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文:译文:战例:几地则,吸.。e.J了死地,就要奋勇作战,死里求生。粼怨毅巍窿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6年),掌握南明军政实权的郑芝龙降清,南明灭]’:.清军认为东南沿海人局已定,遂将用兵主要目标转向西南、中南地区。 2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逃往南澳(今广东南澳县东),利用清军沿海兵力薄弱的形势:继续募兵抗清,进而形成以厦门为核心的抗清根据地.蘸惠奋于一流了下.溉馨 31顶治九年(公元1652年),郑成功在江东桥(福建漳州市东)!凡歼了清军驻闽上力,而后合困漳州(今福建漳州市). 4.清廷经过红东桥之战,重新估价了郑成功的力量,派万余八旗精骑人…  相似文献   

2.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是明末清初东南沿海新兴力量的杰出人物,福建泉州南安石井人。郑芝龙子。母为日本平户田川氏女,亦称翁氏。郑成功诞生在日本平户千里海边苍松下面的大石上,  相似文献   

3.
厦门原是一个海岛,它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早期的对外贸易要地之一。厦门人民具有光荣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史。早在1387年,明朝为了防御倭寇入侵,派江夏侯周德兴在岛上建造城堡,始称为厦门城(又叫中左所)。从那时候开始,厦门人民曾进行了长期的反抗倭寇侵扰的斗争。倭寇在东南沿海的侵扰活动被肃清以后,厦门的对外贸易也逐渐繁荣起来。明朝末年,西方殖民主义者荷兰侵占我国台湾并向我大陆侵袭,厦门军民曾进行过反抗荷兰侵犯大陆的斗争。随后,清军渡江南下,民族英雄郑成功又以厦门为根据地进行了抗清和收复台湾的斗争,他收复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准备工作,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学习的兵法     
清顺治十六年 (公元 16 5 9年 )十月 ,郑成功抗清失败 ,退守厦门、金门 ,清军紧逼 .这时 ,郑成功惟有渡海作战 ,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强占的台湾开创反清基地 .而收复台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台湾与大陆相隔最近处也有 10 0多公里 ,海峡风急浪高 ,航道被封锁 .后来 ,郑成功率军能够以低劣的装备战胜武器精良的荷军 ,主要取决于采取了水陆并进、各个击破的正确战术 .过不了几个月就要参加中考了 ,许多同学来信说 ,自己紧张极了 ,有时竟不知所措 ,请我出出主意 .其实 ,学习也是有兵法的 .初中阶段 ,你学习的内容 ,大致分为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以…  相似文献   

5.
郑成功(1624~1662)原名森,字大木。是抗清英雄和收复台湾的名将,他为祖国的统一、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从海商起家的,后来被明朝招抚。1644年明朝中央统治覆灭以后,相继建立的弘光、隆武等所谓南明政权,因郑氏财大兵强都对其宠礼有加,委以重任,声势显赫。郑芝龙从海商起家发展到一门朱紫,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贵。这个家庭的政治、经济及生活环境对于郑成功一生的遭际与作为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1644年,李自成兵临北京城,明崇祯帝在煤山(即景山)自缢,宣告了明王朝的灭亡。代之而起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  相似文献   

6.
祖国杰出民族英雄郑成功在1661年4月21日(明永历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率军自大陆东南的金门岛料罗出发,终于在1662年2月1日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祖国领土台湾。根据荷兰人的记述:早在1646年郑成功起义抗清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日本长崎分公司就接到消息,说他已经“把目光移向台湾”;1652年一个耶稣会教士从中国到巴达维亚时,曾警告荷兰东印度公司,说郑成功正在时刻准备收复台湾,因此巴达维亚评议会曾函告当时荷兰殖民者在台湾长官,要他“继续准备防卫,并随时提高警惕”。荷兰殖民者自知侵占台湾的非法,中国人民一  相似文献   

7.
关于清代闭关政策有两个问题须进一步分析认识。一、关于“一口通商”。闭关政策并非意味着始终“一口通商”。清初,清政府为割断东南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等领导的抗清力量的联系,曾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片板不许下海”。清军收复台湾后,一度开放海禁,允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并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今连云港附近)四个地方为通商口岸,同时采  相似文献   

8.
郑成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人豪杰。在台湾历史上,郑成功的崇高地位更是没有人能够与之比拟。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业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郑成功名字的由来 郑成功原名森,还有一个名字福森,他的母亲是一个中日混血的女子。父亲郑芝龙是一个海上冒险家,与日本,台湾都有密切的关系.郑成功出生于日本,7岁后回到福建南安县原籍,15岁考上秀才,被时人视为“命世雄才”,“奇男子”.但这时的明朝已是奄奄一息、岌岌可危了。1644年,郑  相似文献   

9.
郑成功因金、厦根据地受到清军的严重威胁 ,决定收复台湾 ,以为抗清基地。郑氏父子以军队武装为前锋 ,陆续带走部分明朝宗室和故老乡绅。为了巩固政权 ,还移置了不少纳降的清军或叛逃将士家属 ,以及追随郑氏政权或反抗清初“迁界令”的沿海居民。这是一次由政治、军事的暂时退缩需要 ,以军队武装和其他政治性人员为核心的移民 ,在台湾构成以郑氏集团为统治中心的移民社会 ,是台湾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特殊的政治移民活动  相似文献   

10.
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率领爱国军队,于一六六二年二月最终收复了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结束了荷兰殖民者长达三十八年的统治,并在台湾设置府县,建立行政机构,屯田垦荒,一方面促进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根据地继续坚持抗清斗争。郑成功病死以后,其子郑经继位,接任“明招讨大将军延平郡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有关族谱等资料,阐述了泉州人民参加郑成功抗清复台的斗争,以及收复台湾以后参加台湾化建设及其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2.
郑成功(公元1624—1662年),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1661年他亲自率领两万五千名将士,分乘三百五十多艘大小战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对霸占我国领土的荷兰殖民主义者发起攻击,在台湾同胞的全力支援下,经过九个月的艰苦战斗,终于驱逐了荷兰植民者,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为了便于查考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生平活动,特编写了郑成功大事简事(表中年、月、日均取公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郑成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以武力驱逐外邦入侵、收复台湾而名垂千古。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历史事件。郑成功,原名福松、  相似文献   

14.
从朝鲜李朝文献看郑氏集团的海外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氏集团在明末郑芝龙时期,依靠海盗走私贸易崛起于海上;到郑成功、郑经时期,更依赖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坚持抗清达三十九年之久。当时,郑氏集团派往日本贸易的商船,有些在海上遭风暴袭击漂流到朝鲜一些地区,当地接待安置他们的地方官把当时的情景和交谈的内容记录下来,遂成为研究郑氏集团的宝贵文献。关于郑氏集团,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的海外贸易活动,在《李朝实录》中有所反映,同时在李朝官吏的文集笔记中也有所记录。其中,最近发现的《漂人问答》,原件存在日本天理图书馆.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郑氏集团海外贸易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抗清名将,民族英雄。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东)石井乡人。木名森,字名俨,号大木。父郑芝龙到日本经商,娶田川氏(一作翁氏)为妻。郑成功于明天启四年(1624),在日本平户(今长崎县松浦郡)出生,七岁时返国,在安平(今福建晋江安海镇)从师学习。自幼才思敏捷,聪明过人。崇祯十七年(1644),在南京国子监读书。南明弘光覆亡前夕,郑成功回到福建。  相似文献   

16.
今年二月一日,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三百多年前,郑成功“叱咤天风镇海涛”,挥师东渡,驱逐了侵占我国领土台湾达三十八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归祖国版图,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事件,而且对开发和发展台湾经济,也是极其重要的转捩点。在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之际,探讨他在台湾实施的经济政策,对发展台湾经济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三、明郑时期的高山族台湾土著族人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给予热烈欢迎和帮助,各社头人也纷纷前来迎附。郑成功令厚宴款待,并“赐正副土官”袍、帽、靴、带。“南北路土社闻风归附,接踵而至”(杨英:《从征实录》)。荷兰殖民者  相似文献   

18.
施琅是一个伟大人物,年少时,在郑芝龙手下任左冲锋,后因与郑成功不和,而投靠清廷,这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清廷统一台湾的过程中,施琅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收复台湾后,他不计私仇,善待郑氏后裔,坚决反对清廷弃台湾不守,这对台湾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明朝灭亡。吴三桂引领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清兵占领北京,并随即大举南下。明朝皇族在南京建立了弘光(南明)政权,试图对抗清军,但随着扬州城被清军攻破,也土崩瓦解了。明朝官员黄道周、郑芝龙拥立明朝皇室宗亲朱聿(yù)键在福州即位当了皇帝,也就是隆武帝。黄道周倒是真心想抗清,但掌握兵权的郑芝龙只想保存实力,不愿出兵北伐。  相似文献   

20.
清军入关后一段时期内,由于满族贵族集团推行民族高压政策,强制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薙发、易服、当奴隶,凡不“归顺”、“迎降”者,“即行诛剿”.因此,民族矛盾激化,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了以农民军为主体的波澜壮阔的抗清斗争.南方的抗清斗争坚持的时间更长,斗争更为激烈.广西的桂林曾一度成为南方抗清斗争的中心.在这里,有抗清将领瞿式耜坚守桂林达四年之久.他领导桂林军民多次击退清军的进攻,获得了桂林保卫战的胜利.其后,清军孔有德部攻陷桂林.但不久,农民军领袖李定国又打败孔有德,收复桂林.桂林的抗清斗争事迹,可歌可泣,影响极为深远,值得认真研究.史学界对桂林的抗清斗争尚少专文作较全面地论述.本文拟就桂林抗清斗争的性质、历史意义以及最后失败原因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