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发表张立《集邮献之连环画的收藏》一(参见060254),对所列的连环画冠以“集邮献之连环画”,本人不敢苟同。又,中开头所述“无论在有关集邮献的述中,还是在集邮献的目录中,几乎难见到连环画这一门类”的说法欠妥。笔专心收集集邮连环画已有3年余,更因撰写有关章而收到许多邮友来信,有交流集邮连环画的,也有赠我集邮连环画的,可以说带动了集邮连环画的收藏;此后,我又比较深入地阐述与介绍了集邮连环画,  相似文献   

2.
李明 《集邮博览》2003,(1):49-49
拜读了施慧中先生的《试论献集邮》(参见本刊2002年第8期)之后,也想说说我对“献集邮”定义的一些看法,供同好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立 《上海集邮》2006,(2):34-35
眼下,无论在有关集邮献的述中,还是在集邮献的目录中,几乎难以见到连环画这一门类。究其原因,大约因其所述邮事过于“肤浅”、简单,学术含量不高,是真正的“小儿科”吧!然而一些集邮献的收藏早已开始关注这类图书,并以自己的行为将其纳入了集邮献的范畴,在下即为其中之一。所列表是新中国出版的有关集邮或邮事的连环画(部分资料搜检于相关书目),供同好参考,并望补充。  相似文献   

4.
《上海集邮》2006,(6):6-6
本刊讯 南京市集邮协会、献集邮研究会,《集邮》杂志社,《集邮报》社、《集邮博览》杂志社,《上海集邮》编辑部,《天津集邮》编辑部等七单位主办“我心目中的2005年‘五佳’、‘十优’集邮报刊”评选办法:在下列10种省级集邮报刊内,挑选5种(其中报纸型至少1种,数字下带划线的为报纸型);在下列30种其它集邮报刊内,挑选10种(其中报纸型至少2种,数字下带划线的为报纸型)。  相似文献   

5.
几部被标榜为“集邮经典力作”、“百科全书”、“中国的斯科特目录”等诸多炫目美誉,并“名扬世界邮坛、屡屡获得大奖”的所谓权威献,竞出现如此多的差错、遗漏,怎能不叫人震惊!本刊今年第1期集中登载献校订章,再度令人感叹集邮献的质量问题真到了读不胜读、纠不胜纠的地步,这不得不说是中国集邮出版工作的无奈、遗憾,甚至悲哀;同时也是当今社会急功近利不良思潮在集邮出版界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王建平 《上海集邮》2006,(11):30-32
集邮喜欢追根溯源,在传统集邮中热衷追求“组外品”。而献集邮爱好,不防也来仿效。本讨论一些集邮题材连环画在出版前的表现形式及目前发现的有关“组外品”。  相似文献   

7.
原地集邮的研究,经近20年的努力,已获得了公认的成果,其主要标志就是“原地封”已被作为集邮专用名词纳入经典性集邮献,确定邮票原地已成为当今集邮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新邮发行前,报道和探讨邮票原地的章普遍出现,更是一道靓丽的集邮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施慧中先生的《试论文献集邮》(参见本刊2002年第8期)之后,也想说说我对“文献集邮”定义的一些看法,供同好参考。首先看《中国集邮大辞典》给“文献集邮”下的定义是“收集、研究与邮票、集邮、邮政史有关的文献资料的集邮类别。”同时,该《辞典》还对“集邮文献”做出了如下的注释:  相似文献   

9.
《集邮博览》金卡集邮专号中刊出的“江西企业金卡概览”、“我国金卡集邮组织及邮刊的概况”和“企业金卡文献一览”这三篇文章我均仔细读了好几遍,增识不少。但是,我国“地大物博”,稍有遗漏或差错在所难免,因此作一补充和修正,以求完美。  相似文献   

10.
华东师范大学集邮协会成立于1 983年5月23日(原名华东师大集邮协会教工分会)。图为成立纪念封。 华东师大邮协“集邮者之家”建成于1999年12月16日,收藏各种集邮图书、期刊、报纸供会员阅览。 华东师大集邮协会在校工 会领导下,紧密团结会员,不断 探索高校集邮活动方式,为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 献。2002年荣获上海市“集邮先 进集体”光荣称号。 阅华东师大集邮协会已举办了16届集邮展览,让高雅集邮文化进人校园。图为市邮协领导在观看“华东师范大学建校五十周年集邮展览”。 华东师大集邮协会从1 993年起开设公共选修课《集…  相似文献   

11.
《上海集邮》2006,(5):48-48
2月25日 全国集邮联邮展委员会献集邮指导工作小组在南京成立,上海集邮家刘广实受聘为顾问,邵林为副组长。  相似文献   

12.
一、世界集邮展览发展方向(略) 二、我国集邮文献类展品目前面临的 问题 集邮文献类展品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集邮文 献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邮政、邮票及集邮发展历史,是 对一个国家的邮政集邮文化的集中体现,因而保护 了重要的邮政文化遗产,是有利于民族文化遗产保  相似文献   

13.
每当看见学生们整理的一本本邮册,每当翻阅学生们汇编的《雏鹰集邮小报》,我就会想起这两三年来自己教学生集邮的事。1998年11月,我们赣州市红旗二校在市邮协支持下,成立了雏鹰集邮协会,60彩会员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我的班级里。为了培养学生对集邮的兴趣与求知欲,我要求学生们加强集邮知识的学习。课外活动时,我带他们列图书馆查资料,到新华书店购买集邮  相似文献   

14.
柳承美 《中国集邮》2001,20(7):24-24
近5年来,笔每年都要在国外旅居3,4个月。这对于退休还念念不忘集邮、经常参加各类集邮活动、几乎把集邮当成一种新“职业”的我来说,远在异国他乡,仅靠邮友间的通信和邮寄集邮报刊,实难及时了解国内的各种集邮信息,生活中似乎缺少了重要内容与一大乐趣。去年10月我又赴国外,一住半年有余。年近七旬的我,开始学用电脑,学习上网。众多的集邮网站,令我及时地了解到国内外的各种集邮信息。网上浏览多了,对比之下有了一些看法,愿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5.
与邮相约     
要想集邮永存,就要有更多的人认识集邮,喜爱集邮.推广集邮,发展集邮。要我谈谈几十年集邮的收益,我说集邮的特殊功能有三:  相似文献   

16.
李理 《集邮博览》2001,(12):4-4
今年是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20周年,作为北京市集邮协会的会员,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平时经常向集邮界的朋友们和北京市集邮协会的同志们讲,我的《集邮博览》杂志从1982年创刊号至今是齐全的。这也说明了我作为一名集邮是在北京市集邮协会的帮助和培养下不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上海集邮》2013,(1):48-48
11月8日 在上海漕河径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虹梅街道、徐汇区集邮协会指导下,华夏银行上海漕河泾支行在营业大厅举办“喜迎十八大,方寸献真情”集邮展(至十八大闭幕)。  相似文献   

18.
我集邮已逾花甲之年了,但一无成就,老的一些邮票都逃脱不了那场浩劫,在横扫一切中全部被查抄而失去了。直到改革开放,集邮事业开始复苏,我的集邮情思才又复燃起来.  相似文献   

19.
常增书 《中国集邮》2001,(12):43-43
我是《中国集邮》的忠实读和作,在《中国集邮》结刊前,我想谈谈我心目中的《中国集邮》。  相似文献   

20.
人生的情感“密码”,可从他的某一段经历或某一处“牵连”中破译。上海是我工作过五年的城市,也是“革”后重新引发我自幼而生的集邮兴致的地方。这些年,沪宁线两端,有两本集邮刊物向邮坛投放,一本是《上海集邮》,一本是“江苏集邮》。我在这一端,为《江苏集邮》忙。而我的案头,却总是有《上海集邮》摆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