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汉语文是用本民族语言授课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按全日制学校民族中小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用本民族语言授课的学生的汉语文要达到用汉语授课的学生初中二年级的程度(过去是高中二年制)。所以汉语文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汉族学校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应有所不同。民族中学汉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少数民族学生初步具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汉语教学主要沿用普通学校汉语文教学模式,未按第二语言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较差。正如北京语言大学谢小庆博士所言:“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过于强调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语法的分析而忽视语感的体验,过于强调对少数课文掰开揉碎的‘精读’而忽视开拓学生的视野。”正是由于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这些问题,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或考入大学后…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会,有两种类型少数民族大学生:民考汉和民考民.民考汉是从小在汉校接受汉语教育的少数民族,民考民是在本族语言学校接受母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两类学生因成长和教育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心理差异.本研究对新疆在校民考汉、民考民、汉考汉(汉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民考汉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得分情况与汉族差异较小,民考汉得分情况与民考民差异较大,说明教育方式和文化背景对心理因素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语文作为语言、文学和文化的结合体,具有其丰富的内涵,它具备了工具性、欣赏性和传承性的特点。就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而言,语文的工具性显得尤其突出,汉语文的学习重点就是汉语言的学习。认识到这一点,汉语文教学就应当向语言教学转变。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普遍偏低、汉语交际能力差的现状,本文试从教学实践出发,就民族院校的汉语文教学怎样转变到语言教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有藏、汉、回等24个民族。甘南藏族自治州师范学校是一所集师范特色、西部特色、民族特色于一体的寄宿制学校,学校少数民族教职工占教职工总数的47,少数民族学生占学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语文教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指我国少数民族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学校单科加授的汉语课程(以下简称汉语教学)。在我国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学校单科加授汉语。在内蒙古自治区特指用蒙古语授课学校单科加授的汉语教学。语文教学则指国内汉语授课学校的母语(或第一语言)教学。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非常重视,从1982年到现在分别制定了《汉语文教学大纲》、《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草案)》、《汉语教学大纲》,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也正在制订中。根据要求,内蒙古自治区蒙古…  相似文献   

7.
新疆昌吉市第七中学现仃学生283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780人,汉族学生1057人,是疆内初中班办班较大的学校,内初班学生多来自南疆各地,内初班学生远离父母,一年回一次家,身处异地,环境完全陌生:所处民族、语言环境与原来差异较大。根据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开展了以下工作并逐步形成了特包。  相似文献   

8.
吉姆·卡明斯(JimCunnins)认为,少数民族语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学校的四种状况. 第一,取决于少数民族语言学生的家庭语言和文化融入学校课程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常常出现语序方面的偏误,影响了他们的语言面貌。汉维语是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正是这种在语序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造成了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语序偏误。  相似文献   

10.
民汉合校就是在一个学校里,既有汉语班,也有当地民族语言班,同时使用汉语和当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在这种管理模式的学校里,民汉教学的老师和民汉的学生,都可以相互地交流,更深一步地了解民族文化,这样提升了老师教学的能力,为当地学生创造一个很好的双语学习的环境,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在国家支持大西北发展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非常的高涨,他们非常迫切地需要消除语言障碍,得到更好的教育。民汉合校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新疆地区的民汉合校就发展得很好,对于当地的学生的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个大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汉合校是必然趋势。此文分析了一下民汉合校下的小学,他们的双语数学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壮汉双语学校是指同步开设壮文课程的汉语学校,学校秉承"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壮文实验学校,学生均来自壮族家庭。在从事壮汉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壮族学生在言语思维和人际交往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壮族学生的母语是壮语言,因此,他们的思维习惯以壮语为主,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实施的双语教育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内地普遍实施的汉英、汉法、汉俄等双语教育;另一类是就保护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角度,专门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实施的民汉双语教育,它涵盖了教育机会平等、语言水平提高、多元文化认同这三个方面。新疆的学前双语教育属于第二大类。由此可以将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定义为: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机构用民汉两种语言对少数民族幼儿进行的语言与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师范大学2014级预科生为调研对象,从语言使用、语言态度、文字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学生汉语、汉字识读水平较高,但语言环境对语言选择有很大影响。对此,建议高校多开展民汉交流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少数民族共操26种语言,不通汉语的人口比例较高,操双语或转用其他民族语的人口比例较小。从学前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成功之路,要从民语入手,进行民汉双语教学,帮助学生达到“民汉兼通”,这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全进步、少数民族化的传承与弘扬,必然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新疆2015级两年预科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专项调查,并结合相关数据,围绕预科生的语言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环境、语言态度以及语言能力等方面分析新疆两年预科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调查结果显示,两年预科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可度以及学习态度呈积极状态,语言环境与语言选择以及使用有密切关系。并结合两年预科生的真实情况对新疆学校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出建议和措施,从而推动整个新疆地区学生普通话的推广,以此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使学生能够成为民汉兼通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在南疆,维吾尔族学校把英语作为一门课程来授课的时间不长。维吾尔族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特殊性随着国内针对少数民族的民汉双语教育和国外三语和多语教育等的发展而引起关注。对于南疆维吾尔族学生,作为第三语言的英语习得是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习得的发展和延续。本文以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和英语学习为例,讲述二语习得和三语习得的特点并分析其异同点为南疆维吾尔族学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73):14-15
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维吾尔族作为新疆的主体民族,人数占绝大多数,其中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占全疆人口的绝大多数,由于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沟通少,语言的生态环境较差,观念落后,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当地的维汉双语教育水平,本文主要针对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学校在进行维汉双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供教育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浅谈散居地区学校双语教学新思路金永洙民族学校实施的双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民族语文的同时学汉语文,并用民族语文促进汉语文教学,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文知识水平,把民族语文作为促进汉语文学习的工具,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加深对汉语文知识的理解,达到提高教学质...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民族教育一般都是“双语”教学,就是学生(基本上是少数民族学生)既要学习他们的本民族语言,又要学习汉民族以及全民族的共同语——汉语。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有许多少数民族有语言、无文字.也有一些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不论有无文字,本民族的语言对汉语文的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而有文字的影响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名藏区的汉语文教师,依据教学经验,让学生学习好汉语文,做好汉语文教学工作,我粗浅的总结出一下几点:一、汉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听说读写语文课堂注重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语言文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学好语言文字是学好汉语文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因此,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文课堂教学以听说读写为载体,以斟酌字词,品味语言的特殊魅力为主,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多媒体为辅助,逐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今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的学校倡导现代化教学,注重多媒体教学,不管你叫什么科目大家都使用多媒体教学,不管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