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各方言里都有词尾,但情况不尽相同,方言的个性在这里往往也能得以体现.就宁波方言来看,它的词尾较多,而尤以“头”、“子”尾词最为丰富.“头”、“子”尾词,在普通话和宁波话中都有,但其内部憎形又十分复杂,通过分析比较,可为吴语区人学习普通话词法提供一定的借鉴.《宁波方言中的“头”尾词》一文已发表于《湖州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本文专门探讨普通话和宁波话中的“子”尾词.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里的句尾“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了”,有用作词尾的,也有用作句尾的。用作词尾的“了”,是动词“实现体”的标记,用作句尾的“了”,表示一种新情况的出现。至于“着”,就只有用作词尾,而无用作句尾的。用作词尾的“着”,是动词“进行(或持续)体”的标记。然而,在早期白话文中,以及现代某些方言口语中,不乏“着”作句尾的语言实例。  相似文献   

3.
英语基数词很好记。只要大家平时多注意, 就会找出好规律。科学记忆记得牢,记得快。1-12的基数词需要分别来记忆。13-19的基数词要在个位词词尾加-teen构成。如: fourteen,sixteen,nineteen 13,15,18的基数词个位词有变化。如: thirteen,fifteen,eighteen 表示20-90的整数位,在个位词尾加-ty构成。如: sixty,seventy,ninety 而有些词则需要特殊来记忆。如: twenty,thirty,forty,eighty 表示:21-91,先说“几十”,再说“个位数”  相似文献   

4.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当代汉语中也有语法化的现象。本文讨论以下几种语法化现象:从实词到虚词,从词组到词,从词到词缀或类词缀,从词缀到词尾。此外,我们还谈了对当代汉语语法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 在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复数是与单数同形的,也就是说,单音节词形式既表单数又表复数。如《论语·季氏》:“吾恐季孙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前句的“吾”是单数,指孔子;后句的“吾”是复数,指冉有和季路。在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复数几乎全部用带复数词尾“们”的合成词形式来表示。人称代词复数在近代汉语中是怎样表示的?这种表示法又是怎样由近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的?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笔者就这段时期最有语言研究价值的两部巨著——《水浒  相似文献   

6.
运用词组附加在词干上构成新词,是汉语方言的一种构词方法。东安石期土话中的词组“咑”可从类别、功能及与普通话词的对应三方面进行分析。类别上,“咑”尾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量词词尾;双音节“咑”尾词与普通话词之间有六种对应关系;功能上,“咑”尾不仅是一个构词的后缀,而且它具有附加性的词汇意义及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语汉语在语法结构方面有显著不同。用比较辨异的方法可以说明二者的差别。辨异的方法:一是限定范围。即现代英汉语在语法上的比较;二是舍同求异。即从英语角度谈谈异点。 一、词形变化。词形变化是英语词法主要特点。包括附加部分、异根、内部屈折三方面。 附加部分,是指在词中增减或变换词的前缀、后缀、词尾等语素。它是利用词本身形态变化来构成语法形式的一种语法手段。有的词以加不加词尾来表示相互对立区别:单数tree(树)和复数trees,“s”词尾表复数。有的词以增加前缀、后缀构成动词体的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名词性词尾经历了一个从古到今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古代汉语中,名词性词尾分为改变所加之词词性和不改变所加之词词性两种类型。到了近代,受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的影响产生了新型的名词性词尾。而随着网络的流行,现在又产生了以“客”为代表的新型名词性词尾。三种名词性词尾的产生方式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诸言也在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以“化”做后缀的词(本文称之为“化”尾动词)日见增多。我们翻检了一下1987年3月18日的《人民日报》,八个版面的七版中都有“化”尾动词,共用不同的词19个,出现28次。这个情况表明,“化”尾动词已经成为汉语词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带词缀的词语的主要类别之一。(一)“×化”这种构词形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很早。《庄子·齐物论》就把庄周化蝶所达到的物我无间之境称之为“物化”;晋代干宝《搜神记》(十三)载:“木蠹生虫,羽化为蝶。”当然,我们不是说,这两个词就是“化”尾动词;这“化”在古汉语中还不能算词缀,它与“物”、“羽”二字  相似文献   

10.
东汉而下,汉语词汇加快了它的双音化进程.双音化的构词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很重要然而又研究得尚欠深入的一种,便是某些单音词在词汇组合过程中逐渐虚化了词汇意义,进而只作为一个音节语素附著在另一个具有词汇意义的单音词后组合成双音词.这种词素与其它单音词的组合有一定的规律性,它本身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无论从历时的、共时的角度考察都不乏词例.对这类词,学者们称谓各别,有的称为词助词,有的称之为词缀、词尾,也有人称之为“自由构词语素.笔者一向是持词尾说的,并且觉得中古而下的词尾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因而颇为留意相关的语言材料.在研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具有词尾的性质,于是广泛披阅有关典籍,细加爬梳、排比归纳,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我们的初步看法是可以成说的.当然,囿于识见,或亦未必正因为此,谨将皮相之见问学于同行同道.  相似文献   

11.
1.重点难点讲解 (一)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副词和形容词一样也有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1.单音节词和少数双音节词在词尾加-er,-est构成比较级和最高级。方法是: (1)直接在词尾加-er,-est。如: fast-faster-fastest, hard-harder-hardest (2)以字母e结尾的副词,加-r,-st。如: late-later-latest (3)以“辅音字母 y”结尾的双音节词,先改“y”为“i”,再加-er,-est,如: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中没有“唧”尾词。涟源市杨家滩镇方言中“唧”尾使用范围广泛,“唧”既可作名词词尾,也可作形容词、数量词、动词、代词、副词等词尾,“唧”尾的作用丰富,有造词、区别词义、表微小暂短、表情、使确数量变为概数量、舒缓词(语)气、标记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汉语,特别是古汉语词汇的形态标志不发育,或不明显,这是客观事实。但这并不多有的形态因素究竟分布在怎样的范围;与屈折语相比较,汉语形态因素又自有什么特点,有固定形态的词的种类和数目是不是可数的某个定量;具体形态和具体词又都是哪些。诸如此类实际问题的研究是十分薄弱,因而我们还不详知的。就以形态构词而言。仅有三、五种专著曾简略地正面论落。《中国文法也略》只承认:“文言里却有明显的形容词词尾,就是“然”、“焉”、“乎”、“尔”、“如”等诸字。”只字不谈其他。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的词究竟有没有词尾,这是一个有待妥善解决的问题。要甄别现代汉语词尾,必须有正确的甄别方法。甄别现代汉语词尾的正确方法是:处于词的后面位置上的虚语素,起到构成新词作用的为后缀,否则为词尾。"×子、×头、×儿、×们"中的"子、头、儿、们",若为处于词的后面位置上的虚语素,又没起构成新词的作用,是词尾,否则不是。"无词尾说"不正确。前人的"有词尾说"也不完善。只有找到词尾与后缀的本质差异,确立甄别现代汉语词尾的正确方法,才能对现代汉语中客观存在的词尾做出准确的甄别。  相似文献   

15.
在古汉语里,名词常常可以活用为一般性动词。有关这类活用名词的翻译,人们也相继总结出了不少词组对译的经验。如:一、活用词—→词组(动 名)。二、活用词—→词组(介 名 动)等等。这些经验,正确反映了古汉语名词活用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和翻译这类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还会遇到不能或没有必要用词组对译的方法来翻译的情况,如韩愈《原道》中:“人其人,火  相似文献   

16.
带汉语词尾“-化”的词组在汉语中的使用呈愈来愈频繁、愈来愈广泛的趋势。本文透过一些实例,就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动因分析,提示了以汉语词尾“-化”结尾的词组被愈来愈频繁和广泛使用的基本动因——句法简约、经济原则、修辞学和从众心理。  相似文献   

17.
词缀“老”“头”“子”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缀,不具备词汇意义却有语法作用附着在词根上,这也是我们判断词缀的主要标准。除词头“老”的构词能力稍差外,词尾“头”、“子”都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它们都是由最初的实义词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儿”出现于词尾的功能主要是两种,一是表示语音音变功能,二是表示构词语素功能。如果“儿”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不是语素;如果“儿”不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是语素,或者是实语素,或者是虚语素,所构成的词,或者是复合式合成词,或者是附加式合成词。“儿”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于词尾,其情况可分为:双音节 “儿”和单音节 “儿”两种。双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是“儿化”词,是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而不是三个语素。单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可分为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儿化”单音节词,关键看“儿”是否“儿化”,是否具有理性意义和语法意义。不分情况把“儿”都视为语素,概念上是混乱的,理论上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方言中,"子"尾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构形后缀。借用类型学研究的视角,对汉语方言中"子"尾的读音、构词、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进行考察,发现汉语方言中"子"尾虽然在语音形式、构词特征、语法功能以及语义特征彼此略有差异,但它们作为名词词尾标志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同汉语中的某些虚成分一样,是粘附性的虚成分,不仅可以粘附在语素、词上,也可以粘附在短语上。  相似文献   

20.
在"已经"一词的发展过程中,把"经"看做"词尾化"并不合适,因为从副词词尾化的原则入手,"经"并不符合条件,它不完全等同于"-自"、"-为"、"-在"、"-地"、"-来"、"-然"等一系列词尾化的现象。只能说,"经"具有词尾化倾向,由于"经"的虚化,引起了"已经"的重新分析,即"已经"的结构层次改变了,而这也是"已经"成词的基础和必由之路。义素分析法可以证明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