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可见.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教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联系.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师通过数学课堂这个主渠道.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才能实现。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解决问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要求我们把数学知识寓于现实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作为一线教师,对如何使用新课标下的新教材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特介绍如下以求与同行商榷。[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郑会兰 《成才之路》2021,(11):60-61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并应用到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利用,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在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采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1.1调查目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逐步融人到了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上.仍然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现象。为了了解当前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起点和切入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而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又是关键,它既是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合解决问题的基础,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还存在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7.
实践表明,解决问题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重点学科,而“解决问题”是其在数学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数学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加深对所学的理解,还要促进其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了实现教学目的,笔者在组织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解决问题”的特点,积极探寻多样的教学策略,以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关于“解决问题”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以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新课程大力改革应用题教学.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在安排上也不单独设立“应用题”章节,而是把它与计算教学结合起来,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在新教材实施以来.教师对于“解决问题”是怎样理解的?又是怎样去实施的?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何?为此我们在平时听课了解的基础上,于2006年10月对全镇使用过新教材的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座谈。  相似文献   

10.
所谓“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虽然“应用题”改名为“解决问题”,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但笔者认为学生把一个问题的解题思路分析得清晰、有条理:“要求……,就要知道……和…….题目已经告诉我们……”那流畅的思维、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仍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教材中编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倍受教师的关注。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我们对这一内容的认识不断深入,在教学中也形成了一些更深刻、更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数学学科生活化、实践化的重要价值体现。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方法,以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徐斌 《福建教育》2007,(11):40-43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活动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应对“解决问题”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本文试从《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相关目标出发,联系当前“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通过几个教学案例,分析“解决问题”教学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4.
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解决问题”是指运用数与代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程改革以后,《数学课程标准》取消了“应用题”的提法和独立成为知识单元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新教材将数学问题融于对话式的语言、生活化的情境之中,倡导以“学习活动”为教学主线。经过几年实践,教师们对于《数学课程标准》中“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解决问题教学是一个非常时髦和富有研究价值的话题.“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融入了人性化、生活化的理念.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天真的心.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在传统应用题的“扬弃”中让新课程“解决问题”教学一路走得更好?学校曾经开展了关于解决问题教学的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16.
两份预案,有几个共同特点:第一,联系生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要求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分析、理解问题。并运用所学乘法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第二。自主探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改变了过去分类教学的模式。要求学生从实际数量关系的分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的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创新性。第三,学会合作,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数学交流的机会,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比较、反思,有利于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提高。 两份预案。有不同的优势:案一根据借班上课的实际,以小记介绍自己所在学校为主线。用故事情境贯穿全课,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习得数学知识。在探究中体验数学。享受快乐;案二在平实的课堂、平实的教学中(所选例题和练习均是在深钻教材、深挖教材智力因素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落实数学“双基”,发展和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编按]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严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的学科。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之一。一直以来,解决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座高山,登不上爬不过。如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解决问题不"难"解决?我们应从知识基础、肢体功能、语言表达、思辨能力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将“解决问题”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情感与态度”并列起来,不再单独设置“应用题”教学,这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与原大纲下的最大不同。“解决问题”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对“解决问题”目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解决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小学高段数学,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转移到发展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维上。因此,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解决问题"的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完成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全面提升数学实力。但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解题上存在困难。因而,本文对"解决问题"的解题策略方面进行了教学研究,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每册都编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