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旭 《四川教育》2003,(11):44-44
课后“二度设计”是指上课之后的教学反思(或教后记),可以把它写在教学设计的右边或最后。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坚持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二度设计”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的好方法。1.记成功做法把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一些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经过改进的现象更加明显的演示实验,引起学生高密度思维的提问等)认真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如教学《乌鸦喝水》时,我设计了…  相似文献   

2.
课题3 平面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Ⅰ)初步理解平面的概念; (Ⅱ)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公理3); (Ⅲ)能正确使用集合符号表示有关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Ⅳ)能应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一、巧妙设问,引导质疑上课铃响后,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把学生的心拉进课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巧妙的、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如在教学"解比例"时,我首先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让学生根据该性质各写一个比例,然后用多媒体出示比例25:50=5:10。接着提问:同学们,刚才我在写比例时不小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已经学过有关比的知识了,知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如a:b=2a:2b,还有a:b=(a÷2):(6÷2)。也许同学们对比的基本性质已有所了解,但是否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下面我们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两道应用题。  相似文献   

5.
写教后记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 ,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从而为调整教学策略建立可靠依据 ,使课堂不断优化和成熟。因此 ,写教后记与课前的准备和设计同样重要。怎样写教后记 ?教后记 ,记什么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1 记成功做法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 (如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引入、韵味丰富的口诀、现象更加明显的改进实验等 )记录下来 ,目的是提供以后教学参考使用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例如在“合理膳食”的教学中 ,在介绍了国家即将实施的学生饮用奶计…  相似文献   

6.
在一所学校听课时 ,看到这样一种现象 :两位平行班的老师分别执教的两节课 ,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基本相同 ,但是课堂反应却截然相反。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 ?现撷取以下课堂教学片段供大家比较。1 教学案例 (片段 )教学目的 :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使学生的操作规范化 ,并希望利用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内容 :两位老师都是先讲清楚实验目的、做法、注意事项等 ,然后请同学上讲台做演示实验。教学过程 :因为教学内容完全相同 ,两位老师在一节课里都请了四位同学上台做了四个不同的实验 ,四次的情况都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7.
李真虎 《科学教育》2007,13(2):40-41
授课班级:高二(174)班人数:46人授课时间:略情景铺设:在进行该实验之前,学生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了解了简易切片制作的材料选择的标准是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观察效果好。鼓励同学们根据标准自选材料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过程:在学生陆续进入实验室时,注意观察学生自带的实验材料,大致分类。教师:同学们为本实验准备了哪些材料呢?学生:杨树叶,柳树叶,菊花叶片,菠菜叶等。教师:为什么大家都带植物的叶片呢?学生:因为植物叶片中才有叶绿体。教师:只有植物叶片中才有叶绿体吗?学生:一些植物的茎也有,如仙人掌。学生甲说:植物绿色的部…  相似文献   

8.
1 设计意图(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要避免传统教学中为“巩固知识”而设计教学步骤的做法 ,应从“能力立意”的教学新理念出发 ,将“巩固知识”当作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2 )课堂教学从两条主线同步展开知识主线 :铁的位置、结构、性质→铁化合物的性质、转化、用途→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应用能力主线 :透过现象看本质 (思维方法 )→建立并完善认知结构 (思维形式 )→科学地探索未知世界(思维态度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学过程中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被动局面。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景 ,…  相似文献   

9.
一、利用生活实际——引入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  相似文献   

10.
平面向量是新教材中增加的内容。由于学生对平面向量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随便套用实数、平面几何性质,所以解平面向量题时常常出现种种错误。下面列出6个注意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在喋喋不休,而学生不愿意举手发言,原因何在呢?我们借下面的教学片段进行分析。教学片段: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师:同学们,请你们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哪组比可以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12.
学习空间的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加深对空间图形的理性认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现行高中课本《数学》第二册第五章中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提出几点粗浅的意见。 一、讲解概念时要注意准确性 平面几何的基本元素是点和直线。对点和直线的一些基本性质,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空间图形一般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空间观念,首先应该很好地理解平面的性质。 几何中“平面”的概念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但学生在初学时往往将它与现实中的平面混淆,如认为两个平面可以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可以只有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运用“提问法”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设计好课堂提问,对实现教学目标只走完了一半路程;从提问到答问的过程中,教师若不循循善诱,常使学生畏难却步。那么,如何诱导学生答问呢?我的主要做法是:(1)引向纵深。如笔者在讲《孔乙己》时,问学生:“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不同的含义。其中有些人是  相似文献   

14.
剧本是舞台思维和文学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小品创作是剧本写作的基本训练,它的创作包含着多种舞台语汇的运用及一些基本的戏剧技巧,本文探讨如何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们提高造型意识,形成舞台思维,让学生的作品从平面走向立体。  相似文献   

15.
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同学们都不陌生,在解答一些相关的题目时,我们可以利用转化或假设的方法,也可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同学们要学会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灵活运用比例的知识。请看:  相似文献   

16.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其目的是供以后教学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如为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我特意翻阅生物教科书来了解植物与二氧化碳的关系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适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说白天室内放花草好而夜间不宜将盆景放在室内呢?”同学们思考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课的试教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一课中,学生们知道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都设想水和空气也是这样,并设计了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在验证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时,许多同学都设计了用小气球封住空塑料瓶的瓶口,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现象。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放入热水中,小气球就会鼓起来。(如图1)放入冷水中,小气球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如图2)当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得出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七实验小组的同学惊奇地向我反映,他们的小气球…  相似文献   

18.
化学《溶液》一章中,概念多,知识点零碎,同学们不易识记,为了使本章的知识有一“2”有关的知识20条,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1.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质和溶剂。2.溶液的两个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所谓均一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各处是指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3.不均一、不稳定的两种分散系:悬浊液(如泥土加入到水里振荡后的混合物),乳浊液荡后的混合物)。4.常用的两类溶剂:无机溶剂(如水)和有机溶剂(如酒精、汽油、苯等)。一般情况下,无机机物易溶于有机溶剂中。5.判断溶液饱和与否的两个条件: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6.…  相似文献   

19.
重视教材例题的教学,要能从例题中提炼出一些重要的东西,如基本图形、基本思想方法等.通过例题教学来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对以例题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理解.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中,有的句子的含义往往不止一种,这种现象称为语义含混(ambiguity)。详细讲解语义含混现象不属于中学英语教学范围,但在教学中,如能结合课文和练习中的一些问题作适当的介绍,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而且也能使他们对其他一些语言现象有进一步的领会。下面结合高中英语课本第一册的内容,介绍我们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