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灵运和柳宗元作为我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山水诗人,二人的山水诗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似中又蕴涵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就二者山水诗的同与异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山水诗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和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山水的感受的诗歌,它是人们对自然景物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达到一定水准的反映。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创作的先河,他的山水诗歌作品洋溢着清新恬静的蕴味,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古典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被梁代钟嵘《诗品》称为元嘉之雄的谢灵运,于南朝刘宋时期,“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大力创作山水诗,扭转了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风,开创了山水诗派,成为刘宋元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其山水诗所取得的成就,虽然不及东晋末年陶渊明的田园诗,但对萧齐、梁、陈的山水诗人以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的实际影响则超过了陶渊明。由于谢灵运的山水诗常用玄言说理和诗人特有的叙景抒情的思维定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山水诗不仅景中寓情,也多有直抒情怀者。其“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句即寓时光流逝、万物盛衰改易的生命意识之慨。其诗中多有忧生之嗟,仕途之蹇、多疾病等是最重要的原因。谢诗中多有佳句,其风貌有自然可爱、逸韵谐奇趣两种。它们的形成与诗人沉溺山水又擅于情景表现的艺术技巧等有关。谢诗中也多有言论说理的成份,与全诗尚能气脉流贯。其议论说理,与他受玄言诗遗风影响及谙熟佛理、多仕宦人生之慨关系至切。  相似文献   

5.
谢灵运山水诗以较为丰富的意象构成至情至性的山水诗境。除奇山异水的主体意象外,谢灵运还创造了飞舟、窗等相关审美意象,组成一个较为丰富的意象群,真切地传递出审美思潮变异的信息。谢诗既有因象见意的自然,也有以意炼象的精关,是对诗歌文学潜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谢灵运山水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这些典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把《诗经》、《楚辞》引入诗中侧重于抒情,一类是把《周易》、《老子》、《庄子》引入诗中侧重于说理.世人往往批评谢灵运山水诗“有句无篇”,诗必谈玄说理,有情景割裂之嫌.该文旨在说明谢灵运就是通过这些典故更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其诗是情、景、理的融为一体的佳作.  相似文献   

7.
谢天运山水诗极具色彩美,有着清、幽、艳、鲜四大特色。他追求“清”的旷味,笔下景物极为清美,不缨垢氛,受玄学、佛学影响,景物有种清逸远韵。谢灵运喜欢纵深旅游,其诗有着“深远”的风貌,别具幽趣,有种杳冥飘渺的神秘气息。谢诗又有艳丽的一面,色彩鲜艳、构图均衡的景物描绘随处可见。谢诗有种澄鲜晶莹之美,鲜活朗润。澄净明澈。  相似文献   

8.
饶迎 《现代语文》2007,(4):16-17
谢灵运的山水诗就其取景来说,有明显的特征——光亮清朗。这种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玄学养生论所带来的畅神观念。这种取景美学明显属于优美的范畴,是自然山水审美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9.
谢灵运自我主观意识十分强烈,性格特征非常鲜明,人格缺陷也很明显,他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和创作心态均体现了这一点,政治上的挫折感,失意感与主观意识中的优越感、表现欲望构成了谢灵运内心世界的矛盾两极,在苦闷与不平的心态支配下,他在山水诗中竭力张扬自我,追求另一种成功;反复阐发玄佛之理,以消解心中的不平之气。  相似文献   

10.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灵运的山水诗,和他的人一样,在文学史上颇多争议,论者常常各持己见,针锋相对,很难达到一致的定评。本文仅对其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提出以下三题来讨论。 一、自然的风格 说到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特色,人们常常用他的一句诗来描述:“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楼》)。把它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概括到理论的高度,用风格论的术语来说明,就是清新,自然。  相似文献   

11.
谢灵运钟情自然山水,他悟乐于山水、得自由于山水、融创造于山水,并认为美在山水,乐在山水,这不仅增添了他山水诗的诗意色彩,而且彰显了山水诗的审美特质。文章从美形引人、美情感人、美理服人三个方面探索其山水诗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2.
谢鲍的山水诗表现出尚铺排、讲对偶、雕琢辞藻、精心刻镂、以新奇丽密称胜的相似特征 ,但由于其生活、思想、感情、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在创作中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照态度 ,两家的山水诗同少异多 ,各具特色。谢诗追求理与情的契合 ,情与景的交融 ,情景理三者的贯通一致。鲍诗几乎完全屏弃了“玄理佛趣”,其基本特色表现为情景相生 ,情景交融 ,苍凉沉雄  相似文献   

13.
谢灵运是六朝时代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和素养的悲剧性诗人。他在仕途受阻、进身乏路的“幽愤”之中 ,为寻找“所泄处” ,便转而走向山水自然 ,以他独到的审美情调、趋向所创造出来的山水审美诗篇 ,挣脱玄言的桎梏 ,走向诗的审美独立机制 ,成为刘宋诗美学转型期的关捩人物。谢灵运山水诗的成就 ,主要表现为审美主体深微的审美敏感 ,极貌追新 ,兼声兼色 ,出水芙蓉。然透过章句 ,兴喻存焉。杜甫所看到的谢灵运重掩的肺腑内有着深深的“幽愤” ,才是对谢氏山水诗的精当把握  相似文献   

14.
谢灵运山水诗的说理成分一贯被认为是玄言诗的遗迹,但若深入分析,会发现其诗景语、理语相割裂的格局是受到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语言观的深切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谢灵运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永嘉时期是其被贬为太守赴任路上或赴任以后山水诗创作的高峰期,他的山水诗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其诗中不仅有新颖细致的山水描摹,还有记游时其心中的兴趣和悟理表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南朝的文坛注入了新的亮点,从中可以使读者品味出他强烈的心态反差:欣赏山水的自然欣喜之乐伴着心间无限的痛苦、惆怅之情。  相似文献   

16.
求新图变是文学之树长青的必然要求。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云:“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刘勰纵览千年文坛,首揭“通变”之旨,强调通乎古而变乎今乃文学演进之正轨:“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堪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公制奇,参古定法。”(《文心雕龙·通变》)早在建安时代,曹操就写出了气概不凡的《观沧海》,以后山水之诗代有嗣音,然而局面始终不大,倒是玄言诗在东晋诗坛风靡长达百年之久。  相似文献   

17.
谢灵运以善写山水诗称于中国学史,千百年来论不遗余力地品评,然少有研究其诗结构。谢客的山水诗结构艺术,随诗人的生活与创作历程而演进,呈现出多变性,表现出三段式结构、多重式结构和疏荡式结构。  相似文献   

18.
谢灵运于山水诗有开创之功,是山水诗的鼻祖。他对山水“素所爱好”,加上他在刘宋王朝内未被任命要职,心怀愤郁,于是纵情游玩山水,以山水的灵气来拂拭他心头的忧愤。同时,他凭“父祖之资,生业甚厚”的经济条件,可以终日“寻山陟岭”,“肆意遨游”,甚至“伐山开径”、“惊动县邑”。正因  相似文献   

19.
历代文学评论家对谢灵运的思想和世界观褒贬不一,但就他对山水诗创作的贡献而言却是公认的。本文就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风格、艺术手法进行比较全面的阐述,并与陶渊明诗歌特点作以比较,从而更加突出表现谢灵运对我国山水诗创作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谢灵运诗风与六朝之前诗风有诸多不同,其山水诗以对属为工,开辟律诗之路,才高辞胜,富艳难踪;同时,其山水诗兴会标举,别开生面,呈现出清新自然的诗风;又以使事用典,委婉的立意于自然之外呈现出淡淡的涩味;再次,为表深意,其诗手法多变,以各种艺术表现技巧追求“逸韵谐奇趣”;在整体上则贯之以景情交融、景理相随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