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来,很多市县的乡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案都没有将中小学心理教育队伍纳入服务体系。中小学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和心理辅导工作,不仅有利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更是农村社会心理服务的中坚力量。目前,农村中小学心理服务教师的学科结构难以适应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需要建设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卫生学等多学科多专业相互支撑的心理服务队伍。高等学校需要强化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心理学课程,应用心理学专业需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中小学心理教育服务教师需要逐步摆脱被动等待学生和居民心理咨询的理念控制,确立心理服务导向的社会心理服务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从关注个体心理健康转变为面向全社会提供多元化心理服务,本质是社会支持系统,核心要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构建符合国情的高质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须坚持系统观念,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科普宣传,提升社会认知认同;培育人才队伍,激励专业力量发挥作用;构建有效平台,搭建专业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3.
社区心理建设是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社会、健康中国的基础。当前我国社区心理建设刚刚起步,需要整合多方资源以克服各种困难。本校在论述地方高校参与社区心理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后,分析了当前高校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并从组织管理、条件保障、服务推行和考核反馈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参与社区心理建设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关系到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是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重要举措.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厘清目标定位、内容架构、队伍建设等三个核心问题,并从机制建设、政府主导购买服务、优化社区心理服务、构建"五位一体"服务网络、搭建社会心理服务网络信息平台等方面推进实施.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本文着重从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两方面来展开探讨和论述,希望能够为大学生形成和谐心理及地方高校和谐心理氛围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而论,问题的关键已由“要不要建设”转为“如何建设”,从必要性研究转为具体实践研究。在具体实践中,人们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基本内涵的理解,存在“服务功能”和“治理功能”两种有联系但又存在区别的导向,使得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陷入摇摆于“服务功能”或“治理功能”的两难境地,即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服务功能的单向运行贻误了社会善治的实现,而治理功能的僭越贻误了服务功能的实现。因而,应从确立共建新理念,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营造共享新机制,推动内部双向赋能等方面,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功能从“治理”或“服务”的一维导向走向“治理”与“服务”的复合导向,实现建设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心理教育向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美国学校心理服务体系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教育的人员上需要全体(学校、家庭、社会)动员起来;在学校心理教育的内容上实行多方面与多层次相结合;学校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实行课堂教学与心理服务相结合;要建立起专业、规范的学校心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全球创业热潮推动创业型大学的建立以及创业学的快速发展。以梧州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例,从培养目标、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创业服务体系、资源整合、课程体系建设和创业教师遴选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体系的探索与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投入、心理资本的现状及关系,随机抽取安徽某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5 255人为研究对象,用问卷法收集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投入在年级和学科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在性别、年级和学科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投入、心理资本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专业承诺和心理资本对学习投入有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专业承诺和学习投入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往往容易对公众造成较大的心理冲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社会心理服务受到高度重视,并开展了广泛的实践。文章对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心理援助的中央精神及相关政策要求、社会心理服务的总体开展情况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正在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既是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济宁学院为研究个案,阐述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强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责任感,在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的同时,推动自身跨越发展的基本做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地方高校在最近几年发展极其迅速,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地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推动了地方社会的经济发展。但是,地方社会对于如何依托地方高校发展自身,如何切实发挥高校的优势作用推动地方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并没做过多的思考,在行动上盲目性比较大。目前,地方的经济发展和高校自身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两者发展模式不太一样,这对于两者之间的合作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阻碍,既阻碍了高校为地方服务,又影响了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并且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当前必须解决地方高校和地方经济之间的发展矛盾。本文在对当前我国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于当前我国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将来的发展对策进行了一些研究,寻找了一些发展模式,提出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思路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法治建设不仅包含中央政府对全国法治的顶层设计,还包括地方各级政府的法治构建。由于"地方"的区域性、基层性、自主性和差异性等基本属性,地方法治建设不仅已成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中实践性最强、基础性最广、地方自主性发挥空间最大的部分,也已成我国法治建设中可能性最多,差异性最大的部分。作为地方法治建设的着力点,地方法治社会建设应具充分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要在符合中共中央作出的我国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的前提下,在维护我国法制统一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重塑地方社会的治理模式,通过法治和其他社会治理手段的共同运用,实现地方治理权力行使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实现地方治理权力在政府、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公民个人之间的重新分配。这种路径的设置不仅符合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也将为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强调了社会调查研究对地方农业项目决策的重要性;总结了项目决策中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技术方法,并分析了地方农业项目决策中社会调查研究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应以培养地方急需的外语人才、参与涉外城市建设和建立本地区外语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为切入点,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并且在服务社会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在产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地方院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如何在地方院校的建设中探寻地方院校服务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化发展路径,现已成为各大院校共同思考的发展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地方师范院校为响应中国高等教育适应国际教育、经济、科技一体化发展趋势所制定的一系列发展政策,地方院校的非师范专业数量不断增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已成为各大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闽南文化作为延自中原的一种移民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地方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通过对闽南文化内涵、特质等方面的分析,探讨这一具有独特的人文精神与社会心理的地域文化对地方大学生的影响,以期引起文化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高校大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学校、政府、企业、社区四个要素,高职院校服务政府旨在推动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服务企业旨在推动产品转型升级,服务社区旨在提高全民素质。高职院校内部推动社会服务工作的管理模式是直线职能式,通过纵向实行绩效考核、横向采用程序文件等方法来完善直线职能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学校、政府、企业、社区四个要素,高职院校服务政府旨在推动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服务企业旨在推动产品转型升级,服务社区旨在提高全民素质。高职院校内部推动社会服务工作的管理模式是直线职能式,通过纵向实行绩效考核、横向采用程序文件等方法来完善直线职能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许多地方高校把自己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高校.开始重视社会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通过互动价值的分析、互动平台的构建和环境的营造、互动方式的适当选择以及互动机制的建设等,与社会服务形成一个服务于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体,以此推动地方高校在竞争中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