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江北去》是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是梅洁继《山苍苍,水茫茫》、《西部的倾诉》之后的又一长篇报告文学力作,也是2007年中国报告文学界的亮点之一。从女儿般优伤的江湾走来,梅洁怀着“无法告别”的故园之恋,以史诗手笔审视了北中国严峻的水资源危机,全景式地表现了鄂西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调水工程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深情讴歌了调水源头人民强劲的韧性和卓越的创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张立国 《远距离教育》1997,2(1):58-61,64
当代文学史一般对大跃进时期的报告文学一笔带过,一口否定,这种定性分析的思维惯性影响着学术界,有必要进行探讨,大跃进时期的报告文学和大跃进报告文学,是两个重要概念,前者包括后者,然而作为一个时期的文学思潮表现,后者却具有一定的代表者,大跃进时期的报告文学包括两部分,即大跃进报行文学与非大跃近报告文学,非大跃进报告文学应该肯定的,大体可分为三类,大跃进报告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其基本特征是,以褒奖之笔实录浮夸的“真实”,这也是它经不起历史和实践核验的根本症结,大跃进报告文学的特点是:1、唯意志论无限扩张。2.非本质真实的“真实性”,3.知识的罪与罚。4.概念化,模式化。5.艺术上的粗糙。  相似文献   

3.
伍尔夫是现代派小说家中的代表人物。《到灯塔去》作为她最成功的一部小说,历来为广大读者所推崇;广大研究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该书的丰富意蕴。仔细阅读小说不难发现人物设置中隐含的俄狄浦斯情结,因此"到灯塔去",不仅是现实与欲望的冲突,而且是父子情感的对撞和交流。本文以俄狄浦斯情结为线索,分析小儿子詹姆斯与父亲从对抗到和解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4.
[背景]   这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5.
<他>中的对照体现温普尔太太的虚伪和去人性.视角转换、言语形式交替等叙事技巧传达并加深反讽.  相似文献   

6.
李静 《陕西教育》2009,(7):19-2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读好课文,并利用CCTV科教频道——《再说长江》及专题网站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方面多角度丰富人民子弟兵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世界里,她虽然一方面面对宇宙人生不断诉说着虚无、不安、不幸,但更重要的,是她又将一种人性和生命的光芒付诸某些人物,让他们在一些特殊时刻直达和谐、洞悟与爱的境界,承载起意义的使命并辐射周遭世界,就像在茫茫大海亮起了救援的灯塔。以她的意识流名作《到灯塔去》作为范例,来透析其中蕴涵的伍尔夫对人生的思索,对人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两件小事,竟然改变了作者的一生,让一个懒散不争气的孩子突然成熟,从过去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试想,如果没有十六岁那年的醉酒、母亲的刻骨伤痛,没有那高三的模考、老师的不吝表扬,也许今天,就不会有口若悬河、才华横溢的央视名嘴白岩松了吧。其实,成长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只是那些生活中需要认真感悟的细节。  相似文献   

9.
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似乎都寄寓着浓郁悲凉的“归乡情结”,这可能囿于作者灵魂深处“归乡情结”的缠绕,亦或源于作者灵魂深处挥之不去的孤独漂泊之苦与身世落魄之悲凉,又或许源于作者对精神家园迷失的困惑与寻找理想出路的迷茫。鲁迅的小说《故乡》亦是如此,其字里行间渗透的“归乡情结”确乎是颇有性味的题旨。  相似文献   

10.
阅读好的传记作品 ,能使我们更全面、更准确地实现对伟大人物的体认。优秀的传记 ,不仅提供了深邃睿智的思想范本 ,又写尽传主内心的甘苦冷暖。但是 ,当我们怀有这样的期待时 ,并不是每一本传记都能给我们带来愉悦与满足。所以如此 ,原因之一就在于某些传记作者对传主的定位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无疑影响着作品的根本品质。作为对庸俗社会学方法论的反拨 ,作为对政治甚至政策统率文学的反拨 ,伴随着整个 80年代学术界对主体性问题讨论的张开、深化 ,下述言论在传记写作中被奉为圭臬 :“关于莎士比亚 ,关于拉辛 ,我们所讲的就是我们自己” ,(…  相似文献   

11.
张悦然是我国当代青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她的创作表现出浓厚的悲剧情结。这种悲剧情结产生的缘由主要在于作家的天性、身处的时代环境;其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真切地展现了“80后”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探寻人生人性的深度。本文以其代表作《水仙已乘鲤鱼去》为例,对相关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龚举善教授研究报告文学的著作《走过世纪门》日前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谢冕教授和尹均生教授给予了很高评价。该著以文化人类学视角为观察点,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了20世纪中外报告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因与演进路线,对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及若干重要而敏感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到位的阐释,并就新世纪以报告文学为核心的纪实写作前景作出了令人信服的乐观展望,堪称报告文学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13.
在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初中史料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方法,因此对于史料的选择也应当在可靠的前提下注重可读性。报告文学作品的特点是兼具文学性与真实性,可读性强,且兼具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西行漫记》作为报告文学作品的代表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被用作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由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历史“神入”,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深化其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刘琳 《语文天地》2012,(6):33-34
《雨巷》这首诗作于1927年夏,于1928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这首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为这首诗,戴望舒有着"雨巷诗人"的称号。当时的戴望舒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法国象征派的特点是极富象征色彩,意向朦胧含蓄,戴望舒的这首诗运用象征这一表现手法,传递着一种浓郁、阴柔之美。同时作者也深受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村上春树在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中通过悖谬叙事展现了日本社会对中国如刺般的他者性认识。这一认知形成的创伤记忆隐藏着当代日本人面对中国时复杂的心理:罪感、负疚,优越、想忘又不能忘。而作家对这篇小说三个版本的修改又现实性地表现了日本社会对中国认知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6.
这堂课是我参加《教师之友》第一期高级研修班的“作业“,听课及参与评课的老师,应该说水平都是很高的,因而,这堂课后的评课,其气氛热烈之罕见,是未临现场的人不能想象的。总的说来,比较满意的是课堂呈现出来的师生民主和谐的氛围与震撼人心的感官冲击,意见分歧最大的是关于课文  相似文献   

17.
傅溪鹏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报告文学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他创作的旺季,进入新的世纪,傅溪鹏更多地从事报告文学的组织、编选和评论等。《深·秋》所收一是报告文学和散文随笔,二是创作评论等。读《深·秋》,有一种深水静流秋意真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文化视角切入,首先从地域自然和地域习俗两个方面集中展示了中原风俗民情,描绘了中原地区农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其次论述了作品的文化寻根价值取向,文化寻根视角的选择使作品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更接近于历史和生活本身;最后通过对中原农民形象的分析与把握,揭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即高尚的道德情操、自强不息的良好品格和爱家恋乡的家族观念。  相似文献   

19.
刘函烨 《新读写》2009,(11):15-15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芒;一本好书,可以升华人们的美好心灵;一份对童年记忆的保留,可以让人永远年轻。因为林海音对自己的故乡北京这种挥之不去的爱,我们便有了一部言之不尽的《城南旧事》……  相似文献   

20.
题记:转眼距高考结束已半年多,那些完整的岁月都已有些破碎,回首望去,那些痛或乐都被浸泡压制装帧成标本,收入心中,化作抹不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