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何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评估标准"、"如何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和方案。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存在研究视角相对局限、研究内容重复性高且实践性低、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未来,首先应拓展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的国际视野和多学科视野;其次,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实施方案细节;再次,运用丰富多样的研究方法探索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路径。最后,重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评价标准和指标研究,完善高等教育治理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的治理能力主要指制度理解、执行、组合、创新和组织体系运作的能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大学治理的思维和行动有别于传统的管制和控制方式。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治理理解存在误区,我们并没有搞清楚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的指向是什么。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是技术与物质层面的发达,而是意味着要从社会制度、大学历史和高等教育本质的逻辑去理解其内涵,重新梳理其构成因素,最后才能针对当下的困境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路径。高等教育的治理能力最终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善治,使大学与社会、政府的发展实现协同,共同参与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3.
转型中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危机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高等教育在走向大众化过程中正在遭遇质量难题。从根源上说,质量问题的出现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们预先对大众高等教育制度缺乏一个科学的规划;二是人们传统的高等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而且大众化的不期而至,使质量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一些。随着毕业生急增致使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并迫使扩招延伸至研究生层次,从而质量问题也随之延伸,其危险是显而易见的。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出路就是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实行选修制基础上的学分制是一个切入点,实现大学举办与评估分开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应有之义。当前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法治建设面临立法难以满足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执法难以适应高等教育行政方式转型、纠纷解决机制难以回应权益保障诉求等困境。应着力健全高等教育立法体系,以良法促进善治;完善高校多元纠纷机制,满足权益救济需求等措施来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张应强 《教育研究》2023,(9):108-126
对后发外生型高等教育现代化而言,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如何看待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采取何种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中国之所以能开创高等教育现代化新赛道和新范例,走出一条高等教育现代化新道路,根本原因在于实现了高等教育现代化方法论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确立高等教育现代化观;坚持问题导向,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实践中守正创新;坚持自立自信,以制度优势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方法论创新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坚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潘懋元张应强现代化问题日益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学科的学者分别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研究现代化,高等教育学科领域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从高等教育领域来研究有其特殊意义:一方面,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7.
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洽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深远意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要从怎么治理、为谁治理、如何治理等方角着力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外部环境条件权宜应变,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都要与本国的国情和文化相适应,扎根于本国的社会土壤和基本国情,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近代英国走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其治理变革以不断做增量的渐进模式、间接控制与软性治理、多元共存的权变做法为主要特征,通过有秩序的改良和有节制的政府参与来实现。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根源于英国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社会思潮以及将之结合起来的法治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肩负着重要使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是与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国情密不可分的,是一条与我国的法治基础、制度框架和文化思想相结合的独特之路,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的具有国际话语权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稳步推进,对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建设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路.文章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质表征入手,对当前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剖析,提出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为推进教育治理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20年间,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获得了近10倍的增长,并且从单一的学科体系和院校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门类齐全、层次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对中国高等教育现...  相似文献   

11.
12.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新时代国家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利益,主要包括治理理念、治理组织、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等方面。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实现治理理念现代化、组织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的高级过程。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治理面临机遇与挑战,亟须进一步明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表征、制度困境和目标指向,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让中国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和更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两个优先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不断深化,要求日益清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该遵循科学治理、民主治理、依法治理和过程治理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在治理理念下,要转变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健全高等教育内部治理结构,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创新高等教育评估机制,实现管办评分离,从而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母语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大学语文教育来实施的,但由于当前大学语文课程地位的边缘化,导致教师的倦怠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母语的功能乃至中华文化的传承。因此,必须大力宣传母语学习的重要意义,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并从制度上保证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保证师资的投入和质量,加强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弘扬我们的母语,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杨恬 《山东教育》2021,(13):40-42
基于协同理论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能够为法律、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四个层面提供治理新思路。然而,受到治理理念、主体权力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与协同理论结合时会受到组织机构失衡、制度体系欠缺以及信息交流匮乏等问题的阻碍。为此,在协同理论下落实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需从协同治理需求、协同治理体系、协同治理制度以及协同治理技术四方面出发,分别采用治理思维转变、治理架构完善、规范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提升的策略推动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现代化的中国高等教育来支撑,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继承和弘扬本国高等教育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又要不失时机地学习和借鉴国外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质量和品位,发挥其固有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系,但实践中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中国元素”仍有不足。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土化创造提供了依循。基于新型举国体制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需要在微观上为之提供合理的实践机制,而大学集群治理在价值导向、组织机制、治理主体、文化建构等各维度上集中反映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内在逻辑,因此是落实新型举国体制的有效机制。这也意味着,探索实施大学集群治理是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的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地向现代化推进。要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必须正确理解现代化的本质含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特别是从中国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扬长补短,走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高校绩效管理和高等教育治理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高校绩效管理能够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完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促进高校阳光建设,故而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所倚重。此外,共同的理论基础、价值引领、协商过程和目标导向也为高校绩效管理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行性。为此,应该在廓清高校绩效内涵、厘定高校绩效评价主与客体和价值主体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高校绩效的独特性和不同类型,科学地开展高校绩效评价,提升高校绩效管理水平,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