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头再来     
明朝末年时,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下落不明。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  相似文献   

2.
面对厄运     
明朝末年,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que)》。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  相似文献   

4.
近日听公开课,发现课堂上教者的教学评价语言或缺失,或空洞,不能鼓励学生发展的积极性,也不能发挥有效的导向价值。一、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不能良好使用的原因分析1.漠视评价课例《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到谈迁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被小偷偷走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谈迁心理,谈迁此时已是耗尽心血,体弱多病,家徒四壁,还要不要再写新《国榷》呢?有学生回答:要写,只有写了才能忘记第一次的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 本篇是苏教版第七册的课文,记叙了明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体会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围绕第三自然段的“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这句话组织教学。紧扣“原先”、“新写”、“更加翔实、精彩”,一咏三叹,  相似文献   

6.
正3月23日多云今天,我读了《再试一次》这则故事,受益匪浅。这个故事主要介绍了一位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结果连续几次都没有成功,但他依然坚持的故事。当他第五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时,最终被公司录用,并成为了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古今中外,像这样的成功人士还有许多。元末明初的谈迁,历经数十年写就《国榷》。不料完成初稿的夜晚,一个小偷把装有《国榷》的竹箱偷走了。当时已体弱多  相似文献   

7.
正一、析题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在“信念”下面画圈)同学们在预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联系上下文请大家讨论:问题一:“信念”是什么意思?问题二:谈迁的信念是什么?问题三:为什么会产生这个信念?相机补充一段资料:(出示)谈迁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不少有关明朝的史书上有错误,于是便决定编写明史,起名为《国榷》,就是对前朝的国家大事进行重新讨  相似文献   

8.
正这几天,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五(5)班的同学们学习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课文中,《国榷》被盗这一变故令人愤怒和痛心,故而,谈迁著书的故事令人动容……丁老师:同学们,光临谈家的小偷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卜星冉:小偷希望满载而归,却走进了家徒四壁的谈家。找了半天,小偷才在床底下发现一个箱子,小偷看也没看,就直接偷走了。丁老师:说得精彩!小偷不知道,他这一偷不得了!皇甫逸天:小偷偷走了谈迁20多年的心血。丁老师:小偷会怎么处理对谈迁来说重如生命的《国榷》呢?  相似文献   

9.
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条件下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课文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进行叙述.短短600多字却讲述了谈迁两次撰写《国榷》的经历,时间跨度长.具有很强的概述性。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困难是对谈迕这个人物了解很少.课文又没有详细的故事情节。这就要靠教师补充相关材料,  相似文献   

10.
《北游录》一书,记录了谈迁为写作《国榷》而赴京收集史料的往来经历,既有纪实文字,也不乏诗文描述,是研究谈迁生平、思想及清初社会状况的珍贵文献,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国榷》被盗后,没有被厄运击垮,重新撰写鸿篇巨制《国榷》的感人故事。启示人们:人生旅途,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就永远存在。许多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将重点放在感悟人物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品质上。  相似文献   

12.
又到了语文课的聊天时间了。这一次学生提出的话题是谈迁为什么愿意吃那么多的苦,受那么多的罪,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而且书名叫《国榷》?我先是跟学生聊起唐代名相魏征进谏唐太宗的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接着聊到明朝灭亡后,当时知识分子痛失家国的心态。在那样的  相似文献   

13.
《国榷》是一部记录明代史事的编年体史书,撰于明末清初,共108卷,约500万字。从公元1328年(元天历元年)到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每年按月编成大事记,材料主要是根据明代的列朝实录和一百多位当代史家的著作,经过精心的编排考订而写成的.明亡之后,有不少“故国遗民”,为了寄托亡国的悲愤于先朝史书的编修,表露其爱国心与民族感情,写出了很多鸿篇巨著和野史稗乘,清初学者全祖望曾赞叹说:“明季野史,不下千家”。而其中深受学者赞誉的就是这部《国榷》,它的著者是爱国历史家谈迁。  相似文献   

14.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叙写了谈迁确立信念,编成《国榷》,遭受厄运,竟至失落,又重新编写的经过,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这篇课文虽是写人,但又缺少传统意义上的描写,在备课中应该注意抓住主线,即文章的题眼、语言,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感受文章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教材解读:   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条件下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课文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进行叙述,短短600多字却讲述了谈迁两次撰写<国榷>的经历.时间跨度长,具有很强的概述性.……  相似文献   

16.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两次编纂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谈迁不畏困难、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课文文字朴实,没有过多的情境渲染,也没有故事情节的铺陈,只是采用白描式的记叙手法进行简单叙事.显然,要让小学生领悟人物的精神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7.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文章叙事生动,揭旨有据,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文章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信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而打刁踌的售僦能叻我们成功。  相似文献   

18.
教材解读:   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条件下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课文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进行叙述,短短600多字却讲述了谈迁两次撰写<国榷>的经历.时间跨度长,具有很强的概述性.……  相似文献   

19.
<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两次编纂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谈迁不畏困难、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课文文字朴实,没有过多的情境渲染,也没有故事情节的铺陈,只是采用白描式的记叙手法进行简单叙事。显然,要让小学生领悟人物的精神并非易事。为此,我从文本入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勾勒出在绝望中奋进的谈迁的人物形象,释放蕴蓄在生命深处的能量,演  相似文献   

20.
《国榷》,编年体的明代史书之一。作者谈迁,明末清初人。此人认为当时诸本编年明史多忌讳失实,讹陋肤冗,于是旁搜博采,拾遗弭阙,参以己论,摭拾成编。又自以为于“事辞道法”,都经过“句榷而字衡”,乃名其书曰“国榷”。今人评是书所载万历以后明朝与后金关系的史实,为他书所不及;又未遭清人窜改,故史料价值较高,只叹其文字过简。近日笔者将此书中有关广西部分的史料抄纂成册,知其中所云,亦有《明实录》及他书所未载,故此书对研究广西明代之历史,价值亦高。然该书为一人所撰,虽谈氏于失稿之后重为纂写的毅力可嘉,但个人精力终归有限,书中错误总为难免。笔者仅就广西史料中所见,条列目次,分类疏举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