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以及造园匠人,在此思想的指引下,设计与营造了具有不同风格的古典园林,而这种核心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今人对园林这一高雅艺术的创造。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园林中"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对造园手法的影响,归纳整理传统的造园手段,并为今后中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发展出"天人合一"的有机宇宙观,其本源、演进与功能均体现出一种有机的特点。"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式和方向。具体来看,表现为重视人与自然的有机整体,强调万物的系统思想,重视直觉与体悟的直观作用。文章认为"天人合一"的思想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但其有助于解决当代的生态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造物思想散见于古代贤人的文化思想中,尽管不成体系,但它却对中国古代工匠的造物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规范着古代工匠的造物形制.因此,通过对古代器物的形制以及材料的使用等形而下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其形而上的造物思想与观念,比如形成了“‘器‘与‘道‘的关系“,“整体意识“.“亲和力“、“活性“、“‘有‘与‘无‘的关系“等造物意识与观念.这种“器“、“道“的双向互动方式构成了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独有的特征与造物风格.……  相似文献   

4.
古代先哲们在对生活经验和精神智慧的积累中,逐渐铸造出孕育着哲学内容和上古智慧的世界图式——《周易》古经。其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重要思想,表征了以天为依据论及人事和从人事出发理解天意(象)的天人相通,天人互渗、天人合一的安身立命之"道"。《周易》的思想蕴含着古代先民们历久弥新的传统智慧,通过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探寻,考察"天象"背后的"人道",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把握上古先哲们的思维范式和思维方法,为推动当代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提升人类文化与道德素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素材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建筑设计中对绿色设计理念的强调,正好与传统建筑中的原生态思想相吻合,传统民居建筑中体现古人"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因此,研究传统建筑中的原生态思想,用来指导现代建筑设计,对现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终极追求,体现了古代中国独特的文化观和宇宙观。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结合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等经典论著,通过对"心物关系"的艺术心理特征和"得意忘象"的艺术心理过程的逐层剖析,探析中国古代艺术家"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美学思想,它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意识形态有着紧密联系,是"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的哲学观念在生活环境创造上的体现.这个美学思想应和了古代文人的审美心理,为其流传千年影响深远奠定了文化上的基础.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基本美学思想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美学思想有共同之处,又因园林集空间与时间艺术为一体而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思想中内在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自然观,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远古时代的图腾崇拜以及神话传说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初体现形式;"天"与"人"关系的探索经历了辩证认识过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天人合一"思想体系;"天人合一"思想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完美构想,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精髓;儒家、道家、禅宗等各家的古代先哲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古代生态自然观念,提出了许多保护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今天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党城村是闽北古村落的一个缩影,凝聚着闽北地区古建筑的传统文化精华。党城先民们将独特的思维观念和丰富多彩的造物思想渗透到村落选址布局、建筑形制与装饰文化上,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珍贵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党城古村落崇尚自然生态、注重宗族意识的理念,蕴育着有机性、整体性和内聚性相融相合、天人合一的村落建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综观历史上各教育家提出的道德教育思想,可以得出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几点特征,即古代教育家眼中的道德教育以个人的"修身"为起点,以"家庭伦理"为着眼点,同时体现出以"德"治国的教育政治功能,"天人合一"的教育和谐理念.这些特点对当代高校的德育建设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理念,它很好的诠释出人与自然交往的思维基础。在此理念的帮助下,人类可以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协调相处,共同发展,而将此理念运用在武当建筑界时,带给我们的一方面是武当建筑整体的规划严密,隔而有序,另一方面是建筑单体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合,和谐统一,这深刻体现出"天人合一"思想对武当古建筑设计和修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在我国哲学领域一直是探讨之根本性命题,由这一思想发源而来的"天人合一"哲学思维模式不仅在哲学上占有重要作用,且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艺术精神具有若干通性。儒、道两家乐论美学思想里不乏"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成为主客体音乐审美品评之间的一种主导境界,更传达出本体存在的人生境界和一种行而上之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观念.文章论述了"天人合一"的由来及涵义,论述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应辩证分析"天人合一"观念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对其进行挖掘梳理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在理念上的困境。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规律思想、敬畏生命的人文主义思想等宝贵的生态思想精华。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5.
儒道生态思想的两种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之核心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与自然相和谐思想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先秦诸家,特别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学说中。古代生态思想表现出两种理性,即生态道德理性和生态实践理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哲学思想为现代文明的生态观确立提供了深厚的价值支持资源。  相似文献   

16.
以明清时代的河东书院为例,探讨中国古代书院园林建筑模式及其所蕴涵的设计思想与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场所,不仅在建筑特点上体现了天人合一、尚中等儒家哲思,更强调了“以人为本,寓教于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境界,将儒家伦理秩序、“忠顺”与“比德”观念和知行合一的践行思想都融入其中,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主要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式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系统化、理论化。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及其论证方式折射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特征。这种思维特征对中国人的政治思维方式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8.
从“天人合一”观透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人关系的视角考察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 的体现,以今人眼光审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利弊,并由此在形而上 的层面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分析“天人合一”的观念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谈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蕴涵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用实例论述了这一思想在传统建筑上的体现,同时进一步强调了现代建筑可以借鉴这一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和合思想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它以天人合一为核心 ,广泛地表现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许多方面 ,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倾向和特征 ,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有着鲜明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