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一我很早就开始参加"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组织的各种会议,一直认为"中外关系史"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历史学的分支。很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外关系史"依然没有成为历史学下面的一个真正的本科专业。我认为,全球史很多重要观念,其实可以通过"中外关系史"的教授而让学生们能够很好地予以领会。2017年夏天在山东大学召开的一次全球史的会上,南京大学的刘迎胜教授专门提到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性。当时有几位全球史研究的年轻学者提出全球史的一些新观念,刘迎胜教授举例说明了这些观念实际上在多年来的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8月致中国史学会筹办的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①2019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提上讨论日程。在如何建设新时代中国古代史学科体系建设方面,我认为亟待加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体系建设。进入21世纪,在文化日趋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中,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如何更好的保护并传承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传承绵延不绝,给我们留下了诸多优秀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走过漫长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中国历史中蕴涵的经验、智慧无比丰富。研究总结中国中外关系史的历史经验,对于形成中国特色历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自1981年5月建立至今已经有近40年的时间了。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四十而不惑",进入了"不惑"之年,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已经逐渐明朗清晰起来,从学科概念、学科体系、学科定位到应用的理论、发展主线以及编写原则等应该有一个全面的总结与理论升华。无论从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角度,还是从国家崛起对文化建设需要的角度,都应该不失时机地推进中国的中外关系史学科建设,进行全面的理论构建与设计,重点在几个大的方面发力。在进行学科构建之前,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概念,把一些相关问题讨论清楚,笼而统之或大而化之是学术研究之大忌。必须指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在近40年的探索当中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研究的问题几乎都是中国史、中外关系史上的重大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奠基性的著作,为中国学术发展与繁荣做出了贡献,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学会没有进一步从学科  相似文献   

4.
《寻根》2020,(4)
正在我们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时,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谢方先生对这个学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是不能忘记的。谢方先生195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1957年9月开始在中华书局工作,1994年1月退休。他在中华书局40多年,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编辑了"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和"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两套丛书,从而为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建设和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外关系史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学科方向,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骄人业绩举世瞩目,中国已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跨学科探讨和交叉综合研究体现了本学科的属性意义,建立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史学三大体系,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做好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回顾与展望——传承与创新的工作。为此,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与《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合作组织了"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体系建设"笔谈。笔谈学者围绕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定位、理论构建、研究方法以及拓展领域等展开了深入讨论。我们期望,这组讨论有助于构建中外关系史学科体系,推动中国史与世界史研究的深度融合,携手共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伯伟 《中国文化》2009,(2):107-113
每一时代的学术,皆有其自身所面对的问题和所处的困境。为了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就需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新的理念、材料和方法。各门不同学科所面对的,往往是一些具体的问题;而由各种具体问题归结起来的共同点,就构成了一个时代的问题,正如禅宗所说的"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①。中国学术之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中外文化产业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只有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才能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那么,我们应如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产业政策,以促进其迅猛发展呢?首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经多年探索和发展,已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无疑,这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其次,经济全球化给文化多样性带来巨大冲击,跨国娱乐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关注并进入中国文化市场,推销其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这种冲击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既是深刻的,也是现实的。鉴于上述两方面理由,我们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必要对中外文化产业进行具体的比较和分析。在开放条件下,扩大文化市场的准入,允许国外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均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文化市场的规则仍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仍处于幼稚和弱小产业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在众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那么,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象棋是由古棋戏派生而来。大约10世纪,中国古棋戏经阿拉伯和中亚传入欧洲,又衍生出今天的国际象棋。国际象棋同中国象棋一样,共有三十二个子,只是两边各少了“士”,“炮”,但多了一位王后与三只小兵。中国象棋中的“将”与“帅”是帝王的象征(因为古人不敢公...  相似文献   

9.
建于1956年的长春杂技团现有演职人员153人,是国内大型杂技表演团体之一。40多年来,长春杂技团坚持推陈出新,以勇猛、粗扩、健美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东北民族特色饮誉中外。该团实力雄厚,不仅有中国百戏奖得主、在杂技界享有盛名的老艺术家张英杰,而且有孙红丽、傅秀玉、王晶敏。王立新等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演员和陈威、王玲、邢小霞、杨喜、蔡长虹等艺术新苗。他们创作表演的杂技节目曾在国内外重要比赛中获得10块奖牌,如《大球高车踢碗》在第12届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上获摩纳哥城市奖和蒙特卡洛电视台奖,在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  相似文献   

10.
唐代中外图书的交流朱小秋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活跃时期。首都长安成为各国使节、商人、学者、僧侣聚集的国际大都会。特别是统归国子监领导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中央学校,广收各国的留学生。他们带来各国的文化典籍,带走大批汉文书籍,将灿烂的...  相似文献   

11.
<正>阅兵是古今中外各国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隆重仪式。通常在国家或军队重大节日,如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展现部队建设风貌,并可壮观瞻,振军威,聚民心,鼓士气。古代的阅兵阅兵起源很早,据记载,公元前我国和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已有阅兵的活动。那时的阅兵,通常是在军队出征、凯旋或演习结束时,军事长官调集所辖军队进行检阅。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最初的阅兵是以打猎的方式进行的,军队列好阵势,最高统治者或长官在阵前先用弓箭射猎禽兽,然后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中国农历兔年。在中国文化中,兔子多被认为是机智活泼、善良乐观的象征;在西方,兔子也是常见形象,代表神奇、温柔与幸运。中外书籍自古不乏各类讨人喜爱的兔子形象,尤其文化创意产业勃兴的当代,更是异军"兔"起,兔儿被广泛用于各种卡通形象与产品样式。本文即从中外动漫经典的卡通兔子形象入手,导引读者重温那些深受人们喜爱、特征鲜明的众多兔子"明星"背后的故事,感受其持久影响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南宋赵汝适所著《诸蕃志》,是研究古代中外关系史的一部重要古籍。近日阅读杨博文先生撰写的《诸蕃志校释》(中华书局,1996年版)一书,获益匪浅。但对该书中的一处注释,却想提出些许商榷意见。《诸蕃志》“大秦国”条末尾引用了唐代杜环《经行记》中的一段文字。其文曰:“拂桑国在苫国西,亦名大秦。其人颜色红白,男子悉著素衣,妇人皆服珠锦。好饮酒,尚干饼,多工巧,善织络。地方千里,胜兵万余,与大食相御。西海中有市,客主同和,我往则彼去,彼来则我归。卖者陈之于前,买者酬之于后,皆以其值置诸物旁,待领值然后收物,名曰…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小说家之一,福克纳(1897—1962)凭借其独特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和深沉的伦理哲思闻名于世,其小说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意识、荒原意识、宗教情结,以及他对种族问题的独到见解更是成为其他作家效法学习的对象。福克纳的传记作者杰伊·帕里尼曾说:"福克纳影响了美国和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的作家。20世纪南方小说所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福克纳。"或许鲜有人知,这样一位独具风格的大文豪,也曾  相似文献   

15.
作为艺术家的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錢理群 《中国文化》2006,(2):126-141
我今天的讲题是:《作为艺术家的鲁迅》。应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有趣的题目。但我却不是一个合适的报告人。因为我不懂艺术。对这个题目必要涉及的美术、音乐、书法、电影,都是外行;而我年龄已大,精力又分散,不可能补课,作更深入的研究。但我又觉得这个问题很大。关系着我们对鲁迅的认识,却为许多人所忽视,因此,有必要作一点呼吁。今天的演讲,就只能出一个题目。  相似文献   

16.
毛东红 《寻根》2002,(5):12-14
穿过笼罩在孔子头顶的种种光环,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位历史学家,一个历史的虔诚信仰,一个顽固的化遗民。尼采有云:历史学家总是向后看,因而也向后信仰。其实,何止历史学家,对历史的信仰和迷恋从来都隐藏在人心的底层,甚至已经蜕变为一种潜意识,左右着人的行动和思想。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恰是父亲的隐喻,因而对历史的依恋就成为孤独的个人在无助的尘世生活中对父亲的呼唤。  相似文献   

17.
一简说“文化”与“文明”首先我想略为清一下“文化”和“文明”这些词汇的含义。对这些含义,古今中外已有了好些不同的说法,尤其是十八世纪以後,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史学家,往往用法不一,我在这裹不多加分析。现在中文多把英文culture译作“文化”,把civilization译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学和国外的交流 ,历史悠久 ,头绪纷繁。这种交流 ,不仅促进了彼此医学水平的提高 ,而且为中外人民的友谊播下了一批批种子。一、中国与日本的医学交流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自中国秦汉以来 ,两国之间就开始了文化交流。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因此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医学界 ,一直由汉医汉药在唱主角。早在南北朝时期 ,中国就给日本送去了《针经》一套。公元 5 62年 ,吴人知聪携带医书《明堂图》和其他医书 160卷漂洋过海 ,使中医书籍首次直接传入日本。公元 60 8年 ,日本推古天皇派遣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来中国隋朝学习医学…  相似文献   

19.
曹禺与中外戏剧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一 提到我国源远流长的艺术文化,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而作为其中经典的瓷器,更是当之无愧的代表。它的出现,不仅使中国成为了享誉世界的“瓷国”,同时也对外国造成了巨大影响,带动了世界瓷器文化的兴盛。所以那一件件流光溢彩的瓷器,既是中国的骄傲,又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