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监狱行刑的目的是让受刑人复归社会。然而,包含围墙、铁窗、警卫在内的“全控机构”,却让受刑人离社会越来越远。监狱管理中绝对的服从与接受、标签理论产生的污名化效果、受刑人对监狱亚文化的内化与吸收、曝光效应对监狱威慑效力的削弱等导致监狱悖论的形成。化解监狱悖论,应当通过严把监狱入口关,监狱行刑人道化以及疏通监狱出口关多种路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2.
由公共图书馆派出的馆员或掌握编目法则的服刑人员对这些书籍进行编目归类.一个监狱的图书馆都能够借阅到一个曾经意识形态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国家的前领袖的全套著作,这个国家的那些监狱图书馆有着多么强大的生命力与凝聚力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飞出肖申克     
"现代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始终焦虑着。他一直无法忘记14岁那年老校长训斥他的那些话:"我真搞不懂,斯蒂芬,你明明有才华,却为什么偏爱写这些垃圾东西,白白糟蹋天分呢?"是啊,无论他后来多么成功,多么喜爱自己的作品,在有些人眼中不过是糟蹋天分!1981年,斯蒂芬的惊悚小说本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2010,(31):18-18
《肖申克的救赎》简介这篇小说出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一书。该书是斯蒂芬·金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杰出代表作,收录了他的4篇中篇小说。其一经推出,即登上《纽约时  相似文献   

5.
追问与沉思     
张华 《四川教育》2004,(10):15-15
教师科研神秘吗?不神秘。李镇西是广大读者熟悉的由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教育专家。他的教育科研道路表明:学习、工作、思考是三大法宝。他坦言,他从事的科研并未经“立项”,更未去争取哪一级鉴定。他认为:对优秀教育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富有个性的理解也是一种类型的教育科研;工作并思考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停地理解、运用、体验、反思、总结并自然而然地表达,这就是教育科研。陈明华也是位一线教师,他捕捉课题极强的洞察力和透彻的分析力,使他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频频见诸于报刊。这次讨论,他把思维的触角由个人体验延伸到相关因素的研究,提出:要使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应当从“燃烧激情”、“激发自由”和“拯救阅读”三个方面有所作为,调动教师开展科研的内在需求。自身要有动力,这是他的经验之谈。顾颉老师长期在教科所工作,经常组织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熟悉面上的情况。他把教师科研的话题放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来谈论,认为参加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阐述了教师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从帮助教师选择课题、运用方法和思想自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建议。张华这位高校青年学者,研究教育教学执著得近乎痴迷。他发现许多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一些匪夷所思的  相似文献   

6.
<正>导演:弗兰克·德达邦特主演:摩根·弗里曼蒂姆·罗宾斯片长:142分钟制片国家/地区:美国上映时间:1994年这是一部经典的影片。主人公看似不动声色的内心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为了自我救赎和自由,他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Andy虽身处监狱,但在他内心,一直记着"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因此,Andy能够用二十年挖开Red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道。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参加了全国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追问”这个词多次被大家提及,引起了我的关注,也引发了我对追问的探究兴趣。  相似文献   

8.
<正>出品时间:1994年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制片国家/地区:美国作为无辜者而入狱,安迪有着渴望自由的信念,心怀希望使安迪想他人之不敢想,做他人之不敢做,谋划多年,被关押20年最终逃离肖申克!  相似文献   

9.
<正>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制片国家/地区:美国这是一部让无数影迷一看再看的好电影,男主人公安迪隐忍后重获自由,那种爆发的力量,让人动容,热血沸腾!安迪,一位风华正茂的银行家,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法庭误判,无辜遭遇牢狱之灾,这一生将在极其可怕的"黑狱"——鲨堡监狱度过余生。但外表软弱内心坚强的安迪一面接受法律意义上的救赎,  相似文献   

10.
《肖申克的救赎》是1994年由Frank Darabont编著并导演的一部电影。它的原型是Stephen King的小说《丽塔·海沃斯和肖中克的救赎》。.该影片自上映以来就因其演员演技精湛,主题深刻而受到多项提名,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11.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故乡面和花朵》洋洋洒洒二百余万言,是本世纪以来中国小说在严肃文学意义上最长的作品。这部小说完全摒弃了传统叙事中重人物塑造、情节编排的方法,采用了现代西方极度夸张虚构的新的叙事策略,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寓言迷宫世界中的种种荒诞与诡异,并通过对叙事表象的层层剥离,真实地展现深藏和隐匿的现实。从荒诞的背后,我们不难体味到中国进人二十世纪以来,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发展的苦难历程及其探索者们充满艰辛的执着追求。在这部万言巨著中,一条贯穿始终的精神流脉是对本世纪文学发展历程的反思和对中国现代知识…  相似文献   

12.
追问     
想着苏舜钦在《沧浪亭记》里感慨多少仁人为功名宦旅所累;想着海明威对待世人"迷惘的一代"的定义,淡淡地撇撇嘴,谁都曾为一些事情迷惘过;想着圣女贞德死前"什么时候地球才准备接受你的圣徒"的呐喊。谁都曾苦苦追问过生命的意义,声嘶力竭地东奔西走着。  相似文献   

13.
追问     
暑假来了,我们的刊物将会在放假前来到同学们的身边。因为假期,让我们的书变得厚重起来,给了我们机会做更多有趣的话题。本期,我们做了关于“问题生活”的话题,主旨是想让大家通过发问把自己的目标变得更明晰,生活变得更有方向感。  相似文献   

14.
追问     
我在凉爽的秋天夜晚饮水 不是出于需要,而是出于可能 一杯清凉的水 流遍我的全身,整个的我 像水一样流遍大地  相似文献   

15.
追问     
陈海创 《班主任》2013,(7):61-61
每次走上讲台,目光总不愿在那个位置上过多停留……他,班里的一个弱智儿,脸脏兮兮的,衣服脏兮兮的,书包脏得没法再脏,就连他书包里的书也是脏兮兮的。一学期下来从没见他讲过话,每每走过他的位置(教室最后一排),我心里总是那么不自然,干脆少看几眼。可是每次上课,他总是最先出现在我的视野——每次擦黑板的都是他。  相似文献   

16.
追问     
为什么疲惫让我幸福?因为疲惫让我清晰地认识生命的充实;为什么疲惫让我幸福?因为在疲惫中我找到了生命的价值。我绝不愿意像一只爱睡觉的猫咪,无聊地活着;我也绝不愿意像一只麻雀,东飞西走终究碌碌;我愿意——像一只行走在沙漠的骆驼,饥渴也阻止不了我奔向终点的脚步;我愿意——像一只小小的蚂蚁,每一次上路都不停地捡拾……为什么疲惫让我幸福?因为疲惫让我更加贴近教育这方热土;  相似文献   

17.
18.
监狱制度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发展变化的每一阶段都同刑罚密切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讲,刑罚制度决定着监狱制度。  相似文献   

19.
20.
马迎 《小学教学研究》2005,(7):42-43,51
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新一轮的优质课评比。这是一种良好的学术交流方式,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优质课的不当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理性追问优质课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