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如果问谁会背《木兰诗》,大多数同学都没有问题。可这流传千年的乐府当年是怎么吟唱的?由于声音无法保存,这成了永远的谜。图形可以保存形象,人们通过远古的石刻、绘画等,可以依稀判断出当年的生活场景。对于声音这无形的东西,想保存它,  相似文献   

2.
郭冰 《初中生辅导》2012,(35):33-34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如果问谁会背《木兰诗》,大多数同学都没有问题.可这流传千年的乐府当年是怎么吟唱的?由于声音无法保存,这成了永远的谜.图形可以保存形象,人们通过远古的石刻、绘画等,可以依稀判断出当年的生活场景.对于声音这无形的东西,想保存它,很久以来人们真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历来有三种解释,即机杼声、叹息声和虫鸣声。但大量例证证明,将"唧唧"解为机杼声太僵硬,缺乏美感;解为叹息声太直白,不合情境;解为虫鸣声则最为恰当,既生动贴切,又具有起兴、烘托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北朝民歌《木兰诗》开章语"唧唧"释义众说纷纭,旧解多为机杼声或虫鸣声,文章对此两种观点进行辩驳,并从文献佐证、文本渊源、诗歌情节等方面分析探究,认为"唧唧"为木兰"当户织"的叹息声,才与"唧唧"一词在同时代诗歌中的意义相符。  相似文献   

5.
对《木兰诗》中“唧唧”的意义和作用,有不同的看法而理解为机杼声较为恰当。它生动地摹拟出织机工作时产生的声音,起着塑造人物完美形象,自然展示故事情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声音在我们的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仔细倾听,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许多耐人寻味的声现象。  相似文献   

7.
《物理教学探讨》2009,(7):4-8,157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3.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相似文献   

8.
9.
高云 《学子》2014,(9):32-32
我们每天总能听到很多种声音,风吹雨落、虫吟鸟鸣,这是天籁之音;交谈争吵、机器轰响、琴筝和鸣,人类的活动也在不断地制造声音。不论是自然之声,还是人类之音,能让人愉悦、引入悲欢的都会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高明的作家善于在自己的诗文中描摹声音,使读者见其文而闻其音,闻其音而入其境,入其境而知其情。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市级综合实践研讨活动中,吴老师上的是《家乡莆田知多少》的课题展示课。吴老师面带笑容说,每一个人都有出生地,悠悠木兰溪,巍巍壶光山,我们的家乡是哪里?同学们心领神会,异口同声地大喊道:莆田!老师又说,上几周我们确定了主题,并分了家乡特色、家乡风景、传统文化、家乡名人、家乡变化、田径之乡等6个小组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吴烈 《江苏教育》2007,(22):36-36
案例:“十几减九”教学片断 多媒体出示小猴卖桃情境图。 师: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学生交流图意) 师:要求还剩下几个桃该怎样列式?  相似文献   

12.
留声机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当时电话的工艺粗糙,音量小、音色差,推广价值不高.为提高其性能,爱迪生等科学家对其进行了技术改造.电话的音量和音色都与振动膜有关,爱迪生常用细钢针调试振动膜,寻找增加音量,提高音色的方法.在一次调试中爱迪生发现:听筒的振动膜能使钢针振动,钢针能引起手颤动;响度大,颤动明显,响  相似文献   

13.
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声的世界里,然而声音对我们来讲,既熟悉又陌生,于是同学们对"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现举例予以剖析,以帮助大家走出误区.误区一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剖析:"发声停止"和"声音消失"是两回事,"发生停止"是指声源不再振动,停止向外传播声音,但原来被传出去的声波在介质中仍  相似文献   

14.
例1董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不小心将手指甲刮到黑板上,发出了非常刺耳的声音,这种声音刺耳的原因是() (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差.(D)速度快.分析手指甲刮到黑板上,比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发出的声音频率大.故声音比较尖细,音调较高.所以,应选(B).  相似文献   

15.
作为"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诗》,又称《木兰辞》,以其动人的故事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北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成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的作品之一。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几乎各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都将《木兰诗》收入,对"唧唧复唧唧"、"双兔傍地走"等词句的解释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进而影响了几代人对《木兰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声带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男孩从幼、童年时的6—8毫米,逐渐增长到20~24毫米,并且增宽增厚;女孩则逐渐增长到15~18毫米,并且在增长的同时相对变窄。结果导致了男女声音出现了显著改变。稚气的童音逐渐消失了,男孩的发音频率低,声调变得粗而低沉;女孩的发音频率高,声调变得高而尖细。这一变化时期称为变声期。有些男孩变声强烈,以致出现声音粗中带有破裂嘶哑,发出假声,俗称“破嗓子”,但这只是暂时的生理现象,一般半年至一年就能消失。  相似文献   

17.
杨虹 《新高考》2010,(Z1):12-13
【作文题】(70分,江苏省常州市2010年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测)我们常常要经过十字路口,红绿灯,交通警,车来车往的都是喧嚣……方向和选择,混乱与规则,从众与坚守,瞬间的生活场景,往往也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聆听了许多关于新课程标准解读的讲座,观摩和实践了许多新课程理念下的"公开课"。教师们或多或少地将新理念融入到教学中,特别是"学科综合"理念的提出,更是丰富了语文课堂的知识容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惊喜的变化,使得语文这棵"大树"更加"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19.
20.
一、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一种波,具有能量.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速度(室温环境下)大约是340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