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文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是首要任务,而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对于培养学生人格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流逝的古典     
古典有一种很纯粹的精神和自然的生命,古典的文字是一部有关心灵的历史.当我们为追名逐利而拼命奔波的时候.是否还会为那些古典的文字动心?回归古典就是找回我们丢失的那些淳朴、单纯和善良。文章很好地表达了这种思想,引人共鸣。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古典诗词以其精练含蓄的语言,深刻隽永的内涵,高超多样的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这些诗词存留着古代伟人的情怀和希望、人格操守和志趣追求,其风度神态明晰可鉴,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丰厚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4.
李白诗文中体现出来的心系社稷、贵民固本、亲和自然、刚肠疾恶、恪守真诚的文化人格精神,深深地烙印着中国政治哲学、社会哲学、宇宙哲学、人生哲学的民本情怀与和谐意趣,是值得我们挖掘、整理、开发和借鉴的宝贵文化资源。民本情怀与和谐意趣结合为李白的文化人格精神,在极其阔大的历史和现实时空中昭示了李白的不朽和永恒。李白把心灵和谐对应于宇宙自然,再拿宇宙自然的和谐反观社会和人生,就使得他的文化人格有着批判现实生活所存在的不和谐的精神价值,这是李白最为难能可贵的地方,也是李白最为赢得读者的关键所在。民本情怀与和谐意趣,是李白诗文中的生命张扬,最终造就了他别具一格的诗学风格和独立于世的人格风貌。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思想史中,庄子第一个提出了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的问题并对其予以深切关注。这种思想对以后的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被许多文人赋予到作品中去。其中李白将庄子的这种思想发展到极致,并用其一生去苦苦追求。他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解放,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文人与酒的关系,在特定的年代,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分三个方面对李白和苏轼的人生加以观照,分析他们不同的醉与痛,比较二人人格精神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自从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一书的《岳武穆遗文》一篇中对《满江红》一词的作者提出质疑之后,疑者渐众,一般有三种怀疑:岳飞说,王越说和于谦说。此文通过考证史料,结合岳飞、王越、于谦的自身经历,认为此词的作者应为岳飞无疑。在论析过程中,进一步指出了其他观点的论证不周和失之严谨,以期与持"王越说"和"于谦说"者商榷。  相似文献   

8.
岳飞(1103—1141)是南宋初期抗金的民族英雄和军事家,他那崇高的民族气节与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和他所创作的充满爱国激情的篇章,都是教导着人民热爱祖国、保卫国土的教科书,特别是他填写的一阕调寄《满江红》的词,充满了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直抒保卫祖国疆土的发奋图强的凌云壮志。这一阕词,不仅慷慨激昂,气壮山河,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典诗文经典更是其中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其中有大量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佳作。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以诗文为教材的传统历代流行,如宋代编选的《千家诗》历经数百年而不衰。中国的诗学传统承载着世代传扬的东方文化,滋润着历代学子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0.
傅雷古典型的人格理想包括西方的"希腊精神"和中国的"赤子之心",集中体现在他对长子傅聪的艺术人格塑造上,实现途径是以文化教养平衡感性和理性.  相似文献   

11.
唐代干谒之风盛行,干谒诗文应运而生。许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高适都写过干谒诗或干谒文,通过与杜甫、高适干谒诗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干谒诗文的特点。同时,通过对李白干谒诗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在干谒过程的复杂心态以及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2.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流连忘返.吟唱歌咏。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美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穿过这些不朽的山水作品的表面语境.不难发现其中表现的正是文化人的人格精神.综观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典山水诗文.其中大致流露出作者的以下三种情怀.  相似文献   

13.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流连忘返,吟唱歌咏,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美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我们穿过这些不朽的山水作品的表面语境,不难发现其中表现的正是文化人的人格精神。综观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典山水诗文,其中大致流露出作者的以下三种情怀。  相似文献   

14.
肇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古典诗文今译,至今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从研究者自发到有规模、有组织地进行,该项工作经历了理解和认识上的不少误区,如古诗文不能译,《诗经》、《楚辞》之后的韵文不必今译等。新时期的古诗文今译成就很大,问题突出、理论建设薄弱等现状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今译人才的难以兼得、诗歌今译理论的尚待突破等等,都无不制约着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在今天的文化建设及文化强国战略中所应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老师要创造文化氛围,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享受探求知识的感动和快乐,提高学生洞察世界、感悟生命的能力;要用爱与责任的光辉普照每一个成长中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都开出美丽的心灵之花,从而领略人生路上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6.
读懂李白     
赵世博 《辅导员》2011,(26):41-42
每当老师问起:"李白,何许人也?"我们便会想起那段烂熟于心的文字:"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有《李太白文集》传世……"每当我们读着这段枯燥的文字,李白——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朋友便浮现在眼前!何不让我们一起拨开他那神秘的面纱?何不让我们一起诠释这个陌生的人和他  相似文献   

17.
鸟飞之道     
殷健灵 《新读写》2009,(12):55-55
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张鹤竹的文字和思考已经出落得相当老到了。我可以从她的字里行间,依稀感觉到冰心、郁达夫式文风对她的影响。我姑且揣测,与那些锐利晦涩的现代派作品相比,她骨子里大概会更亲近具备古典精神的文字。  相似文献   

18.
李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仙,诗歌创作并无固定格式,空无依傍,任随性之。由于李白从小就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因此其对道学的追求从未停止,拥有独特人格力量,更具有洒脱风神,一直吸引着众人的目光,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9.
在李白的理想图式中,“功成”的一面有着心系社稷的执著追求,“身退”的一面有着亲和自然的宇宙意识.屈原式的执着追求和庄子式的宇宙意识确实不易融合,对李白来说真可谓艰难的选择.但是李白还是选择了,尽管他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在功未成而身亦未退的煎熬和悲愤中终了一生,而他“并庄屈以为心”的文化人格精神及其用文化人格精神铸就的诗文却是日月高悬、朗照乾坤的永恒和不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中国古典诗文与儿童诗教学的误区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适合儿童的吟诵的方法尝试改革,试图抵达有效理解、兴趣学习诗文,传承国学精髓、品悟儿童诗"浅语"艺术,漫溯诗文深处、相约诗人心灵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