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在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台词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主干课。而台词教学中文学作品的朗诵却又是重中之重。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轻视这一阶段的教学,或把文学作品朗诵孤立起来。为此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来论证这一部分的正确朗诵方法及重要性。论文分为四部分进行论证一、台词课中文学作品朗诵的内容及目的。二、如何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诵。三、文学作品朗诵的教学步骤。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论证让我们了解了将如何在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诵。  相似文献   

2.
杨孝雷 《考试周刊》2012,(75):30-30
自落实规范办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以来.诸多学校取消了传统的“晨读课”.朗诵教学失掉了一块重要阵地。要克服当前朗诵教学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强化朗诵教学,扩大朗诵教学外延,与多读相结合:要加强朗诵指导,与考核评价相结合:要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回归朗诵。要在新时期发扬朗诵教学的优秀传统,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英语朗诵与演讲课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课程,它的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模式、组织形式都还没有固定的指导思想可循,故目前的朗诵与演讲课的讲授还有很多弊端.针对这些课堂出现的弊端,文章依据一定的社会学习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给出了提高朗诵与演讲课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堂古文课。这是一堂以诵读作为唯一学习手段和学习形式的古文课。这是一堂没有教师的讲解而希望通过诵读来达到所有教学目标的古文课。我们的课题是《岳阳楼记》。我们的学习是从著名朗诵家童自容先生的录音朗诵《岳阳楼记》开始的。童先生的朗诵整整持续了12分钟。教室里寂然无声,音乐深沉回响,朗诵高潮迭起。我们似乎见到了童先生站在舞台上,慷慨悲壮,长衫飘飘。音乐结束好一会儿了,我才缓缓地问:孩子们,听了童老师朗诵,你的心情怎么样?童老师在朗诵的处理上哪些地方给了你启示?如此美妙的诵读,孩子们怎么会没有话说?教室里的手举起…  相似文献   

5.
郝长付 《新疆教育》2012,(19):33-34
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通过适当布置课外背诵作业,加强学生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也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英文朗诵比赛,在有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感;也可以加以引导,让朗读背诵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也可是科学地安排朗诵课,让学生课外准备,课上朗诵,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香菱学诗一节中,作者通过黛玉的口表达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它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律......"由此可见,古人对朗诵学习法的看重。同样朗诵教学法在现代教学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诵教学就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现实的朗诵课如何呢?  相似文献   

7.
朗诵艺术是高职高专文科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朗诵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这就为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本课程的思政建设可从教学团队、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线上课程、微课录制、固化成果六个方面展开,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德技融合、随文而育、双重浸润、共鸣共情”四条原则,运用教学内容重精选、教学方法重体验、教学过程重浸染、教学评价重共鸣、课外延伸重提升等实施策略,高效地促使学生获得朗诵知识、朗诵能力和思政素养的同步提升,从而实现朗诵艺术课程“以德树人、随文育人”的课程思政目标。  相似文献   

8.
教学实录 一 课前交流 师:有一次,老师特想在某个班找一个歌唱得好,同时朗诵也好的学生.我找音乐老师要到了歌唱得好的学生名单,又找语文老师要到了班上朗诵好的学生名单.你知道,我接下来会怎么办吗?  相似文献   

9.
一单元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 1.目标 (1)理解诗词的一些特点 (2)学习诗词的语言和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 (3)学习朗诵诗歌 2.设想 (1)借助已学过的旧课,迁移有关诗词的知识 (2)在朗诵中注意指导。当堂巩固。有些作品可达到背诵的程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一些特点。重在前三课讲读。 (三)教学堆点诗词中典故的运用。第一、四课对比阅读。 (四)需落实的全部知识点  相似文献   

10.
朗诵教学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种既有益于学生积累知识,又能有效提高其语文能力的教学方法。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漠视朗诵是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朗诵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改变的探索是必要和紧迫的。本研究主要围绕朗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探讨公园绿地的游憩活动,以便为目标人群提供多样、合理的休闲体育活动,并为市级综合性公园的分区规划与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2007年3~5月间,采取现场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方式,对文化公园绿地的休闲体育活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①老人和儿童光临文化公园的频率比较高,几乎每天都去文化公园的老人和儿童分别为73.3%和23.3%,而年轻人光临的频率相对比较低,几乎每天去者只占了3.3%~16.7%;②各个年龄阶层的市民去文化公园的目的不同,儿童大部分去公园的目的纯粹是玩耍,年轻人则大部分是放松身心,而老人大部分是陪小孩去玩或锻炼身体;③多数市民对文化公园的游憩活动不够满意,他/她们认为公园的活动和设施不够,都希望文化公园能增加活动项目和设施,以便能达到有效地放松身心的需求;④不同年龄阶层的市民希望增加的活动类型和项目不同,60.0%~80.0%的青少年希望增开的活动是娱乐方面的,43.3%中年人希望增开的活动是休闲方面的,而63.4%的老人则希望是健身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如何引导全国高校分类发展,解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与单一化的发展目标的矛盾,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难题,也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类型划分,是高校定位及确定发展方向的前提。治本之法,一是转变观念,二是推向市场;治标之法,一是分类评估,二是政府协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研究路径,是既能体现意识形态需求的政治性与学术体系话语的科学性的融合。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话语体系,必须在中国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世界全球化进程相互影响的格局中,在民族身份认同与全球价值认同、在民族性文化与全球性文化、地区性伦理与普遍性伦理相权衡的格局中,在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相嬗递的历史文化格局中,在蛮荒时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递进的格局中,在基础理论问题、综合理论问题与现实前沿问题相叠加的格局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研究的理论背景。而力求在平易实之间,把握信、达、雅的方式,是进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立足点。信是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研究路径的基本信念,达是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研究路径的基本理路,雅是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研究路径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特别是在领导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进程中,认真探索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探索的目的所在,一方面是为了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也正是为了理顺人们的思想,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开道。从这个角度来说,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本质是为了探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上的障碍,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从预防和打击贪污犯罪的目的出发,从身份、行为、财产以及国际合作等多角度对贪污罪建立严密的法律规制,设立多层次的刑罚处罚,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打击贪污的作用。但是,由于刑法对贪污罪的起刑点、刑罚配置等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使得实践中对贪污犯罪的处理仍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立法完善。应该在立法中降低入罪门槛,不将数额作为定罪依据,而作为量刑依据更合理;创新贪污罪的刑罚,增加资格刑配置和取消死刑,让刑法的惩罚和教育功能得以体现,在预防和遏制贪污行为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好该瓶颈问题,关乎重庆经济能否更快更好发展,须从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业绩提升、信用建设,以及增加中小银行数量、建立政策性金融体系、创新融资模式、完善资本市场等多方面着手努力,方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写作潜能;鼓励学生观察,引导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多读,积累写作素材;加强写作指导,提高写作水平;重视修改讲评,孕育写作热情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和谐出版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构建和谐出版,为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高校学报责无旁贷的任务。文章结合高校学报的实际,阐述了和谐出版视阈中高校学报发展与创新的途径:创新办刊理念,彰显学术特色;健全运行机制,保障学术质量;构建和谐部门,适应发展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9.
Existing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e impact of context on school organisation and management,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and on student peer relations. New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education policy will devolve more responsibility for dealing with these issues to headteachers. Headteachers' readings of their contexts and the responses that they make are thus of increasing interest. This paper draws on interviews with eight headteachers of less advantaged English primary schools to explore how they understand and articulate the contexts in which their schools operate and how this knowledge is translated into strategies for organising curriculum, pedagogy and other school processes. These headteachers observed context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behaviour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relation to school, contrasting it with an assumed middle‐class normality. More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families' social and economic position or on the contribution of school practice to educational exclusion were largely absent. School responses were many and varied but, given the constraints of budgets, market and performative pressures, were unlikely to substantially transform the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and outcomes of disadvantaged students. We point to the continuing need for more contextualised funding mechanisms and policies to improve schools in disadvantaged areas and also, in the light of devolution to schools, to the need to develop mechanisms of support to headteachers to help them to develop critical understandings of context and to reflect on school process and practices in the light of these understandings.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高师书法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书法教育应具有基础性和实用性、传统性和技能性并辅以现代性和艺术性。根据上述性质,书法教育的任务是:宣传学习书法的意义,了解书法简史,掌握书写方法与技巧,写好“三笔字”楷书和行书,培养书法专长生,学会欣赏书法,传授书法教学法。要完成好这些教学任务,主要因素在于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