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北朝游仙诗继承了汉魏乐府游仙诗以及两晋游仙诗两种创作模式,但在主题上却回归游仙的原始,追求神仙长生。这种主题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成熟及流行所造成的。并且,步虚词也进入到文人的创作视野中。南朝动荡的政治格局以及文人生存环境的恶化也是南北朝游仙诗与魏晋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刘启云 《培训与研究》2001,18(3):10-13,23
发轫于秦皇汉武时的以求仙长生为传统题材的游仙诗创作,在魏晋之世有了很大发展,其创作意向、审美情趣、艺术追求都有了崭新的东西。曹操、曹植、郭璞的游仙诗具体体现了这种变化:曹操是以出世的题材写入世的情怀,曹植则以游仙的题材表现现实人生的不平与悲苦,郭璞则以山林为蓬莱。  相似文献   

3.
论游仙诗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的神仙信仰是游仙诗的思想源头。《离骚》借助游仙表达政治寓意,《远游》描写仙游、追慕长生,《庄子》借助神仙形象追求逍遥独立的精神人格,三者共同组成了游仙诗的文学源头。游仙诗是在先秦神仙信仰、文学作品两个方面的作用下逐步发展到魏晋得以成熟。  相似文献   

4.
游仙观念来源于原始巫教和道家学派,在信仰、仪式与方技三个方面规定了游仙诗艺在汉代的发展方向和艺术形态特征。汉武帝时代的郊祀活动通过对神灵的献祭祈求游仙长生,祭神乐舞发展为游仙乐舞,在《郊祀歌》中得到完美的展现;同时游仙诗也是两汉时代世俗宴享仪式上的艺术消费品。汉代游仙诗艺具有仪式性、表演性和在场性特点,是从《楚辞.远游》到魏晋游仙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对魏晋文人同类题材作品的创作具有重大影响,成为古典浪漫主义的重要范型。  相似文献   

5.
游仙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诗型,其源于先秦,兴盛于魏晋。生活于两晋之交的郭璞为这一时期游仙诗之集大成者,并以19首《游仙诗》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为第一位以游仙诗而名世的诗人。郭璞《游仙诗》(其五)显在以游仙为名,追求高蹈隐逸;潜在则借遗世之志发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抒发其坎壈之怀。出身寒门的人生经历、忧生患时艰难时代的压制及诗中隐含的诗人对国家、百姓的忧患感伤,均是郭璞在《游仙诗》(其五)中抒发坎壈之怀的缘由所在,诗中显在的游仙终无法掩盖其潜在的坎壈咏怀主题。  相似文献   

6.
游仙诗源于汉代以前的辞赋,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它的发展经历了楚辞和《庄子》的神游诗阶段,慕道颂仙的“仙真人诗”和乐府游仙诗的仙诗阶段,自觉而又成熟的新体游仙诗阶段。游仙诗的内容非常庞杂,表现主题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方面:因受时间的局限而追求生命永恒和因受空间局限而追求生命自由。  相似文献   

7.
中晚唐游仙诗创作不同于前代单纯向往长生或感叹抒怀,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曹唐的游仙诗最能体现这一新变,不仅在诗中展现人间化的仙界,而且不假雕琢,表达通俗。游仙诗世俗化的成因,与中晚唐的时代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游仙诗是魏晋诗坛上的一朵奇葩,而曹植是建安诗人中创作游仙诗最多的诗人,其现存的游仙诗约占存诗总数的十分之一。曹植游仙诗对游仙诗体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扩大了我国古代诗歌的题材范围,对后代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历代学者对曹植的游仙诗评价不一,有褒有贬,由此,本文试对曹植游仙诗的内容及其创作成因进行分析,谈谈个人的认识和理解。游仙诗,顾名思义,即以神仙、仙境、人神交游等为描写题材的一类诗歌。它源于屈原《离骚》、《远游》的影响,滥觞于两汉,直到魏建安时曹植在诗中“幻想要超越人间,邀游于五岳之上,游…  相似文献   

9.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同时它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阴阳五行说对魏晋游仙诗在内容、结构、艺术手法、风格上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由于它对魏晋文学理论的影响间接地影响了游仙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中晚唐游仙诗的繁盛与当时文人的心态密切相关。从质疑长生、渴望自由、追求男女情爱三方面,论述在唐朝走下坡路的中晚唐,底层士人进退失据,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们试图在游仙诗中构建一个等级分明而又公平、自由的神仙世界,以此来重建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唐代游仙诗创作数量众多。诗人创作心态表现为追求长生、渴望绝对自由和满足男女情爱三方面, 有着对现实批判与妥协的双重特征, 这是唐代尊奉道教的社会思潮和诗人个人遭际相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环境,使文人在逃避现实心态的影响之下开始寻找一个寄托心灵的新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促成了游仙诗的兴起和成型.嵇康的思想及游仙诗的创作实践,将游仙诗引导到一个新的境界.紧承其后,郭璞在其影响下创作的游仙诗,标志着游仙诗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汉乐府游仙诗是中国游仙诗创作的第一阶段,呈现“列仙之趣”。汉乐府游仙诗是汉代神学思想的产物,在主题表现上有强烈的现实功利性,诗中所描绘的浪漫仙境和充满幻想的求仙生活,是当时的帝王和俗人乞愿长寿的意志在艺术上的反映;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汉乐府游仙诗吸收了民歌的养分,创新特色鲜明;有较强的“故事性”与“过程性”;对奇幻的仙境,有着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  相似文献   

14.
游仙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别,早在六朝就已成为堪与山水诗、田园诗鼎足而立的诗歌品种,然而没有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尤其缺乏对游仙诗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与整理。此搜罗了中唐卢仝、施肩吾等人游仙诗创作,认为继盛唐繁华昌盛的国势之后,随着繁华一梦的颓废场景的到来,游仙诗也走向了世俗生活。这时期游仙诗丑化仙境,一方面摧毁传统的崇仙迷梦,另一方面又映射豺狼当道、国运日蹙的社会现实。传统游仙诗中的长生主题在中唐游仙诗中蜕化成俗之又俗的保命愿望,游仙人境和仙化仕人、帝王等的艳情是中唐游仙诗世俗化的重要表现。疲惫的中唐社会不能给游仙诗“天外恣飘扬”的力量,游仙诗只好全下它富有神性的羽翼,扑腾于市井闾巷,盘旋于世俗人间。  相似文献   

15.
游仙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主题类型.游仙诗从屈原的<楚辞>便已发源,而后经历了秦汉的初发期,魏晋的新变期,至唐代蔚为大观,达到鼎盛.在这个过程中,游仙诗所显露的山水情怀,对山水诗的孕育、发展、成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嵇康的生命观入手,认为嵇康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由于现实斗争的残酷,使他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超脱生命的忧患。于是岙康借游仙诗来抒来他的生命情感,把隐逸体玄融入游仙之中,使他的游仙诗与曹氏父子不同,不在于长生之想,而在于免祸全身,不在于享乐自由的追求,而在于获得一种泯灭是非善恶与造化同体、与自然合一的怡静状态。  相似文献   

17.
生逢乱世,魏晋士人们毕生都在寻求消解内心忧虑的途径,为此他们或建功立业,奋发有为;或炼丹服药,追求长生;或谈玄论道,笑傲山林。自然景物逐渐进入他们的审美视野,与其精神世界产生共鸣,使山水田园诗也呈现不同的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18.
以游仙诗为代表的游仙文学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掀开了辉煌的篇章,游仙精神逐渐生成并完善,最终为文人雅士所接受。庄子《逍遥游》所推崇的自由、不受拘束的心游影响了屈原,《远游》进一步发展为有寄托、为逃避而游,且更多了一些浓郁的神仙气息;《仙真人诗》对"高士"般的长生不死的精神欲求,主要是追求生命的长度以至永恒,这些不尽相同的游仙精神都为后世游仙诗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游仙诗是在魏晋时代发展成熟的。本文拟从此期主要的游仙诗作者本人的社会经历、思想意识出发,并联系当时的社会思潮,主要是神仙方术以及道教思想,探索此期游仙诗总体创作主导思想,力图给予一个客观解释,从而打破前人认为游仙是皆有政治寓意的成见。  相似文献   

20.
游仙诗是在魏晋时代发展成熟的。本拟从此期主要的游仙诗作本人的社会经历、思想意识出发,并联系当时的社会思潮,主要是神仙方术以及道教思想,探索此期游仙诗总体创作主导思想,力图给予一个客观解释,从而打破前人认为游仙是皆有政治寓意的成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