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劳动教育守正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坚守意识形态本位的必然要求,是夯实我国劳动文化育人优势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守正创新,最根本的就是把坚守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优良传统与深化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模式、理念、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坚守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之正”,坚守劳动教育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价值之正”,坚守劳动“文化之正”,创新时代我国高校劳动教育模式之“新”、理念之“新”、机制之“新”。“守正”与“创新”的统一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发展的根本之策。守正创新重在创新,要创新以“现代人格发展”为特征的劳动教育理念,创新以“体系化”为特征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以“塑造劳动信仰”为导向的劳动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存在现实瓶颈,协同育人观要求与育人主体的育人观、德才并育的现实需要与育人主体实际育人能力以及现存育人评价体系与立德树人评价标准之间存在矛盾,有损立德树人价值的彰显。因此,在高校教育实践创新中,树立以德育人的育人理念,推动“大思政”理念深入人心,改革高校教育评价体制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3.
杨洋 《林区教学》2022,(9):9-12
“三全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三全育人”工作面临着育人主体尚未形成合力、育人过程缺乏连续性、全方位育人未能实现协同联动等育人困境。因此,应在加强育人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全过程育人的有效衔接机制、协同联动育人载体打造全方位育人格局、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保障机制等方面着力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主要回答“为谁办教育、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指明了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关键举措,为压实青年教育工作主体责任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论述,要从加强政治引领、筑牢思想之基、护航青年成才和对标榜样先进四个方面形成合力。系统学习和深入领会习近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论述,对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根本方向、引领各类教育价值思潮、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以育人为根本,建立有效的传美教育体系 江泽民主席指出:“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以育人为根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建立了有效的传美教育体系。学校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主任、大队辅导员及学年组长、学科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级教育网络,在实践中,注重发挥各级网络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应协同“思政课程”发挥好育人功能,形成“课程思政”隐性育人与“思政课程”显性育人相连接的“大思政”新态势。二者协同育人的特征是主体的全员性、过程的完整性和方位的立体性,逻辑基础是“思政课程”向思政教育提出挑战和“课程思政”为思政教育带来新思路,逻辑路径是非理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协同育人、非连续性教育与连续性教育协同育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的作用处于杠杆动力臂的最远端,工作的核心是“育人”,“教书”是“育人”的过程和内容,“育人”才是目的。要敏锐地发现和解决学生现在的思想状况和“未来”对“人”的要求的矛盾。树立民主思想,给学生以尊重和宽容,同时应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明了自己的责任,重新认识师生关系,重新认识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教育目标。使学生个性与道德和社会规范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自我、改造世界的能力,使之成为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8.
研究缘起: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是优化教育生态、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目标。良好的教育生态不仅需要不同学段之间的科学衔接与顺利过渡,更需要家园校之间建立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202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家园校协同育人机制”的目标与要求。  相似文献   

9.
“双减”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家校协同育人,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家长存在“双减”是否会导致学生学力下降的担忧,家长期望“双减”能够一蹴而就,家长对教育期望值较高影响了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一些学校仅就“双减”谈“双减”忽略改革更深层次的要求等成为新的困难与挑战。为有效破解这些问题,优化提升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提出了家长与学校应凝聚共识做“双减”改革的坚定支持者,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最根本的策略是重建信任,采取多种方法改变家长认知,学校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切实保障优质教育供给等路径建议,以促进“双减”改革行稳致远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落实劳动育人目标需要高校回答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高校应秉持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聚焦劳动教育的价值本源,坚持“五育并举”,挖掘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密不可分,如何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合力,深化课程育人内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时代担当、敢闯会创的高素质人才,是新时代国家“课程思政”总体战略部署对职业院校“双创”教育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创新创业类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要依据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设计思政融入点,保证思政素材和育人目标的统一,准确把握思政教育价值,有效实施创新创业与思政“双体系”教学。  相似文献   

12.
许成绪 《教师》2010,(6):114-114
中国教育提倡教育改革,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进行系列性变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是自教育改革提出以来,传统应试(中考、高考为主)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与素质教育之间出现的矛盾,致使教育改革之主题——素质教育迟迟不前,应试教育戴着个“改革”的帽子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3.
刘宾 《现代教育》2014,(6):126-126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学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以“活动课堂”为载体,全面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四有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和实现载体,故此需要调动全社会的所有积极力量和因素,构建动态立体的全方位育人网络。分析地方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的路径策略,有利于推动地方高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与载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实际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劳动是成功的关键途径,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基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劳动教育富含“让人成为人”的最根本、最深远的育人价值功能,能有效树德育美、增智强体。在劳动教育“独立成课”的当下,教师应积极遵循《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要求,深入解读分析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通过创新优化劳动校本课程内容载体的设计,强化对劳动教育实施渠道的开拓,充分丰富学生在劳动课程的过程体验,同时也要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的“劳动基因”,通过构建全面化、科学化、多元化的劳动课程评价机制,引领学生实现劳动感悟与价值观内化相融合,真正做到“五育并举”。  相似文献   

16.
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内容。如何全面发挥校园文化育人资源作用、探索行之有效的文化育人之道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破局”的关键。新时代,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贯通“三个第一”理念指导,积极探索并构建“三融双立、德技并修”的文化育人体系,为有效破解当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的系统性不够、融合度不高、感染力不强等问题提供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了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方法和有效手段。“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智育功能中,既是充分夯实专业课教师主体责任和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也是针对受教育群体全面提高思想水平和实践能力、自觉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诉求的积极响应。“课程思政”在其学理研究的过程中,因其内在要求、主要特征和目标体系的形成,“课程思政”已经从思政课程的探索性延伸发展成为专业课程自身教学的要求,成为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史峰 《班主任》2007,(4):39-40
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往往能在育人过程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中这位班主任的“愚”正是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而获得的一种教育“智慧”。面对学生的谎言,“疏”远比“堵”更为有效。在育人过程中,“惩恶”不是目的,“扬善”才是根本。位班主任的“愚”并不是真愚,“疏”也不是放任自流,他在班级管理中始终默默关注着那些撒谎的学生,用一种积极的“无为”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只有真正的智慧才能起到如此积极的教育效果。当然,“无为”的呈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就教师的权威和亲和力而言,也不一定非要等到毕业时才让学生知道教师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了解“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价值,剖析其意义及影响,有利于高校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育间的关系,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推动大学生积极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意义及工作特征入手,提出一系列高校“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意见,可有效推动高等教育系统性发展,并引导学生从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维度中,感受思想政治的魅力;还可以形成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社会主义国家办学实力,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育人的根本在于价值观的教育,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挫折教育等;教育途径主要有鼓励多样性价值取向与坚持主导价值观相结合,实现教育方式由“灌输式”向“引导式”转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