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课铃声响起。当我踏入教室门口时,猛然听到一声:“老古董来了”,顿时怒发冲冠。“是谁说的?”早就听说过有的学生惯给老师和同学起“绰号”的事情,没想到今天竟轮到了我的头上,非要杀杀这  相似文献   

2.
武汉科技大学的15名学生组成调查组,对学校食堂的浪费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吃惊:仅仅南园餐厅这一处学生食堂,一年倒掉的饭菜价值就高达上百万元。而“心情不好”、“饭菜质量差”或“不合口味”,竟都成了学生浪费饭菜的理由。更为甚者,一些家境并不富裕的学生,每次吃饭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我也是普通一兵》(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设计了三个追问,有效地诠释了“普通”一词的内涵。追问一:谁“噙满泪水”?为什么?黑板上写下问题后,学生们一愣,陷入思考。我又用粉笔在“噙满”两个字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请问‘噙满’是什么意思?”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要流泪了”,有的说“是泪水满满地在眼眶里打转转,呼之欲出了”,有的说“情至深处,说不出话来时就是那个样子”。我说“:一定是动了真情时才会这样。”学生们纷纷点头认可。我指着黑板问“:谁这样了?”学生回…  相似文献   

4.
据报载,日本一所位于北部岩手县的小学中,学生不爱惜粮食,浪费现象严重。为了教育学生,学校规定一个月内有3天供应学生“饥谨午餐”——鱼干、清汤麦团及混入泡萝干碎块、粟粒或大麦煮成的饭,同“二战”后他们的祖父母在饥荒中吃的差不多。学生们过惯了舒适生活,对这种饭菜感到受不了,有的还当场哭起来。但这3天午餐没有半点饭菜剩下。这所学校的校长说:“我们希望孩子们学会珍惜他今天所得到的,……他们应知道食物得来不易。”日本这所学校的教育方式,既不是说服,也不是感化,而是通过强制性措施达到了教育的目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有时发现有的教师惩罚学生的手段层出不穷,有的罚站,有的罚抄作业,有的大骂,这些所作所为,公然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义务教育法》,请看下面的教育片断:案例一“:我是陈××学生的家长,谁是××班黄老师?“”我是黄老师,你到走廊,我有话跟你说”。教师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在不断改进,学生知识质量总的来说在逐渐提高,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的,特别是在一些基本知识的训练上问题更为严重。一个五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完“举杯祝福毛主席”一诗后,提问:“谁祝福毛主席?”沉寂片刻之后,一个学生举手回答,竟把“举杯”当作主语。一个六年级学生竟把“谭祖尧的未婚妻李婉玉和他的妹妹柔玉”一句话当作四个人来理解。五年级新生入学试卷上,一个学生写着:“马马叫肉我做好争,不要做坏争。”经过全体阅卷老师的猜测,才明白他的意思是:“妈妈教育我做好事,不要做坏事。”问题到底何在?依我看来,是有的语文教师教学很不扎实,教学上存在一种漂浮的作风。  相似文献   

7.
最近,据本市某区教育局调查,发现有少数教师教育思想不够端正,不顾教育行政部门的三令五申,以粗暴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辱骂或体罚。其主要表现是:有的教师动不动就训斥、辱骂后进生为“甩货”、“臭狗食”;有的竟骂女学生为“娼妓”,并把这两个字写在黑板上。有的教师采用种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课已近尾声我对学生们说:“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像青蛙那样坐在井底观天,目光狭小。如果让青蛙跳上井沿,它能看到怎样的天?”有学生说:“能看到很大很圆的天。”有的说:“天不是圆的,是方的。”有个学生问:“老师,天到底有多大?是方的还是圆的?我们怎样才能看清?”此时,我就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天真的孩子们说:“哦!这个问题可够难的,谁能回答?”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天有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跟头就到天边。”有的说:“不可能只有十万八千里,火箭往天上一蹿就看不见影了,比孙悟空蹿得远多了。…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上,学生分析“画”字的结构,有的说上中下结构,有的说半包围结构,有的说独体字。最后,老师说“画”字是上下结构。“画”字究竟是什么结构?众说不一,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小学语文写字教材第二册把“习”“冈”归为独体字;第四册把“司”“网”归为合体字的半包围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归划?恐怕也无充分理由能说明白。现在,大家对于将汉  相似文献   

10.
陈静 《教育导刊》2006,(7):62-62
这是一节我校一年级校本课程《秋姑娘的电报》一文的教学:新课伊始,我播放美丽的秋景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风送来了谁的脚步声?学生听了《秋叶飘飘》一文的吟诵,很快回答是秋姑娘来了。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寻找答案,有一个自己探索、思考的空间,我又提问:“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到了秋姑娘的到来?”引导他们进行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展开交流。不久,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是从秋天的落叶看到秋姑娘的到来。”有的说:“我是从金色的稻田看到秋姑娘的到来。”有的说:“我是从大雁南飞看到秋姑娘的到来。”有的说:“我是从成熟…  相似文献   

11.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先要让学生懂得说完整的话。低年级学生开始不懂得什么叫“完整的话”。我在教刚入学的儿童学拼音字母时,就利用每个字母旁边的一幅画,教学生说话,带出所要学的拼音字母来。例如“h”配了一幅小女孩坐在椅子上喝水的图。叫学生说一句话,有的只能说:“喝茶。”我就问他:“谁坐在那儿?拿什么喝茶?”学生就会说:“小妹妹坐在椅子上拿杯子喝茶。”多次练习以后,我再指出,一句完整的话要有两个部分,一是说的谁,一是他在干什么。其次,要让学生逐渐形成完整的思路。看图和  相似文献   

12.
案例描述:在一节英语听力课上,学生们兴致很高,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告诉大家自己听到了什么。在众多高高举起的小手中,我发现了那只举得最矮的小手,“彬彬,你来回答好吗?”“我听到的是小兔子跑得最快”,学生们一片哗然。我问其他同学听到的是什么,有的学生说:“老师,他说错了,您让回答的是谁跑得最慢。”有的学生还说:“他没有听讲,”此时彬  相似文献   

13.
那是去年“六一”节的事情。我们班的幼儿终于兴高采烈地在一起吃饭了。孩子们高兴地说着笑着,盘碗饭菜在来回穿梭。这个孩子要添菜,那个孩子要加饭,好不热闹。闻讯赶来的家长,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吃饭的样子,也议论开了。有的说:“真像一群小鸡在啄食。”有的说:“我家培培在家里是不吃鸡蛋的,在这里还吃呢!”……当家长得知这餐午餐是我筹备时,都连声说:“当一名幼儿教师真不简单!”  相似文献   

14.
丁中 《生物学教学》2002,27(2):40-40
学完“蝗虫”基础知识后 ,我说 :“蝗虫危害玉米、高粱和水稻等多种植物 ,它是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假如你是一位治蝗专家 ,你计划如何防治蝗虫呢 ?”学生议论纷纷 ,有的站起来说 :“喷洒农药。”我说 :“现在很多农药杀死了害虫 ,也杀死了益虫且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还造成环境污染。”“大量养吃蝗虫的鸟。”有的说。我说 :“这个办法好 ,可让鸟儿生活在哪儿 ?”“大量植树、种草”。有的接着说 ,我微笑着点点头 ,问 :“谁还有好办法 ?”“发明一种药 ,只杀死蝗虫而对其它作物无害。”有的说。“研制一种药 ,喷到作物…  相似文献   

15.
“在”是什么词?有的说是动词,有的说是介词,有的说是副词。究竟谁说的对呢?先不要忙着判定,请大家看下边的一组对话: “小明在家吗?”“他在睡觉呢,”小明的奶奶说,“你们在这里坐一会儿,我去叫他。”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我在课堂里常常提供学生求异思维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地完成识字任务。如我教第二册《锄禾》中的生字“汗”时,先让学生仔细看这个字怎么写,然后提问:谁能动脑筋想出好办法记住“汗”字?有的说:左边三点水,右边先写二,再写竖,上面不出头,就是个“汗”字。有的说:左边三点水,右边写“干”,合起来就  相似文献   

17.
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一种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使人的思维活动灵活。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应引起教师们的注意。有的教师强求全班学生按指定的同一方法记忆字形,并用重复抄写的方法去识记生字,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识字方法、思维方法不应是一个模式的。有一位一年级老师教生字“休”,问学生怎样记住这个字?有的说:“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个木,合起来就是个休。”有的说:“单人旁一个木字。”老师启发学生:“谁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它吗?”一个学生答:“人靠在树木上。”还有的说:“身体的体字去掉一横。”这位老师鼓励了后面  相似文献   

18.
教师研究已经成为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学校文化的有机成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不少借“科研”实现“兴校”的案例以及具有较高价值的教师研究成果能够证明这一点。笔者的教育经历和研究经历都始于教育欠发达地区,进一步深造、做教育实验和工作则在教育发达地区,故对教师研究和学生、学校与自身三方面发展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感受。一、与学生一道进行研究性的教和学。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曾说:“谁不严肃地对待游戏,谁就是游戏的破坏者。”从根本上说,谁不严肃地对待教育,谁就是教育的破坏者。伽达默尔说的“严肃”是一种自我偏离,不是…  相似文献   

19.
<正> 教育学生是一项艰巨的灵魂、品格的塑造工程,应该象斯大林说的那样:“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象园丁载培心爱的花朵那样”。难怪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把班主任称作“班妈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班主任  相似文献   

20.
我与顽童     
然而,开学第一周的周末,万同却让我刮目相看。在第一次班会课上,我让学生们评一评:在第一周,谁为我们这个新的班集体做的好事最多?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不少学生都提到万同——有的说:“这个星期每天下午放学以后,万同都主动留下来和值日生一起打扫教室。”有的说:“每天早晨,万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