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我国的汽车消费贷款市场启动于1998年,与长期推行的公司贷款相比,起步较晚,可供借鉴使用的经验做法不足,是一种新的授信领域。本文试从办理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出发,谈当前我行如何把握市场风险,规范操作手续,积极促进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以供求关系的价值规律为杠杆。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开拓市场,实施消费贷款是扩大市场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也会给金融业和贷款人(负翁)带来风险,贷款消费必须有一个限度,否则会冲击金融业的稳定。我国应当选择适当时机制定“个人破产法”限制过度超前贷款消费,以保证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假日经济”已成为经济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假日经济”的发展,对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假日消费的出现,对于启动市场、扩大内需有着深远的意义。从“假日经济”现象入手,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从商家、政府、消费三的角度对如何引导假日消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住房消费是现行消费中最集中,消费支付最大的消费,它将构成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房价、加速发展住房消费贷款,完善售后服务、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尤其是政府加强对住房消费的引导将成为我们解决现行住房消费问题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在推动大学生分期消费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部分不良网贷平台通过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以致部分学生背上高利贷,引发了许多悲剧.剖析"校园贷"的危害,增强学生的抵御能力,防止学生落入"校园贷"的陷阱,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兴起,手头拮据却充满消费欲的大学生群体成为了业内争夺的阵地。面向大学生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校园贷款公司的监管还存在空白,校园分期消费行业呈现出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乱象。本文从揭示校园分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法律风险入手,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为我国校园贷款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财富伦理的角度探究了助学贷款财富问题,助学贷款的和谐发展离不开财富伦理规范,贷款学生使用消费助学贷款更离不开财富伦理的价值支撑.加强财富伦理建设,对于消除助学贷款制度实施过程中内在的道德风险,达到助学贷款资助育人的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不良倾向,消费信贷投向与国家消费信贷政策导向存在偏差;消费信贷的风险隐患日渐突出,部分贷款已成为不良资产;办理消费贷款的手续繁杂、环节多、收费标准过高等,这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以确保消费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9.
继个人住房贷款“零首付”推出不久,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又在上海推出了“零首付”的汽车贷款。近日,上海首批以零首付方式贷款买车的市民已经把崭新的桑塔纳和别克轿车开回了家。 此前,汽车消费贷款的最高额度为车价的7成,购车者必须支付30%的首付款。上海市工行推出的“零首付”,购车者在提供有效担保或具备信用贷款的前提下,工行将发放相当于全部车价的消费贷款。贷款共有4种发放方式,均要求借款人以所购新车作为抵押。据悉,上海市工行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自1998年推出以来,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与该行合作的汽车经销商已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信用消费成为这个经济发展阶段消费需求实现的主要形式。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简称车贷险)的实施,在推动汽车消费贷款快速发展的同时,经营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针对这些风险,保险公司应该采取的对策是建立专门的机构由专业人员从事该项业务,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保险公司、银行、汽车经销商三方要签订合作协议,严把资信调查关,完善业务操作流程,从源头上把握和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