)1.(B);2.(1)略;(2)证△ABD≌△CAE得AH=CE.从而AB=2CE,3.证△ABEgy≌△ACF;4.证△ABD≌△ACE;5.提示:在BC边上分别截取BD=AB,BF=BE,连结EH、EF,,则△BAE≌△BDE.AE=DE.再用角的关系证明DE=FE=FC;6.提示:延长中线AD至E,使DE=AD,连结CE,则凸ABDap凸ECD.”.CE—AB从…  相似文献   

7.
不等式是历年高考的热点,由于不等式又是一种解决其它数学问题的工具,在每年高考试题中,直接或间接考查不等式知识约占总分的四分之一以上.不等式试题体现了“基础与能力考查并重”的原则,考题通常有以下三个方面:(1)常规题:考查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2)显性综合题:与数列、解几、立几、复数、应用问题等的综合;(3)隐性不等式问题:即一旦揭示其不等式背景,  相似文献   

8.
综合英语是一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合一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了体现课程的系统化管理。便于电大系统师生们在教学过程中参考,综合英语(4)期末考试将继续坚持综合英语(1)、(2)、(3)以来的四条基本原则,即:1.试题趋于标准化、客观化;2.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而非记忆能力;3.试题形式向电大“注册视听生”的试题形式靠拢;4.试题主要取材于所学教材,即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学英语》第三册(张祥保、周珊凤主编)第10-15课共6课书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境空题(每空2分,共用分):1.平方差2.完全平方3.立方差’4.已知分式当x=____时,分式无意义;当x=____时,分式的值为05.填写未知的分子或分母:8在公式中,已知s、b和则a=____二、分解因式(每小题5分,共25分):三、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四、解方程(每小题6分,共12分):五、列方程解应用题(本题9分):甲用机器加工560个零件所用时间比乙用人工加工240个零件所用时间少20分钟.已知甲每小时加工零件数是乙的3洛,甲、乙两人每小时各加工零件多少个?(十)初二(上)代数期考试卷…  相似文献   

10.
一、用心填一填1.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C=2πr,其中C和r成( )比例。2.从3、9、5、12、15中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一共可以组成( )个比例,其中的一个比例是( )。3.如果x:8=9:y(x和y都不等于0),那么x与y成( )比例;如果14x=5y(x和y都不等于0),那么x与y成( )比例。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2:1,如果将三角  相似文献   

11.
因式分解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在各省、市的初中数学竞赛中时有出现,本文介绍解这类题目的几种技巧,供参考.一、巧添项例1分解团式:x5+x+1.(1986年扬州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二、巧拆项例2分解因式:4x3-31x+15=解原式(1991年“缙云杯”初中数学邀请赛试题)例3分解因式:a2+2b2+3c2+3ab+4ac+5bc.(1991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二试题)解原式三、巧用双十字相乘法(199年‘“给方杯”初中数学邀请赛试题)四、巧配方例5分解因式:。’-y十几~如上3一.门”2年郑州市初二教学团体赛试题、例6分解国式:…  相似文献   

12.
多元酸中的氢,部分反应所得的产物便是酸式盐。酸式盐的组成除了金属离子(或NH4 )和酸根离子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氢,如NaHCO3、NaHSO4、NaH2PO4等。有关酸式盐的试题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屡屡出现,2003年和2004年的试题中均出现6次,涉及NaHSO4、NH4HCO3、NaHSO3、NH4HSO4、Ca(HCO3)2、KHC2O4、NaH2PO4 等物质。一、酸式盐的生成1.多元弱酸和碱中和时,酸过量生成酸式盐。(1)向NaOH溶液或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的CO2 NaOH CO2=NaHCO3 Ca(OH)2 CO2=Ca(HCO3)2 (2)向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 …  相似文献   

13.
期中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吩)一3xy·x= 3y 2.不等式2x—I<3的非负整数解是3.若xt,=A·(x7),则A:——.4-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3x-a~相似文献   

14.
下面这组竞赛题可以用初一上学期学过的知识来解.初一的同学们,请你开动脑筋.认真仔细地做一遍,然后对照后面的解答,看你能做对几道题,你的解法与这些解法一样吗?1.计算:(1992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一试题)2.计算:(1990-1991学年度武汉、重庆、广州、洛阳、福州初中数学联赛试题)3.化简:.(1991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一试题)4.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式子化简结果为()5.若a、c、d是整数,b是正整数,且满足a+b=c,b+c=d.c+d=a,那么a+b+c+d的最大值是()(A)-1;(B)-5;…  相似文献   

15.
因式分解 ,不仅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 ,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应用很广 .一、用于求值或计算例 1 计算下列各题 :(1) 1 2 345 2 + 0 76 5 5 2 + 2 4 6 9× 0 76 6 5 .(1991年“希望杯”数学竞赛试题 )(2 ) 1995 3- 2× 1995 2 - 19931995 3+ 1995 2 - 1996 .(1995年北京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 解  (1)原式 =1 2 345 2 + 2× 1 2 345× 0 76 6 5 + 0 76 5 5 2=(1 2 345 + 0 76 5 5 ) 2 =2 2 =4 .(2 )原式 =1995 2 × (1995 - 2 ) - 19931995 2 × (1995 + 1) - 1996=1993× (1995 2 - 1)1996× (1995 2 - 1) =199…  相似文献   

16.
片段一 课始,教师创设了一个小刺猬背苹果的情景:有5个苹果,小刺猬背走2个,剩下3个。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2,接下来就“5—2=?”一共得出了四种算法:看图直接数剩下的、掰手指计算、推理计算(5—1=4推理出4—1=3)、用数的组成计算。  相似文献   

17.
设p是奇素数.D是无平方因子正奇数.本证明了:当P=5(mod 12),D=3(mod 4)时.如果D不能被P或6k 1之形的素数整除.则方程x^3 p^3n=Dy^2没有适合gcd(x,y)=1的正整数解(x,y).  相似文献   

18.
开学不久,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课,内容是“十几减5、4、3、2的口算”。教师先复习“几加几得十几的口算练习,接着出示例题(1):“12-4=□”。提问学生:“谁能想出来12-4=?,你是怎样想的?”一位学生回答:“12-4=8。我想:4 8=12,所以12-4=8。”而另一位学生回答:“12-4=8。我想:10-4=6,所以12-4=8。”  相似文献   

19.
1一类经典竞赛题1.1解无理方程题1(1990年福州市高中数学竞赛题)解方程(6x 5)[1 (6x 5)2 4] x(1 x2 4)=0.1.2求值题2(199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和1998年第9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高二第二试试题)已知x、y∈[-4π,4π],且x3 sinx-2a=0,4y3 sinycosy a=0.则cos(x 2y)=.题3  相似文献   

20.
文[1]中定理5给出三个条件(a≠b):(1)函数f(x)的图像关于点(a,0)对称;(2)函数f(x)的图像关于直线x=b对称;(3)函数y=f(x)是周期函数,且T=4(b-a)是它的一个周期.以其中任两个论断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为结论,得到的三个命题均为真命题.文[1]只证明了由(1)、(2)推出(3),那么,另外两个命题是否正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