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国平 《寻根》2021,(2):15-18
广州"蕃坊"和蕃坊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唐宋元时期广州海外交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征诸文献,以往有关广州"蕃坊"的论著,多以明末清初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辑录的《投荒杂录》"顷年在广州番坊,献食多用糖蜜、脑麝,有鱼俎,虽甘香而腥臭自若也"的记载,认为"蕃坊"最早见于唐代房千里《投荒杂录》。  相似文献   

2.
学术天外     
《世界文化》2014,(12):I0010-I0010
<正>中日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与教学国际研讨会为期两天的会议研讨中,来自国内四十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分别就"汉日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与探索""日汉互译教学实践研究与发展""汉日日汉词典编译研究与传播""文化交际中翻译的协同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  相似文献   

3.
新形态生涯的出现给生涯研究提出了巨大挑战。现有人力资源开发和生涯开发研究对此关注不足。本文以具有先锋就业和生涯实践的人群代表——艺术家为对象,围绕"生涯"线索,即"准备进入职业生涯""从新手到新星""从新星到中坚力量""从中坚力量到大师"形成第一个分析维度——纵向成长维度;围绕"层面性"线索,即"个人过程""人际过程""组织与社会过程"形成第二个分析维度——影响成长的横向因果维度,剖析二维交叉形成12个关键成长节点和成长问题。这个整合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了一个新形态生涯的分析模型,对于梳理其成长问题具有参考价值,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最后,本文进一步对不同关键节点上的成长策略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意足不求颜色似""聊写胸中逸气"??这些古代文人画家们提出的高论,不仅早已为人所熟知,且确实对有宋以来的中国水墨画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可以说自文人画出现,那种重气韵生动、轻应物象形的现象愈演愈烈,其后的水墨画史几乎为文人画史所取代。固然后世的美术史家和美学家们对这种文人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文人画后期给水墨画带来的程式化倾向和生命力匮乏现象,对于水墨画发展所起的阻碍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虽然水墨画传入日本时正值中国文人画的鼎  相似文献   

5.
朱熹生活时代的时文指的是为应试而写的文章。虽然朱熹年少时写过时文,并且以时文中举,但他对于时文的态度却是较为复杂的。朱熹经常批评时文,但他并没有以所有的时文为批评对象,也没有完全否定时文。朱熹的时文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批评语言文字上"太细腻,流于委靡""文字多是轻浮"的时文,而肯定豪壮有气魄的时文;批评思想内容"侮圣人之言"的时文和只在题目上合说廉、义,而不关自家身己些子事的人,而肯定说得"天地之性人为贵"义理的时文;批评时文坏了社会风气、士子精神。另外,朱熹也提出了"深资广取""隐括以至理""得义在内"的改良措施。值得一提的是,朱熹在论时文时,也对与之相关的科举制度提出了批评和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在安徽省潜山市天柱山脚下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群中,有四处石刻均与一位名叫赵希衮的人有关,尤其是一方笔力遒劲的巨幅"止泓"石刻让人印象深刻。赵希衮在天柱山的四方石刻天柱山又名"皖山""皖公山",是唐宋时期舒州之名山。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舒州升格为安庆府。舒州州治和继之的安庆府治都在今潜山市,因地利之便,景色奇美的天柱山成为  相似文献   

7.
《寻根》2016,(2)
正曾有媒体就"什么最能代表河南"这一问题做过统计调查,所列选项有"豫""中原""郑州""黄河""嵩山""少林寺""烩面""中"等,而"中"在调查中位居前列。就连许多文艺小品中的河南话,也是"中"字连声不断,频登大雅之堂。"中"在汉语中使用很多,最常见的:言区域指中国、中华,如中医、中文;辨方位指中心、中间,如正中、居中;别内外指内里、里面,如家中、心中;称过程指一半,如中途、中叶;谓  相似文献   

8.
正秦东陵作为战国晚期秦国的一处大型陵园,自1986年发现以来就一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一般将其称为"秦东陵",但它在历史上的相关称谓很多,有"芷阳""芷阳郦山""昭襄王陵""庄襄王陵""秦宣太后陵"等三十余个。本文对秦东陵相关的历史称谓一一进行梳理,探讨这些相关称谓的起源与流传过程;分析历代学者对秦东陵及葬于该陵区内六位秦王、贵族墓葬的认知情况,以期辨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传统社会以农耕为主,因此对于时令气候格外重视。《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全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每候与一物候现象相对应,称为"候应"。这些"候应"大致又分为两类,一类为生物之属,如与禽鸟虫鱼相关者有"鸿雁来""寒蝉鸣"等,与草木花果相关者有"桃始华""萍始生"等;另一类为非生物之属,如"水始冰""雷乃发声"等,其中也不乏观察有误、凭空想象、牵强附会甚至荒诞不经者,如"腐草为萤""雀入大水为蛤"等。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版全本《马克·吐温自传》中,与盗贼有关的词汇频繁出现,如"盗贼""小偷""偷窃""防盗铃"等。它们集中出现的几个片段或幽默风趣,或无可奈何,或怒火中烧,尽显马克·吐温单纯善良、浪漫风趣、幽默乐观的个性特征。然而总是遇人不淑也给吐温及家人带来诸多困扰,使他忍无可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镀金时代"盗贼猖獗、道德沦丧的社会状况。福尔摩斯式智慧  相似文献   

11.
早期楚文化探索之检讨张昌平早期楚文化在时间上应是指楚文化特征形成之前阶段的考古学文化,而早期楚文化研究的外延实际上则大得多。表述在狭义历史学上的几个核心问题是楚族来源、楚都丹阳、国家的形成与早期发展等,考古学对于早期楚文化的探索则主要是针对早期楚文化...  相似文献   

12.
《周易》之生态审美意识"贵人""重人",认为"人"通过"进德修业"则能够"与天地合其德"。《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宇宙天地得以生成的原初域,为"两仪"的整体化、一体化。"两仪"既符指"阴阳",也符指"天地"。"阴阳化育"是"天地"之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有了"天地",万物便在天地之间产生出来。而"乾坤二卦",则是"天地"和"阴阳"的共同符号。包括"人"在内的万物,其化生化合,尽皆因于"天地"。"天地人"一体相通,"天道""地道""人道"相兼相应,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天地"之"道"与人事联系紧密,人事吉凶正好对应于天的阴阳,"天"的阴阳可相互转化,"人"的吉凶也相互转化,天地合德。由此,"天"与"人"就实现了沟通。  相似文献   

13.
西周时期周人所称的"四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地理名词。在西周时人的观念中,"四国"即四域,就是天下的四方域土,而非四个具体邦国,其内涵与当时另外的几个地理词汇"四方""四土""下国""下土""天下"并无不同。"四国"是周王在法理上的统治区域,其内部由众多错居杂处的西周封国与蛮夷戎狄族邦组成。虽然周王对"四国"内某些蛮夷戎狄族邦的统治力度有限,但仍将其视为周王朝固有领土。  相似文献   

14.
"人"的生存问题,中国美学主张诗意栖居,认为审美境域的达成是"为仁"与"体仁","为仁"与"体仁"是"人"的一种诗意化生存态势。并且,从关注人的"心性",人的"生存境遇""人生追求"等问题出发,中国美学重视"人"的人格熔铸、珍爱人生,强调作为个体的"人"的自身生命意识的培养,认为"仁"审美域的达成即"人"本心本性的复归。这种原初"仁心""仁性"的复归与还原,是一种属"人"的本真生命的呈现态与心灵的升华,以及原初心性的复原,其中传达着一种生存的体验与对生命的感悟,蕴藉着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挚情。  相似文献   

15.
成书于考据学高峰期的《阅微草堂笔记》创新了笔记小说的文体,是"著书体"笔记小说的典范之作。纪昀的这部小说形式短小,叙述简洁,是汉魏六朝小说文体风格的继承;纪昀刻意追古,这与乾嘉学术的复古思潮息息相关。纪昀的小说借助花狐鬼魅探索自然、社会的真谛,著述倾向明显,这是受乾嘉学派反理学、探求新义理、尚博学的学术风气影响的结果。作为学人小说,纪昀的笔记小说拒绝通俗小说的言情倾向,小说重探讨情与理、情与法的关系,有不少"资考证""补史阙"的条目,这提高了小说的品位,体现了乾嘉学人的雅趣。  相似文献   

16.
王彪 《华夏文化》2014,(1):27-28
<正>"渔父"是杜牧诗意象群中一个独特的符号。杜牧首次引"渔父"意象入诗见于《润州二首》,有确切年月可考者16首,年月不详者7首,分别作于文宗、武宗、宣宗等不同时期。该意象常见的表达形式有"钓竿""钓翁""钓歌""渔歌""钓鱼郎""垂钩"等。杜牧为何如此青睐"渔父"这一意象?"在文艺创作中,以心灵图式为蓝本对客体对象的特征进行抽象的结果,正是这类合适的形式,内觉与之遇合形成特征图式。"(巫汉祥:《文艺符号新论》)"渔父"意象恰恰就是反映杜牧心灵图式,  相似文献   

17.
《寻根》2017,(2)
正"花客"一词,古往今来,有多种诠释。有指赏花之人;有指代花行的经纪人;亦有如宋时姚宽《西溪丛语》中,将牡丹、梅花等三十种花分为"贵客""清客"等"三十客",以花喻友者。本文所谈之"花客",与以上皆有所不同,指的是那些在民国初年,活动于广大西北边塞地区,为偷种罂粟,而来往出入关口的种烟人。三季"花客"民国初期,内地花客入疆种烟,大体可依据罂粟播种的时令不同,而分为"春花""秋花"及"冬花"三个  相似文献   

18.
《寻根》2020,(4)
正疫病,因其传染性强、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等原因,历朝历代都是政府极为重视的大事,稍有规模的疫情必被史官记录在册。中古时期有关疫病的记载主要集中在正史《五行志》中,多以"疫""疠"为共同语素,构成一组具有同义或近义的概括性词汇,如疫、大疫、疾疫、瘴疫、春疫、疫疠、瘴疠、饥疠、疠疾、疠疫、寒疠等。那么"疫""疠"之间有何不同?这还需从二者字义本源说起。  相似文献   

19.
<正>瑞典知名培训机构EF(英孚教育)公布了非英语国家和地区成人英语水平调查结果。该项调查是在母语为非英语的72个国家和地区中进行的。根据调查结果,排出了成人英语水平2016年版的EF英语水平指数,该指数是在EF2015年英语考试成绩的基础上汇总得出的。依据考试分数,英语水平分为"非常高""高""标准""低""非常低"五类。约95万人接受了该机构组织的考试。被认为英语水平"非常低"的有土耳其(排名第51位)、泰国(第56位)、  相似文献   

20.
正"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在《道德经》的宇宙论中,道生出了天地万物。然而,对于老子宇宙论的实质与展开,学者们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有无"、"生"、"域"与"道"的内涵的探讨,来阐释《道德经》中的本体宇宙论。一、"有"与"无""有"与"无",是《道德经》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德经》第一章即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然而,"有"与"无"的具体含义,却难以轻易得知。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