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诗就是那些可以蛊惑人心的语词。当你被蛊惑的时候,你就进入了一首诗。那些语词经过诗人的组合,具有返魅的力量。最得人心的诗是最具魅力的诗。情绪、智性、意识形态、主义、主题……都在广义上与诗有关。“动心”是最高的诗。最高的诗是将一切:道、经验、思想、思考、意义、感悟、直觉、情绪、事实、机智都导向一个“篇终接浑茫”的混沌之场,气象万千,在那里读者通过语言而不是通常的行为获得返魅式的体验。其次是机智之诗,机智之诗是语言游戏,其最高形态是解释、理解、分析、认识世界。所谓好的诗歌,是那种在人类的阅读历史中,能够以原创的言说方式、鲜明的个人风格感应心灵、激活感觉和普遍经验的诗歌。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田园诗,在中国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逐渐加剧的现代化转型进程中,似乎难以再获生机。南星虽然长期遭到新诗史的忽视,但他在中国古代田园诗歌传统和英美现代诗人崇尚自然观念影响下,以其亲近自然的独特心性、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杰出的语言表现能力,创作了大量"温情"的田园诗,为田园诗的现代性再生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可以视作中国现代田园诗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3.
论文提出了关于诗歌内容的七条标准:政治正确、情感健康、普世道德、真实信念、意象鲜明、神秘体验、严肃游戏;关于语言形式的两条标准:语言伦理、形式自觉。任何一首具体的诗歌,都必须同时符合“语言伦理”和“形式自觉”这两条形式标准以及七条内容标准中的至少一条,才有可能是好诗。  相似文献   

4.
胡怀琛的现代小诗研究,较同时期其他人的研究更为系统更为全面。他关于现代小诗与中国传统诗歌的渊源、以及现代小诗与传统诗词互换的观念,曾在当时新旧文学阵营中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并引起较大争议。今天,当“五四”文学革命的硝烟消散殆尽,当我们力图从二元对立式的思维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便会发现其现代小诗研究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意义上的好诗标准一直是诗歌界长期争论、纠缠不清的难题.针对尺度"失范"局面,从接受美学出发,结合诗写实践与阅读经验,试图在传统好诗主要标准--"感动"基础上,加入其他尺度:精神层面上的"撼动"、诗性思维层面上的"挑动"、语言层面上的"惊动",共组现代诗审美意义上的"四动"交响.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的话     
3年前,北京《诗刊》曾组织一整年新诗标准讨论,百余人参加,说明诗歌标准问题,乃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话题。《海南师范大学学报》“新诗研究”栏目拟从2008年第1期至第6期(12个月),刊发有关诗歌标准的讨论文章。究竟有没有诗歌标准?有没有必要清理与重建诗歌标准?诗歌标准涉及哪些内涵?什么样的标准能获得基本共识?诗歌的审美底线在哪里?诗与非诗、好诗与庸诗的判断依据又在哪里?大标准与小标准、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写作标准与批评标准,诸如此类,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有关诗歌甄选、诗歌经典化等)都是我们所热切期盼的。  相似文献   

7.
诗歌由于分行摆布而形成了独特的外观样式。作为现代诗歌最基本的形式单位,诗歌的行既是诗歌诉诸听觉的时间单位,也是诉诸视觉的空间单位与诉诸心灵的意义单位。现代诗歌“留空”、“提行”与“分节”的技法运用,应该基于对诗歌行列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8.
2007年底,陈仲义《感动 撼动 挑动 惊动——论好诗的“四动”标准》(下简称《标准》)一文在网上甫经发表,便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刀网、扬子鳄、诗江湖、陆诗歌、天涯诗会等大大小小几十家诗歌论坛纷纷进行转贴,全国最大诗歌专业网站“诗生活”开辟了讨论专栏,十数家网站进行置顶讨论,数以百计的诗人、诗友们的博客进行了转载。  相似文献   

9.
台湾“创世纪”诗社的诗歌历程,在现代汉语诗歌的大中华版图上,已成为一个颇具影响性的重力场,成为中国新诗在新的世纪的进程中,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与传统。这种可称之为“创世纪诗歌精神”的诗歌传统,可归纳为三个层面:其一,“现代版”的传统文人精神;其二,优雅自在的“纯诗”精神;其三,多元开放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0.
论文是对伪满洲国时期的一本中文诗歌杂志《诗季》的考述,藉此描画伪满洲国时期新诗发展的状貌,之一是探索长诗之"长"的种种可能,之二是寻求抒情小诗的诗形和诗质,形成独特的隐喻和象征秩序,之三是流寓满洲的日本诗人对离散空间中人的命运的诗歌书写。借非常时期的诗歌文本细读,触及那时文人的隐蔽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1.
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人们比较重视的往往只是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心理因素对演唱和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歌唱的心理是很复杂的,它受每个人心理因素中情绪、个性(性格)、意识、气质等各方面的影响。本文就心理作用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整体性的德育内容,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对象的实践活动,培养受教育者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主要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说教,轻践行的现象,其效果很不理想。其实德育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而且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受到关注。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弱,在学习上普遍缺乏自主性;不具备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公共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以期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要当好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必须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管理水平和处理事务能力,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健全的与家长沟通的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5.
以诗译诗诗人译诗 --王佐良诗歌翻译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王佐良的诗歌翻译理论,指出其诗歌翻译理论集中体现为“以诗译诗,诗人译诗”,在翻译实践中王佐良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主张,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今天的翻译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改革评价模式,应该采取多样性的评价方式,注重能力培养、分层考试与标准化考试相结合,坚持对知识、技能、能力与素质进行全面考核。  相似文献   

17.
在“70后”诗人中,刘春同黄礼孩一样对中国当代新诗的建设尤其是对“70后”诗歌的大力鼓吹和所做的大量的切实工作是有目共睹的。刘春的新诗史的情结是相当强烈的,而刘春对同代人的诗歌写作的整体体认是自觉而理智的,没有其他一些当事者的自我玩味、自我抹粉和自我沉迷。刘春是清醒的,这无论是对于诗人还是生存的个体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以白话和自由体为标志的汉语现代诗,同以格律为定制,在文学史上被以“近体诗”指称的中国古典诗歌,究竟有没有文学类型学上的同一性,即两者是不是具备同一种文体性能,这是解决新诗创作继承与借鉴问题的关键。如果现代,白话诗与古代格律诗果真在文学体性上一致,也就是两者作为一种文学体式,  相似文献   

19.
“70后”代表诗人刘春同时还是一位待评家,近些年他逐渐展现出一个诗人对当代新诗史的个人化叙述。这种个人化首先体现为他在叙述新诗史时力图使历史“场景化”,试图使人“回到”历史场景之中理解当代诗歌;其次是他始终坚持诗的抒情品性,以个人的感受谈论当代诗坛的“人与诗”、“词与物”,使当代诗歌批评具有一种“原生态”特色。  相似文献   

20.
赛珍珠之所以能建起沟通中西方化的第一座桥梁,主要的原因是,首先,她从中西化影响的基础上创造了她自己对中国农民的理解,然后,她又将她所理解的中国农民返回到世界学中的创造体系中,从而揭示出它的“世界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