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外关系史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学科方向,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骄人业绩举世瞩目,中国已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跨学科探讨和交叉综合研究体现了本学科的属性意义,建立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史学三大体系,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做好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回顾与展望——传承与创新的工作。为此,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与《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合作组织了"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体系建设"笔谈。笔谈学者围绕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定位、理论构建、研究方法以及拓展领域等展开了深入讨论。我们期望,这组讨论有助于构建中外关系史学科体系,推动中国史与世界史研究的深度融合,携手共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自1981年5月建立至今已经有近40年的时间了。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四十而不惑",进入了"不惑"之年,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已经逐渐明朗清晰起来,从学科概念、学科体系、学科定位到应用的理论、发展主线以及编写原则等应该有一个全面的总结与理论升华。无论从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角度,还是从国家崛起对文化建设需要的角度,都应该不失时机地推进中国的中外关系史学科建设,进行全面的理论构建与设计,重点在几个大的方面发力。在进行学科构建之前,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概念,把一些相关问题讨论清楚,笼而统之或大而化之是学术研究之大忌。必须指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在近40年的探索当中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研究的问题几乎都是中国史、中外关系史上的重大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奠基性的著作,为中国学术发展与繁荣做出了贡献,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学会没有进一步从学科  相似文献   

3.
正一我很早就开始参加"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组织的各种会议,一直认为"中外关系史"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历史学的分支。很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外关系史"依然没有成为历史学下面的一个真正的本科专业。我认为,全球史很多重要观念,其实可以通过"中外关系史"的教授而让学生们能够很好地予以领会。2017年夏天在山东大学召开的一次全球史的会上,南京大学的刘迎胜教授专门提到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性。当时有几位全球史研究的年轻学者提出全球史的一些新观念,刘迎胜教授举例说明了这些观念实际上在多年来的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寻根》2020,(4)
正在我们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时,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谢方先生对这个学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是不能忘记的。谢方先生195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1957年9月开始在中华书局工作,1994年1月退休。他在中华书局40多年,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编辑了"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和"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两套丛书,从而为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建设和  相似文献   

5.
正一、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学科困境中国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西交通史,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学术史。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外关系史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取得了令学界瞩目的成就。但美中不足的是,中外关系史的学科建设,却呈现相对滞后的局面,一直未能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兴起,初步构建起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城市史学之兴起与专业性研究机构的建立、研究队伍的构建、全国性专业学会的建立、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专业性期刊杂志的创办等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而"三大体系"的建设主要表现在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初步形成了理论模式和研究范式。新时代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城市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就必须要加强研究方向的凝炼、学术队伍和科研基地的建设、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推进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显示度,加大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从而推动中国城市史学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五秩弦歌春华秋实天津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美誉的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凝聚了近代中国百年的历史风云。在别具特色的小洋楼建筑群中,马场道117号(原137号)坐落着一所以培养外语人才为特色的高等学府——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里庄重典雅的欧式建筑不仅折射出中外文化的交融与荟萃,更凝结着岁月的厚重与沧桑。优雅的环境是传承优秀文化、孕育知  相似文献   

8.
"两黄"文化,就是黄帝文化和黄河文化。因为,河南新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故里、故都;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把黄帝文化、黄河文化研究透了,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根脉和主流把握住了,也就能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更好地认识河南的历史和现实,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建设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造福中国人民,影响国际社会,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9.
文化传播的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孔子学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加强对这一文化平台的研究和建设,尤其是研究其开展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跨文化交际中"第三文化"理论的研究,该理论也能反哺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记者:伴随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发展和继续深入。世界文化影响中国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影响着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在这日益活跃的国际文化交流中,您认为当如何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和活力? 唐承华:其实,你说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我国唐朝是一个文化非常开放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多年以来,中外诸多史学工作者不约而同地瞩目于中国的东北角,在地域文化的研究上积弱而强,形成一股强劲的"辽海"风.为此,辽宁省史学会于2004年10月16~17日在大连召开"辽海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以缜密的实证精神研讨辽海历史文化诸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考验着一切艺术形式,经千百年传承的中国传统戏曲正陷于“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尴尬处境。如何使年轻一代了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使传统戏曲在新的时代有其未来?已成为当前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以来,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思想史博士点已经培养出51名博士。今年毕业博士生14名,全部通过论文答辩。西北大学中国思想史学科由侯外庐先生创立。1984年成立直属学校领导的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在所长张岂之领导下,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在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年14名博士生毕业,凝结着无数学者专家的心血。今年参加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在选题上跟踪学术前沿,内容广泛,涉及许多学科,如学术思想史、哲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法学、伦理学等,论文写成后,送交同行专家如李…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是建筑在文字记载之上的,是重视"起源"和"传播"的。当历史学成为强势学科的时候,中国文化的历史就被肤浅地描写为汉族中心或帝王中心的历史。而羌文化的特色不是为观光、为表演、为换取金钱而存在的;相反,它是羌民族本身,是羌民族的生存智慧和历史。而这段历史也不能理解为华夏文化史或中原文化史的附庸。  相似文献   

15.
扉语     
20 0 3年来到了。我们的杂志《华夏文化》在新的一年里应当做些什么 ?杂志应学习、研究和宣传先进文化。什么是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是促进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提升的文化 ,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人类的先进文化有其历史进程。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其中包含优秀文化的演进史 ;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上的优秀文化中得到培育和发扬。因此学习和研究我国历史文化以及全人类的优秀文化 ,应成为我们正确理解当代先进文化的基础性工作。在当代中国 ,先进文化是历史上优秀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现代革命实践、科学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大学教书,很然自地关心大学文、史、哲人文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由于我们从事的专业属于历史学,因此也特别关注史学方面的学术进展。20年来(1978-1998),高校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将平时读书札记稍加整理,以“喜看史学百花”为题发表出来,供朋友们参考。一、对历史学的认识有了更高的自觉对历史学自身的反思,20年来已取得了较大的突破。1976年后,中国史学界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恢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科学性,批判和消除文革给历史学造成的恶劣影响。多数历史学家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有关论述,认为不能对历史…  相似文献   

17.
对外文化交流是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能够深化我国与沿线各国间的政体认识,增进政治互信,推动经贸发展,这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但由于某些条件的制约,诸如缺乏共同的文化认知、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基础薄弱、尚未建立完善的对外文化输出机制、国际互信体系不健全等,对中外文化交流有着不利的因素。对此,应主动探寻中外文化交流的交叉地带,培育共性文化;助推沿线各国文化产业大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产业贸易对接;推进我国文化产业输出保障机制建设,提升文化产品输出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国内外互信体系建设;加强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构建区域文化空间,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通过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助力。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拟联络海内外致力于中华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于2018年5月中旬召开"中华文化论坛·文化强国学术研讨会"。现面向全国征集稿件,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拟联络海内外致力于中华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于2018年5月中旬召开"中华文化论坛·文化强国学术研讨会"。现面向全国征集稿件,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中国首届詹姆斯·乔伊斯国际学术研计会胜利召开今年7月5日至9日,近百名研究詹姆斯·乔伊斯的中外学者、海内外翻译家和出版家云集北京、天津,参加了中国首届詹姆斯·乔伊斯国际学术研讨会。乔伊斯是爱尔兰著名现代派小说家,他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