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安徽大学是国家"2州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省部共建、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工作,1987年学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了全校共享的计算机机房,经管类各专业以此为平台开始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模块。199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重点支  相似文献   

2.
<正>安庆师范大学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安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戏曲之乡、文化之邦、禅宗圣地"的美称。安庆也是安徽之源。安徽省的"安"即取自安庆,安庆府和徽州府各取一字加在一起就是"安徽"。安庆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现在的校址为1897年的敬敷书院旧址,敬敷书院1901年改为安徽大学堂,1928年成为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1977年恢复本科招生,1980年成立安庆师范学院,2016年更名为安庆师范大学。学校所在的皖西南大部分地区属于大别山革命老  相似文献   

3.
位于安庆菱湖之滨的安庆师院校园,是近代安徽高等教育的发祥地。1897年清敬敷书院移建至今,百年中先后兴办过安徽大学堂、安徽武备学堂、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省立安徽大学、由中央教育部直辖的国立安徽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第三分校、安庆师范、安庆师专。198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安庆师范学院。百年来培养了数万名中、高级专门人才,因地制宜开展科学研究,为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安徽大学系省属唯一的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1949年迁至芜湖,1952年取消建制。1954年重建于合肥市,1958年开始招生。自重建以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亲笔为我校题写校名,邓小平同志亲临学校视察,江泽民、李鹏同志为学校70周年校庆亲笔题词鼓励广大师生员工。1993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重点支持安徽大学进行“211工程”建设,并已在国家正式立项。安徽大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设有10个学院、1个分校,共26个系,拥有6个省…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历史积淀深厚】学校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于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的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相似文献   

6.
《安徽教育》2010,(4):13-13
<正>本刊讯3月12日,安徽大学新校区里人潮涌动,"2010年安徽企业校园行"活动的第一站在安徽大学拉开帷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安徽省对大学生就业的文件精神,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省教育厅决定举办"2010年安徽企业校园行"系列招聘活动。  相似文献   

7.
谭国臣  徐燕晨 《教育》2012,(35):33-34
鲁东大学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1510"工程,是依托80年历史文化积淀,围绕学校发展战略与思路,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的系列大学文化建设活动的新举措。学校"围绕工程办活动,特色活动促发展",通过系列文化建设活动,努力提高学校发展软实力,为建设"应用型、有特色、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1510"搭建发展平台校园文化建设"1510"工程以"一个纲要、五大建设、十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实施构建富有学校特色,体现现代大学精神的大学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建设,提高办学层次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徽教育》2009,(11):8-8
<正>本刊讯为进一步推进安徽教育科学发展、优先发展,省教育厅就促进安徽教育优先发展有关问题,委托安徽大学进行专题研究。安徽大学接受任务后,成立了"促进安徽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研究"课题组,并着  相似文献   

9.
《安徽教育》2010,(6):13-13
<正>本刊讯今年我省高考网上评卷工作继续由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承担,涉及合肥、芜湖两市。同时网上录取工作也将主要在合肥进行。为切实保障高考网上评卷和录取工作,高考前夕,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与合肥、芜湖两市政府分别召开了今年高考网上评卷和录取工作保障协调会。  相似文献   

10.
安大影像     
七月,我在期待和忐忑的心情中,收到了安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八月,顶着炽热的阳光,我走进了安徽大学新校区——磬苑校区,在期盼与憧憬中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1.
以安徽大学为切入点,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在厘清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内涵的基础上,从组织结构理论的视角,对安徽大学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索,并对其组织结构设计和内部组织管理做了分析,以便为把安徽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安徽教育》2012,(9):8-8
<正>本刊讯8月8日上午,省委教育工委、省委第十督查组召开高校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集中督查座谈会。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督查组组长程艺到会并讲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纪工委书记王宜主持会议。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中医学院等5  相似文献   

13.
2012年4月18—23日,我随安徽大学程桦校长率领的安徽大学代表团,对台湾的静宜大学、逢甲大学、铭传大学、文化大学、实践大学、文藻外语学院和云林科技大学进行了访问和交流,其问参加了由铭传大学和安徽大学共同举办的“2012年两岸刘铭传暨徽文化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招生考试通讯》2009,(7):76-76
齐齐哈尔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教声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坐落在嫩江之滨闻名中外的丹顶鹤故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绿色食品之都——齐齐哈尔市劳动湖畔,享有“环湖大学”的美誉。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校招生》2007,(7):12-12
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坐落于"天府之国"的首府,西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成都市。校园内树木葱绿,四季花香,环境优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创建而成。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首批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重  相似文献   

16.
王星拱一生先后参与了安徽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及国立中山大学三所大学的筹备与发展工作,成为享誉全国的大学校长和社会名流,为现代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王星拱不仅具有胸怀宽广、廉洁自律、无私奉献、关爱师生、不畏权贵等令人敬仰的人格魅力,而且在工作期间形成了独到而深邃的大学教育思想,其内涵涉及大学的任务和使命、大学的培养目标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有关大学教育改革的诸多方面。王星拱校长的人格魅力及其大学教育思想,对当今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安徽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87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在校本科生20499人。  相似文献   

18.
在我校隆重举行建校80周年盛大庆典之际,第一部全面反映建校历程、办学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安徽师范大学校史(1928—2008)》,日前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前省长、老校友王郁昭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并作序。《安徽师范大学校史》全书共45万字,正文分上、中、下三篇,共十章。上篇叙述了我校从1928年建校到1949年解放阶段的历史,具体为民国时期省立安徽大学、国立安徽大学、省立安徽学院时期的历史。中篇叙述了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到“文革”结束时期的历史,这时期是我校校名多次变动的阶段,经历了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工农大学历史时期。下篇叙述了粉碎“四人帮”后学校的发展历史。这本校史以史为鉴,以学校办学发展为主线,以弘扬求实创新精神为宗旨,以重要历史时间、事件与人物为重点,对现有史料进行深入挖掘和考证,准确客观地厘清了学校办学发展的历程。不仅准确、客观地记录了师大80年的风风雨雨,真实地反映了“师大人”在艰苦中奋进、在崎岖中攀登的创业精神,同时还展示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佐证了学校的历史传承和历史积淀。这是一部厚重的历史记录,反映了学校的光荣与特色,是学校进行校史校情教育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9.
《高等理科教育》2014,(3):F0002-F0002
安徽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87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在校本科生20499人。  相似文献   

20.
大学附属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的重要类型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在北京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场域中,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新"大学附属学校。与传统大学附属学校相比,"新"大学附属学校的特征表现为:以实现区域教育资源优质为目的,具有明确的政府导向;它们与大学是合作关系,由双方组建的协调机构推动合作;"新"大学附属学校的发展外部性强,重在依托大学资源的输入和支持。"新"大学附属学校的涌现,使人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大学与中小学校之间关系"的命题,反思大学支持中小学发展的机制,并开启"合作导向"教育发展思维:"新"大学附属学校扩展了"大学附属学校"的内涵和外延;探寻大学的内驱力是"新"大学附属学校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构建开放合作的教育生态是实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有机联结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