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项目的实施大都需要通过组建跨学科研究的科研团队来完成,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对科研工作能否成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演化无标度网络模型与仿真分析,研究科研创新网络的演进过程,分析复杂网络演化中的巨分支现象和网络创新活动中科研人员个体在科研团队构成过程的偏好吸引现象及相互作用,验证科研团队构建与发展中成员组合的合理配置和效率问题,并对科研团队的人员构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探究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效能的影响因素,拓宽虚拟学术社区的研究范围,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帮助科研人员拓宽合作渠道,也对提高虚拟科研团队合作效能具有积极的作用。【方法/过程】基于团队效能IPO模型和自我效能感理论,构建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效能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虚拟科研团队支持、虚拟科研团队沟通、自我效能感会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效能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也能在虚拟科研团队沟通对科研合作效能的影响作用中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科研人员行为特征的科研团队激励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科研人员行为特征的研究,建立科研团队的激励因素模型.并以三种典型的激励策略为例,进行博弈分析.从科研人员个体激励角度入手,为建立更为有效的科研团队激励模式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4.
徐珺  尚玉钒  赵新宇 《科研管理》2019,40(8):263-272
与以往领导影响下属创新行为的研究多从正向促进视角切入不同,本研究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积极/消极语言框架对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促进/抑制双向影响路径。通过采用三阶段式问卷调查法对高校科研团队中228位科研人员及其直接领导进行实证调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领导消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著负相关;同时,科研人员认知评价中介了领导者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间的关系;而且,领导—下属交换关系正向调节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对下属挑战性评价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对阐释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影响(促进/抑制)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组建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学校是我国科研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它既有学科优势,更有人才优势.在学科高度综合、交叉、渗透的情境下,科研人员不仅需要独立思考和研究,而且需要团队攻关.如何构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已成为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在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概念及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来探析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亮  任亚茹  李梦茹  张磊 《情报杂志》2021,40(2):195-200
[目的/意义]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需要考虑用户科研情境的因素,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科研人员个体,忽略了科研团队的情境。针对团队科研活动的情境进行知识推荐,可以更好地服务以团队合作方式开展的科研活动。[方法/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团队科研—知识应用情境匹配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推荐方法。运用情境感知技术构建数字图书馆知识应用情境和团队科研情境模型,将二者匹配,为活跃用户筛选出备选知识和邻居用户,完成知识排序和推荐。[结果/结论]通过数字图书馆知识推荐实例证实,提出的推荐方法能够精准挖掘出团队科研情境下科研人员的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7.
林雅英 《中国科技信息》2011,(17):181+195-181,195
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尽快完成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轨,激烈的市场竞争,科研人员的个人奋斗已不适应科研工作的要求,研究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科研团队的管理对策,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力量,以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和学术水平具有投入难以测度等特点,令科研主管部门和科研人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导致高校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的效果较差,科研人员对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文章在国家最新科技成果评定机制的背景下,分析了高校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的现状及不足,并提出了完善高校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的参考性建议,为优化高校科研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科研团队成员需求特征的实证研究 /FONT /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考虑到科研人员以团队开展工作的特点,对10项与团队和个人相关的需求因素的吸引力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选取了中国科学院在京5个研究所的部分科研人员,并分不同性别、年龄段、职称分析了调查结果,得出了科研团队成员的需求特征,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团队认同是团队成员对团队的一种归属感,是团队成员在团队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心理变量。而科研活动是一类有风险的不确定性的创造性活动,需要调动团队成员的心理资源,因此,科研团队的绩效产出与团队成员的认同有密切联系。但现有研究在团队认同与科研团队创造性绩效关系问题上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而且少有研究涉及团队认同的前因变量。基于魅力型领导、团队认同和团队绩效的相关理论,提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假设,并通过对30个科研团队共209名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科研团队成员的团队认同在魅力型领导与科研团队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激发科研团队创新的内在动力为目的,建立针对科研团队成员的激励模型.根据科研人员的行为特征,对不同团队成员进行划分,提出相应的激励策略,为建立更为有效的科研团队激励模式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来自于73个高校科研团队的432名高校科研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形成的影响机制,并验证团队知识整合能力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任务的复杂性、任务的自主性、领导魅力、获取支持、一般异质性、专长异质性、创新支持、参与安全感和互动频率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任务特征、团队领导特征、团队成员特征和团队过程特征对团队知识整合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知识整合能力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知识整合能力在团队任务特征、团队领导特征、团队过程特征与团队创造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团队成员特征与团队创造力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借助三阶段DEA方法,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的影响,测度林果业科研团队各决策单元的协同创新绩效,并对各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进行分解,分析团队协同创新技术效率较低的主因。研究表明:(1)投入变量调整前后团队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明显差异;(2)规模效率较低是导致当前林果业科技团队成员协同创新效率较低的最主要原因。具体来看,林果业科研团队成员综合技术效率仅为0.3623,具有63.77%的提升空间,纯技术效率高达98%,表现良好,规模效率仅为0.3663,成为导致团队协同创新效率较低的主因。  相似文献   

14.
对科研团队中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采用岗位设置和目标激励的方法,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价,激发科研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遍及各大中小型企业,高校科研信息的管理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应运而生。本文实现了科研人员的个人信息管理、论文信息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成果管理,管理员的系统用户管理、学院设置管理、科研人员管理、科研奖励管理、学术活动管理和数据备份等功能,极大提高了科研信息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于提高信息获取效率的需求日益迫切,各大研究所都开始重视利用信息化建设来提高科研水平。本文提出一种先进的文献检索与信息服务平台,详细介绍了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实践证明,该平台提高了信息检索效率,对于卫生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PM2.5研究领域科研人员间科研合作的网络结构特征,分析科研人员间科研合作网络规模、密度、节点位置等,以及探究其对学术合作联结路径、科研信息沟通速度和扩散范围的影响等问题。研究表明,PM2.5研究领域科研人员间合作现象普遍,科研信息的交流传递以合作网络结构为基础,但合作网络紧密程度偏低。网络结构与节点位置决定科研人员的学术控制力,处于关键节点的科研人员主要来自高校。要提高对PM2.5污染控制能力,需强化重要科研人员之间和不同机构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18.
作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本,高校科研团队成员在实际科研过程中普遍存在科研动力不强的现状,直接影响科研团队运作效率。究其原因,是团队负责人没有充分重视团队成员的人力资本特性,未能激发团队成员的科研动力。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运用委托代理模型研究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科研动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的科研动力与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水平、获得的科研成果分配份额正相关。结合当前高校科研团队管理现状,从工资、劳务报酬和科研奖金三方面出发,为科研团队负责人激励科研团队成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组织行为的角度出发,对基于团队运作模式的科研管理进行了阐述。文章主要探讨了科研团队的系统管理方法,提出了对科研人员的激励策略,旨在于寻求科研组织中有效的激励创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讨论了数字化科研环境下科研模式和科研人员信息行为的变化后.提出了科研信息机构的应对措施--构建科研个性化信息环境(R-PIE),并从资源、服务、技术3个方面对科研个性化信息环境进行了要素解析.认为科研个性化信息环境将成为科研信息服务的主流支撑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