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散文有一重要特点:形散神聚。笔者以为,散文教学,也可从"形""神"入手,引导学生出"形"入"神"读散文。这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二是阅读方法上的出"形"入"神"。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是指在阅读散文时要改变传统的阅读"形式"。散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阅读散文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情感,但阅读不只是为了"吸收"  相似文献   

2.
<正>全国高考课标卷两套试题文言文阅读题型近两年发生了很大变化,而2016年全国将有26个省市回归使用全国卷,因此关注并研究2014年、2015年全国课标卷文言文题型的新变化,无疑有助于2016年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备考。本文通过梳理2014年、2015年两年来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型的新变化,探究文言文新题型的应对策略,以期给2016年高考文言文的复习备考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2007年,率先进入新课改的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省区首次进行了新高考。广东、山东两省自主命题,宁夏、海南使用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这三套"课标卷",都出现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规定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其中宁琼卷考的是传记《叶圣陶在四川》,广东卷考的是访谈《访钢琴演奏家傅聪》,山东卷考的是新闻《梦碎雅典》。这些文体的出现,体现了高考与选修课程的呼应,以及对实用类文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信息     
今年全国各地新课程中考突出"一改三突破"核心录取方式不再是考分简单相加,在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三方面取得突破。相对于去年,今年北京市教育考试院中考命题将变得单一,只命制"课标卷"就可以了。而去年,全市中考还要命制两套题,一套是针对不参加新课程中考考生的"大纲卷",一套是针对进入新课程中考的"课标卷"。  相似文献   

5.
2012年湖北卷关注了"科技的利与弊",2013年北京卷关注了"手机的利与弊";2010年课标卷"猫吃老鼠"关注了"责任",2012年课标卷"修船工的故事"再次关注"责任",同时,2012年北京卷"巡道工老计"关注了"对责任的坚守",另外,2012年山东卷"孙中山对革命的论述"也关注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2012年浙江卷讨论了"是做路边鼓掌的人还是做英雄",巧合的是,2013年辽宁卷讨论了"做沙子还是做珍珠";2010年江西卷呼唤"找回童年",时隔两年,2013年浙江卷呼唤"拯救童心"……  相似文献   

6.
一、掌握阅读技巧,养成阅读习惯1.从文章整体入手,理清行文脉络。形散神聚是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其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的"形",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神"与"情"。如2000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材料《长城》,作者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  相似文献   

7.
2007年开始,高考语文试卷分为“大纲卷”和“课标卷”两类,“课标卷”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呼应与呈现。2007年“课标卷”共有3套,分别是广东卷、山东卷、宁夏海南卷;2008年,增加了江苏卷;2009年增加了天津卷、浙江卷、安徽卷、福建卷和辽宁卷,“课标卷”数量增至9套,占高考语文试卷总数的50%。  相似文献   

8.
2009年福建省将进入实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课标》)课程方案的首次高考.值此"大纲卷"与"课标卷"交替之际,认真回顾总结四年来福建省自行命制普通高考数学试卷的得与失,对于福建省自行命制2008年的"大纲卷"、2009年以及今后更长时间的"课标卷",无疑是必要和必须的.  相似文献   

9.
本套模拟试题按照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命制。全卷分第Ⅰ卷阅读和第Ⅱ卷表达两部分。阅读的必考部分,现代文阅读选取了一般论述性文章;选考部分的阅读文本,因为全国新课标卷连续四年使用了小说和传记,故本试卷换成了散文和新闻。选考部分的探究题,沿用全国课标卷曾经使用的多结论选一多话题选一的形式。作文仍选用了新材料作文。本模拟题可供今年复习备考的考生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阅读     
一、文学作品阅读 [考题概说]调整 近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选材以散文为主,现当代散文比例相当大,小说偶有涉及;2005年则是清一色的散文[除全国卷(一)外]。试题基本采用主客观题结合的方式,但2005年则有九套题,尤其是全国卷的三套题都取消了客观题。鉴赏评价题大幅上升。赋分也发生了变化,全国卷由18分升为22分,湖南卷则飙至27分。  相似文献   

11.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各省市共18套试题,其中全国一、二卷分别为河南、河北、广西、陕西、甘肃、黑龙江、吉林等10多个省区所采用,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为海南、宁夏两省区用,广东、山东两省各使用自己命题的课标卷。所有高考语文卷中的文占文阅读部分在内容考点和命题形式上与2006年大体相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18套试卷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大致情况是:选一段的有16套,每段平均六七百字,长的八九百字如重庆卷,短的五六百字如全国卷二和天津卷。上海卷和福建卷各选两段,前者合计四五百字,后者合计七八百字。从体裁看,记叙文12篇(内传记7篇)、议论文7篇(内序文2篇)和短篇小说1篇。选材已从过去单一的传记扩展到其他的记叙文、议论文和短篇小说了。广东高考语文课标卷的《郭生》一文选自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高考主观阅读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注意以下几点: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  相似文献   

13.
散文阅读教学有自身学科要求,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做出科学设计和调度,指导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整合性思考、实践性操作、拓展性应用,以情感渗透为鉴赏通路,促使学生顺利建构情感基础,全面提升散文阅读鉴赏品质.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要追求"情感链接",启动情感阅读,为散学阅读教学带来更多助学动力,自然达成...  相似文献   

14.
<正>考点透视散文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常考文体之一,常常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和感受。按内容来分,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写景散文三类。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上的广泛与写法上的多样,又指结构上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文章中心集中、主题鲜明,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联想、想  相似文献   

15.
周俊根 《初中生》2006,(27):66-71
散文阅读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弄清了散文的特点,就不难解决这个问题.散文的特点通常可以说成"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如果不散,就不成为"散文";散文的神如果只散不聚,就不会成为好散文.所以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理清作品的形,即材料(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景物等),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变化的思想脉络,揣摩作品的"神",即立意和主旨.一句话,就是要透过散文的"形",把握散文的"神".  相似文献   

16.
正"课魂"即一节课的灵魂,应是一单元或一节课的核心概念,具有深刻性的特点。"课魂"也是贯穿一单元或一节课的核心线索,统摄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历史教学也应该像散文创作一样,"形散而神不散",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要始终围绕"神"即"课魂"服务。通过确立"课魂",让历史课有线索、有中心、有高度、有灵魂,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历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仔细考察2013年高考课标卷Ⅰ、课标卷Ⅱ,发现其中的诗歌鉴赏题都有失严谨、科学,很值得推敲。先看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一、缘起2003年4月,教育部制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课标",相应的高中数学课程简称为"课标课程",相应的数学高考和高考试卷分别简称为"课标课程高考"和"高考课标卷"),这也正式拉开了基于课标的课程改革的大幕。自此,为数众多的与课标课程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人们,开始或主动或被动地关注起与课标、与课标课程高考相关联的诸多问题的探究。在这些探究的成果展示中,"新课标理念""新课程理念"等成了炙手可热的词汇——但凡涉及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散文的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那么,如何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呢?一.抓住"文眼",揭示文章主旨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聚"。散文的"眼"就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中心点,文章结构的枢纽点,也就是所谓"神聚"之处。抓住了散文的"文眼",犹如拿到了进入散文这座艺术宫殿的钥匙。散文的思想、感情、结构等也就不难理解和掌握了。那么,怎么识别文眼呢?作者为了表达主旨,往往由一字或一句来突出主旨,布局谋  相似文献   

20.
信息     
新课程中考今年全面推开今年全国省级或地市级中考命题单位都不再像前几年那样要分别命制"大纲卷"和"课标卷",而是只命制与新课程改革相一致的"课标卷"就可以了,这意味着作为新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与保障措施的中考改革已经由实验阶段正式全面推开。纸笔测试不再是单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