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可医愚,才能兴邦,自古而然。欲兴其邦,必先重其教;欲重其教,必先尊其师。韩愈说得好:“古之学者必有师”,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育才兴邦中更具有崇高的地位。因此,我们人民教师更应该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2.
《师说》是韩愈不平则鸣的章,他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有许多真知灼见,今天读来仍不失其意义。本用今天的教育理念重读《师说》,对其中一些观点重新审视,论述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讲《师说》,总不免要提一下唐代古文运动。那么,《师说》与古文运动是个什么关系呢?弄明白了这一点,对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无疑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唐代文学家韩愈因其所属阶级和思想的局限,作品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阶级色彩,其《师说》就体现了这一点:首先,韩愈鄙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次,韩愈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智慧不及士大夫之族,应该爱人统治。由这两点看,韩愈的《师说》可以说是白壁微瑕。  相似文献   

5.
《师说》是韩愈不平则鸣的文章,他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有许多真知灼见,今天读来仍不失其意义。本文用今天的教育理念重读《师说》,对其中一些观点重新审视,论述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愈的《师说》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奉为经典。“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脍炙人口的名言几乎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然而,树大招风,名高多涛,批评之声时有所闻;遗憾的是这些批评很少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7.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语言学的两个重要术语,是语篇的重要特征。本文从衔接与连贯的概念及其关系入手,对韩愈的散文《师说》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并提出杨宪益夫妇的译文更地道、更能为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的议论文。本文拟就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试从逻辑的角度做些分析,以便于对其内容的理解。文章开头说:“古之学者必有师”,点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并且蕴含着“今之学者更不可无师”的意思。“学者必有师”是一个必然判断,一个“必”字似有千钧之力,它表明韩愈对“有师”的观点十分明确,态度十分肯定。如果将“必”字改为“皆”字,变成实然判断,就会精神大失,看不出作者的坚决态度了。为了进一步明确论点,使问题讨论集中,不发生歧义,作者又对“学者必有师”这个判断中的重点概念“师…  相似文献   

9.
《师说》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一篇庄严宣言,也是其关于古文文体、文风改革理论的主要实践。《师说》立意高远,气势雄浑,语言练达,论辩有力,充分体现了散文艺术美的生动内涵,这些都是《师说》绝响后代的美学要素。文章试图从艺术美角度来把握《师说》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他教与自教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他教是自教的条件,自教是他教的结果;自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价值,具有主体性、自觉性、终身性等鲜明特征。他教与自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成效性范畴,蕴涵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的特性。他教与自教范畴的运用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有彰显。  相似文献   

11.
《师说》一文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句后标注了句号,清代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隋树森等编辑注释的《古代散文选》也是这样作标点,而朱东润编辑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则在"不耻相师"后用了逗号.根据文章内容及相关论著,此处用";"更符合作者原意.  相似文献   

12.
要深度挖掘《师说》对高中议论文写作的作用,就需要深入思考韩愈其人其事,对文中的名句进行发散式理解,以达到课本素材在写作中有效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主要探讨了《师说》中虚词的价值。作者从语气助词、叹词、疑问词和连词四个方面叙述了虚词在《师说》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15.
读罢“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写的《师说》,获益匪浅。但对“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说,我却颇不以为然。试问,圣人高于众人,这到底是客观的事实,还是韩愈老夫子的谬见?这实在是很值得一议的。  相似文献   

16.
《师说》是古文的传统名篇。在深化改革形势下的授课 ,要跳出旧的思维定势而达到新的突破。突破之法是 ,以学生对译成文然后检查落实词义和句法为基础 ,进而展开对内容的重点辨析、发掘、梳理和品味。一、设疑以明概念。设疑是探求真知的一种驱动力 ,是开启心智的一把金钥匙。“于不疑处有疑 ,方是进矣”(张载《经学理窟·义理》)。找出行文概念上可能产生的疑点加以必要的引发阐释 ,必然会有助于文意某些内在联系的理解。1 “古”的时间 “古”是文中树起的一面鉴古以戒今的旗帜。举凡“古之学者”“古之圣人”“能行古道”之所谓“古”者…  相似文献   

17.
汪鹤龄 《学语文》2002,(3):7-17
《师说》是最能代表韩愈散文风格的名篇。韩愈说本文是为他的学生李蟠而写的,实际是针对当时社会上不重师道的坏风气有感而发,表现了他提倡师道的坚决态度、反抗流俗的极大勇气以及辩证地对待师生关系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18.
《师说》中“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课本对“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这样注释: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许多教学参考书把它翻译为“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我认为这样翻译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韩愈在面对中唐“耻于为师”的风气时,创作了我国第一篇教育论文《师说》,提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三大职能,并以身作则,形成“韩门学派”,传播了儒家思想。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师说》对现代教育的深远影响,结合当下的教育政策,论述《师说》学习的重要性、老师的教育职责、师生之间友好关系,指出《师说》在重视思想引领、尊师重道、尊重学生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韩愈《师说》的中心论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例如有人说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人说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人说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有人说要概括为“学必有师,惟道是学”,有人说要概括为“要从师。要大力提倡从师”,有人说没有中心论点句却有中心思想,等等。我认为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阐述从师学习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