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课程,它囊括了对学生认知、情感与行为规范的教育。固有的教育行为模式使得大多数学生对这一课程在认知与情感上都存在偏颇,从而忽视了这一课程的"成人"目的。人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成人"的过程不仅表现为系统的学习理论,更在于对理论的内化和作用于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人"目的的有效完善有待于加强,并要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2.
当前,终身学习已经由一种"理念"向"行动"转变,因此,"成人如何学习"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在强调成人学习行为的同时,许多学者认为,管理机制在成人学习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呼吁从国家、组织和个体层面构建学习管理机制。作为英国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学位延伸组织在成人学习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较强的参与与转化功能,并为成人学习管理机制构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人"是儒家的政治、道德、思想著述等种种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自然儒家最重成人,在如何教化成人的问题上又一贯重视乐教的作用,而《乐记》是先秦时期音乐方面的总结性著作,本文即试从其乐教目的上简单总结先秦儒家关于成人的标准、理想。  相似文献   

4.
人的成长,贵在精神。大学生"精神成人"是关系到大学生个体生命价值和社会发展的大问题。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迫切性和大学生"精神成人"应有的表现,并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5.
张凌杰 《文教资料》2011,(17):107-109
马克思"人的解放"论述的立足点是现实的、历史的、实践的个人。在此之上,可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个层面来看待这一立足点和"人的解放"问题。这三个层面是辩证统一的,它们共同为马克思的哲学探索起到了"铺垫"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从高职大学生的精神成人层面调查入手,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方面的现实困境及历史根源,在多元文化和信息革命的严峻挑战下,提出了实践途径,旨在为培养大学生精神成人方面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成人成才是每个社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在当今的情况下,处在大变化、大发展、大调整时代和物质条件相对丰裕的社会环境中的"80~90后"大学生群体,他们的成人成才,面临着诸多挑战。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要重视他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促进他们的精神成长,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夏山学校恢复人性的本来位置,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成人意志生活。实现学校教育对现实社会的超越,走在人的发展的前列,引领社会发展,这也许正是夏山实验的魅力所在。面对"顽童"或"问题儿童",成人社会惯常使用的办法是管教,更加严格的管教。而亚力山大·苏瑟兰德·尼尔却与众不同,他所创办的夏山学校"是一所让儿童自由发展的学校,摒弃一切管训、约束、指导、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目的就是"使学校适应儿童,而非儿童适应学校"。  相似文献   

9.
成人英语能力培养和提升就是要从"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的信息"转变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使自己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成人一般都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人,由于其知识的局限性,所以才会寻找提升的机会。这样一来,成人英语学习就更应该把注重各方面能力,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管理时代的到来,钻研经营之道,已成为任何一位致力于不断拓展事业的管理人员的第一要务。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有三个层面是非常显著的,即基层"治物",中层"治事",高层"治人"。当然,这三个层面也不是截然分开的,里边存在着交叉。"治物"、"治事"与"治人",是根据不同层面人员所肩负的不同职责和任务而有所侧重地提出来的。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不同的能力培养,有利于加快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成人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回归成人"的呼声日渐高涨,关注人性,满足成人需求,已经成为新时期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向。成人教学中的"学科知识中心论"、"教师中心论"、"课堂中心论"的传统教学模式己不能再满足成人的需求。因此,要采取合理的成人教学改革策略使成人教育教学回归成人,这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贺珍 《考试周刊》2012,(36):155-155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成人,这种"立人"的教育理念应该贯穿于教育行为的始终。"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什么时候,我们的课堂生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呢?——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感慨。  相似文献   

13.
儒家义利之辨所言之"利"指行为主体的私利。义利之辨的核心是主体行为准则之辨。首先,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层面,义利之辨是主体行为所依据的准则之辨,即主体是以"义"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还是以"私利"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其次,在群体间、国家间层面,义利之辨是群体或国家行为所依据的准则之辨,即群体、国家是以"义"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还是以"群体利益"、"国家利益"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最基本的界定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不能培养健康的人,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扼杀了人性,就是不人文、不人道、不人性、不人情的,与教育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之下,学生无法成人,焉能成才?  相似文献   

15.
瑞典“成人学习圈”对我国农村成人弱势群体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学习圈"是瑞典成人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欧洲成人教育的成功典范之一。瑞典通过"成人学习圈"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瑞典能够从一个欧洲最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最稳定的国家之一,"成人学习圈"在其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成人弱势群体教育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瑞典"成人学习圈"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具有先在性,任何目标的设定都隐含着较为抽象的目的层面的推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既需要凸显其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外在性"一面,也需要凸显其"建设人自身"的"内在性"一面;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但同时具有现实性,并非一种不可实现的"乌托邦"幻想。  相似文献   

17.
蒋海彦 《考试周刊》2012,(2):172-172
我国和谐教育的理念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所说的"成人"就是"仁"、"智"、"勇""三达德"的统一。教育家蔡元培明确提出:"以世界观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要进行体、智、德、美四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我认为真正的和谐教育不能仅仅是学生单方面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彭波  徐建英 《广西教育》2010,(27):58-58,65
本文阐述了中职学校必须把"成人"教育放在第一位,而"成人"教育又要以德育为主要内容,中职阶段是开展"成人"教育的最佳时期,并提出开展"成人"教育的三个阶段和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素质模型理论强调了人的素质与绩效之间的高相关关系,认为人的素质是影响绩效水平高低的根本因素。这个理论对于当前的远程学习研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它为成人远程学习的绩效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从传统的仅对学习结果"物"的评价,回归对"人"自身的评价。据此作者提出了一个基于素质模型理论的成人远程学习绩效评价的基本框架,可以作为传统学习绩效评价方式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0.
刘盛东 《文教资料》2011,(19):125-126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三个层面。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和谐思想,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宝贵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